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让世人唾弃的女人,孔子却去见了一面,回来后很憋屈对天发誓

一个让世人唾弃的女人,孔子却去见了一面,回来后很憋屈对天发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4/1/17 3:07:40

[var1]

之后,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但孔子曾经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会不经意想到大学时期的那位老教授。在我心中,老教授与孔子是同一类人,甚至,他仿佛就是孔子的翻版。别看老教授平日里待人接物悠然自若,当碰到他夫人的时候,立刻换了一副神态,亦步亦趋,好不恭敬。

谈及孔子前,咱们先说下老外尼采。他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

[var1]

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可以说,尼采这辈子可谓是多情浪子,谈了无数次恋爱,却没有一次修成正果。尊严尽失的尼采,逐渐日益沮丧,他的性格开始大变,时朝着自己的朋友、家人无故发火。尼采还让朋友们见女子的时候,必须带上鞭子,可见,他对女人憎恨到了种地步。

与之相比,孔子境界则高了许多,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道出言之不尽的酸楚。人们常说,这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表现,我觉得有些过度解读,此话仅是孔子的牢骚之语罢了。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面对儿女情长的时候,孔子这种人物都难以妥善处置,无奈之下说下这句流传千古的牢骚之语。

[var1]

他似乎在感叹,又似乎在遗憾:“世上的女人呐,对她好点吧,她们就飘飘然,不加珍惜,反而索取更多。对她差点吧,她们又哭哭啼啼,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这让男人如何做才好啊。如此想来,还是远离为妙... ...”

仔细研究这句话,还是能看出不同的隐喻。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必然遇到了感情琐事,无奈发出此语。名传千古的思想家都难以解决,更可况我等。不得不说,孔子这句话形象道出了中华数千年来男女相处的痛点。此话背后,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个人到中年、饱受家庭琐事摧残的孔子,是有多么的无奈。

思想境界再高,终究是生于凡尘,想要不在五行中,孔子都难以做到,自然要遭受人世常情的磨炼。除了让人同情的一面,孔子还有着圆滑世故的一面,他擅长伪装自己,在人情世故前,完全就是一只老狐狸。

[var1]

有年,孔子的学生子游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市长,新官上任自然要做出点功绩。子游上台后思忖多日,想着怎样才能让百姓爱自己。他不喜欢搞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在其看来,只是徒有其表。最后,他选择了搞精神文明建设。

怎么搞呢?先让人弄几个大喇叭,沿着城中的大街小巷进行个人品德的宣传。同时,还会各处安插大喇叭播放乐曲,目的是为了丰富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助于疏解压力。

子游是这么考虑的,通过品德宣传与丰富生活,双管齐下,老百姓平日心中积怨便会逐渐消解,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有人闹事。缺少了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整个武城的治安变好了,他的名声自然也就上来了。

[var1]

子游这个治理方式真的挺有效,不过,这可不是他原创的,而是从他师父孔子那“偷学”而来。

当时,孔子经常给弟子们讲课,句句含有人生哲理,如此珍贵,子游便在台下抄下要点,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习惯。有次孔子讲到了与人相处,称礼乐是个神奇的东西,君子学会了礼乐就会心怀爱心,小人听了就会心生感化。子游便记下了这句话,并在治理武城的时候进行了实践。

孔子去武城看望弟子的时候,看到城中到处都是礼乐喇叭,当即就想到肯定是子游这个家伙搞的,而且还是弄的自己的点子。孔子内心有些欣慰,同时也有些自得,在城中逛了一圈,觉得效果还真不错,孔子得意之色更浓。

他找到子游,当即指点道:“你这家伙,还真是一个书呆子,对付这些百姓还需要使用师父的点子吗?杀鸡焉用牛刀,未免太不把师父当回事了吧。”子游闻此顿觉无语,他没有想到平日随和谦逊的师父,今日竟然会说出这番话语。

[var1]

回过神后,子游面色严肃道:“师父,这不是您教的吗?弟子只是将这些应用到实处,并无不妥的地方。您曾经讲过,农牧主会给奶牛听古典礼乐,这样奶牛就能消除不良情绪,挤出的奶才更加健康。奶牛既然可以,人为什么就不行呢?

弟子治理武城以来,每日都会给百姓们放些缓解压力的音乐,现在他们的精神面貌进步很多,生活中已经懂得谦让。您看,现在百姓每日都开心乐呵,没有任何烦心事能够困扰他们,这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怎么能当成小事呢?”

孔子被子游说的无力反驳,意识到确实自己说错话了,都怪之前太过自满,轻视了百姓。

[var1]

当时,他们二人还在城中,旁边人来人往,如果孔子这番话传了出去,不仅会名声扫地,更会受到百姓们的仇视,孔子脑筋极速转动,想着怎么度过这个坎。若是旁人,或许还要思考良久,但脑袋极为聪明的孔子,瞬间便想出了解决方案。

他脸皮一阵抖动,顿时大笑道:“不错不错,子游,你果然没有令为师失望。刚刚那番话,师父只是在试探你,没想到你并没有入坑,不愧是师父最聪明的弟子。方才你的一番话,晓之以理通俗易懂,武城由你来治理,何愁不兴,百姓有福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平日里孔子虽谦逊随和,自带儒雅风度,但是,在特殊时候,他还是会用自己的聪明进行掩饰,毕竟,形象立起来容易,崩塌可就简单多了。

[var1]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孔子有多么不好,而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早期确实是缺点很多,到了后期,方才悟出更高一层的境界,这是一种变化历程,不经历挫折,怎能更好的成长呢?孔子虽然犯过错误,但他勇于改正,并以此来勉励后人,还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这里,我们再来说说孔子不仅擅于伪装,在人情社会中,也有着与圆滑的一面。

当时鲁国有个贪官叫阳货,平时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在百姓心中可谓是臭名昭著。阳货听闻孔子博学多才,想要进行拉拢。然而孔子压根就看不上阳货,便婉拒好意。阳货内心不甘啊,他心想应该是这类人物都比较心高气傲,只有表现出诚意,才能打动他们。

因此,阳货选择亲自拜访孔子,然而到了孔府,却没有寻到孔子。孔府管家只是说孔子不在家中,其实,孔子在家的,但躲了起来。阳货当然知道这些,但又不好直接发作。他见孔子不愿露面,遂留了一根火腿,满腔怨气离开。

[var1]

那么,阳货为何要留火腿呢?

在当时,火腿是上流社会人们的标配,常被当成礼物互送人情。阳货作为上流阶级人士,留下此根火腿,自然是为了表达诚意,而孔子收到了这个诚意,则必须作出回敬,否则,传出去于名声不利。这也是阳货留给孔子的难题,谁让你不露面见我呢,必须让你陷入两难。

尽管如此,孔子还是不愿意去见阳货。开玩笑,阳货在百姓心中是人人喊打的存在,早已臭名昭著,如果自己去见他,被别人看到,岂不是有理说不清嘛?这个时候的孔子态度很明显,即:宁愿背上缺乏礼仪之名也不愿与阳货同流合污。

但是,到了第二天,孔子又改了主意,因为他想到,如果拒绝了阳货,名声受损无关紧要,关键是可能会遭到对方报复,到时可就死的憋屈了。孔子害怕,不敢得罪这种作恶之徒,思忖少许,终于想出一个折中之法,即:趁着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访。

[var1]

此法稍微显得令人不齿,但是,孔子是不得已而为之,反正仅是对恶官施用的,也不会被人诟病。孔子专门挑了阳货不在的日子,那天,全城的人都知道阳货要出门,本以为万无一失,但是,偏偏孔子倒霉,在半路上碰到了相向而行的阳货。

孔子心里那是个恨啊,都想仰天骂人,内心已经将阳货八辈亲人都招待了一遍,但是,脸上还要故作平淡,微笑以对:“哎呀这不是阳货兄弟吗,本想前往府上拜访,不曾想在这里碰到了,此乃缘分啊。”

阳货见过孔子也是有些吃惊,不过他并没有那些寒暄之语,而是直入主题:“我看你有些才华,不如跟随我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否则,日后你年老体衰,可就浪费了过人的能力啊。”孔子脸上笑嘻嘻道:“大人说的有理,有理啊。”然而,内心早已愤愤不耻“呸,还投奔你,你觉得你配吗?真要投奔你,老百姓唾沫星子还不得把我淹死。”

[var1]

二人很快结束了短暂且尴尬的会面,孔子折身返还。回到家里,他觉得自己与阳货怎么着也算两位知名人士,见了一次面还是应该对外公布,否则,被有心人盯上,利用此大做文章可就晚了。

孔子先发制人,以发布新的学术理论为由,召集各界人士,公布了自己与阳货见面之事,且将来龙去脉尽数讲出。孔子称阳货先来拜访自己,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回敬,他只好选择与阳货见面。对于阳货,孔子称自己并不欣赏,甚至,是讨厌,拒绝同流合污。

孔子一番话,将自己与阳货之间的关系撇清,也杜绝了别人抹黑的可能性。此事公布后,既保住了名声,也保住了人身安全。两人恩怨公布,众人已经知道了经过,阳货内心再憎恨也不能进行报复,毕竟,那么多人看着呢。

[var1]

孔子在他世故圆滑的一生中,还流传着一则绯闻,发生在流亡时期,对象为卫灵公老婆南子。南子和卫灵公可谓是绝配,二人皆是喜好淫乐之人,平日中小两口搞些情趣也就罢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二人已经不满足一对一的性生活,遂将淫乱之风蔓延到他人身上。

卫灵公为了追寻刺激,将南子的前男友请到宫里,三个人玩二对一。不得不说,卫灵公这心是真大,自戴绿帽当真少见。南子本身就是放荡之人,看到自己老公都如此开放,自己索性也彻底放开,和宫中的那些侍卫私通作乐。

也正是这段时期,孔子恰巧流亡到此地,寄宿在蘧伯玉家里。南子素问孔子大名,想着能够把众人眼中的圣人弄到宫中,无疑会使的自己名声跟随而起。当即,南子命人邀请孔子入宫。早在以前,孔子便说过“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再加上,他名声在外,理应会拒绝南子邀请。

[var1]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子不仅没有拒绝,反而老老实实跟随而去。要知道,当时他已经五十六岁,年近花甲之年,这老头内心还有那个心思?幸运的是,孔子只是在宫中隔着帘子与南子说了几句话,便离开那里。

《史记》对孔子见南子有着相关记载:“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进门时,南子端坐于絺帷后,孔子向她行礼,南子回礼时身上的配饰发出响声。

回到住处,其弟子子路当即怒火上来,质问道:“师父,您怎能作出这等之事,难道不知道那女人在民间的名声极差吗?这样前去会有损您的声誉啊。您经常教导我们君子坦荡,可是,为何您就做不到呢。”

[var1]

一连串质问劈头盖脸砸来,原本以为孔子会抛出各种道理解释,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辩解,然而,等待少许,却见孔子直接举起双手,作出发誓模样,称:“要是师父做了什么违背内心之事,甘愿五雷轰顶!”孔子此举显然有些被逼急了,子路的不断发问,确实是吓到了他,一时找不到理由,只能通过发誓糊弄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后,卫灵公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侍左右,出了宫门,要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跟在后面,招摇经过街市。孔子就说了:“我没有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于是厌恶,于是离开了卫国。

[var1]

事实上,他在宫内的确未与南子发生关系,自然无所顾忌,只是这次宫中之行,对于孔子来说,到底是失望还是庆幸,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史记》、《孔子家语》、《弗里德里希·尼采: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为什么庄襄王从来没有怀疑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真实关系,为什么说秦始皇离不开吕不韦,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儿子

    秦始皇这一生,功过无人能说清,统一天下,使后来百姓免于诸侯割据的战乱,统一文字和钱币,让通商更加方便,统一度量衡,修建灵渠,更是修建了世界奇迹-万里长城,但民间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惨闻。但是这样一位货真价实的千古一帝,后人却大胆的猜测他的真正的父亲,并不是秦国的皇室,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

  • 曹操为魏国留下了两大虎将,他们若在司马懿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魏国,司马懿夺取魏国视频,司马懿和魏国大将军

    曹操非常重视对家族子弟(曹、夏侯两家)的培养。曹、夏侯第二代中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两人,是曹真和曹休。曹真、曹休都是曹操的侄子,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就被曹操收养。曹操待他们如亲生儿子一般。曹真、曹休与曹丕、曹植、曹彰等一起长大,彼此关系很亲密。[var1]曹操对曹真、曹休的培养非常用心。

  • 秦国一猛将,白起在他身边,只能算是个小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白起将军简介,秦国大将白起的一生,秦国第一将白起谁最强

    [var1] 赢华之猛,六国著名。当年秦惠文王去和魏国、齐国一起称王,只带了赢华和几十个骑兵,可见赢华有多猛,当时魏国的几千骑兵把他们包围了,赢华依旧带人杀出重围,保秦惠文王相王。赢华臂力非常,一个人冲到敌营中,杀人数百,每次都能安然无恙的回来,是秦国的第一猛将。 ? 秦国打下了巴蜀之地以后,国库丰

  • 从“曲沃代翼”到“三家分晋”,中原霸主晋国是怎么被瓜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曲沃代翼与晋国历史,曲沃晋国纪录片,曲沃代翼的视频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了解晋国的那段历史详情。[var1] 其一,曲沃代翼。 晋国的建国史是比较早的,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晋国建国后长达数百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周平王东迁时,时任晋国国君的晋文侯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一起护送周平王东迁,并且在不久后杀死了另一位被虢国拥立的周携王,结

  • 长平之战中赵括表现并不差, 秦军伤亡30万人, 他真是无能之辈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之战中真正的赵括,长平之战赵括败了,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白起因为此战名垂青史,杀神之名威慑百年。而赵括却被冠上了“纸上谈兵”之名,赵括被后世称为“纸上谈兵”,大多数人认为他只懂理论,不会实际操作,战场上只会生搬硬套。那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是一个无能之辈吗?[var1]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因为出身将门,所以他自幼便熟

  • 孔子真有这么神?在281年前就断言刘邦将建“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的真正实力,刘邦和孔子的关系,孔子简介与历史

    在《宋书》志第十七卷中赫然书写着这样一段颇为醒目的文字:“孔子曰:‘天下已有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也就是说,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就曾断言,刘邦将建立汉朝,登基为帝。281年后,孔子的预言应验,刘邦果然成功登顶。那么问题来了,孔子真得说过这话?孔子真得如此神奇? [var1]孔子是儒家始祖

  • 眼看春秋五霸崛起,周天子为何毫无作为?不是不努力,是被打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后面是春秋吗,春秋小国崛起,春秋五霸称霸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西周和东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周朝确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走向。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后的朝代。但是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就成了和“日本天皇”类似的摆设,失去了所有的权威和权力。眼看着春秋五霸崛起

  • 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牧和王翦谁更厉害,李牧王翦,王翦灭赵之前秦派谁去

    [var1]秦军攻赵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始终未能攻克赵都邯郸,而且还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被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击败,秦国损失巨大,一度使秦军兵锋受阻。即便在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秦军乘机再举大军进攻也没能一举攻灭赵国。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最后还是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王翦才势如破竹攻

  • 孟尝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尝君简介,孟尝君率领六国联军,孟尝君与茌平的渊源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田文因好客、仁义而闻名于天下,门下曾豢养过三千食客,天下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他倾心敬慕。然而,孟尝君本质上却是个欺世盗名、大奸大恶之徒,行事乖张狠戾,做出过恁多凶残无耻之事,其中最令后人诟病的,便是因一句玩笑话,屠灭赵国一城百姓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

  •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攻的路线,最终在秦国的挑拨离间下让赵括代替廉颇,变防守为主动进攻,最终酿成大祸,此战过后赵国元气大损,秦国统一之路再无阻拦,同样长平之战是古代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争。赵国原本是战国七雄之一,完成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远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