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有孝庄文皇后,大明同样有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

大清有孝庄文皇后,大明同样有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3/12/8 6:46:50

孝庄先后拥立顺治和康熙两位小皇帝登基,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很多人认为她是明清以来最贤能的皇太后了。

近期《大明风华》电视剧热播,其中出现了一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张氏,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朝时期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因为关于张皇后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少,因此很多人对她知之甚少,但是她的才能以及对大明的功绩绝不输于清朝时期的孝庄太后。

张氏是河南永城县人,她的父亲是指挥使,她并没有显赫的家世,是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进封皇太子妃。

张氏的丈夫朱高炽从小性格很软弱,一直体弱多病,而且肥胖腿脚也不方便,一直不受父亲朱棣的待见和喜欢,心中时常有废太子之意。

然而当时身为太子妃的张氏,和自己的丈夫朱高煦不同,她精明能干,处事得体周到,一方面做好朱高炽的贤内助,另一方面还经常进宫孝顺婆婆徐皇后,侍奉尽心周到,因为张氏的贤惠孝顺,徐皇后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因此经常在朱棣面前夸赞朱高炽妻子张氏贤明,是合格的皇家儿媳,也是合格的未来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因此朱棣对朱高炽的嫌弃慢慢减少。

而且张氏所生的儿子朱瞻基当时聪慧好学,像极了年轻时期的朱棣,是朱棣眼中的“好圣孙”,深得朱棣宠爱,因此也很喜欢张氏这个儿媳,朱高炽没有被废掉太子之位,张氏作为太子妃,起来很重要的作用。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张氏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对朝中内外大事都熟知,还时常劝说朱高炽勤于政事,同时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是贤德的贤内助,可惜朱高炽因为身体不好,在位不足一年就在洪熙元年驾崩。

洪熙元年,朱高炽驾崩,终年四十八岁,此时的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监国,而当时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朱高煦也想趁机打算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截杀朱瞻基。

面前如此险恶的局势,张皇后体现了她特有的政治家素质,采取了非常措施,秘不发丧,封锁消息,秘密派出杨荣出京,急召朱瞻基回京,承继大统,一场政治危机得以被化解。

宣德元年,朱瞻基登基后,张氏被尊为皇太后,也是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当时军国大事大多听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

宣德九年,朱瞻基驾崩,年仅三十八岁,当时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还是个孩子,当宫中讹传新皇帝为襄王时,张氏为了朝局稳定,马上主持召集众位大臣来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当时群臣对着朱祁镇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镇得以成功登基。

朱祁镇登基后,遵从明宣宗遗诏,凡是朝政大事都要奏请张氏才可以施行,作为朱祁镇祖母,张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当时的张氏等于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由于当时朱祁镇年幼,张氏作为太皇太后便成为实际上主掌朝政的人。

张氏当时是宫中实际掌权的人,看到如此情景,当时很多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但是张氏却说不要破坏祖宗规矩,并没有垂帘听政,而是委任了得力的辅佐大臣来共同处理朝政事务。

当时朱祁镇身边的太监王振,因为受到朱祁镇的宠信,开始嚣张跋扈起来,张氏知道以后,为了避免宦官专权,对朝廷不利,她一直压制朱祁镇身边的太监王振,在张氏去世之前,王振始终不敢逾雷池一步,一直谨守做宦官的本分。

张氏不仅处理朝政得当,还经常提醒百官要体恤百姓疾苦,张氏知书达礼,重用老臣,在她的摄政下,她重用张辅、胡濙、杨士奇、杨荣、杨溥五大臣辅政,使得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张氏对外戚的约束也相当严格,她出身寒微,父亲很早就去世,但是还有两位兄长在朝为官,虽然两位兄长当时在靖难之役的时候都有战功,但是张氏始终没有给自家兄弟很高的封赏,也不允许兄弟参加商议国家大事,同时她对自家人要求严格,从不允许自己家人借着自己皇太后的名义欺压百姓,因此家庭成员都是安分守己,因此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称赞。

张氏在世期间,一直参与政治决策,她没有政治头衔,也不选择“垂帘听政”,只是以妻子、母亲以及祖母的自然身份,在朝堂幕后默默地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

张氏历经明代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从太子妃、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不论在朝堂上还是百姓心中,她都是人人称赞的贤后,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作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以及第一位太皇太后,她用自己的才能和贤德谱写了一曲璀璨的大明华章。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宋朝“前现代社会”背景画面后,究竟藏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北宋社会景象,宋朝历史上的清明上河图讲解

    总体看来,宋朝不像其他朝代那样沉迷封建礼教,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宋朝称为“前现代社会”。因此涌现出了众多豪放派、婉约派的诗人、词人,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朝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便自然展现出一幅繁华的景象,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知其貌。一、《清明上河图》中繁华夺目的汴京城1、繁华之都这幅画描绘的是汴

  • 唐朝、宋朝、大清县长工资是多少?包拯年薪加福利待遇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一年的工资,宋朝官员工资一览表,宋朝包拯相当于几品官

    古代官职等级森严,不同朝代官职设置的级别、称谓、名称都不同。例如市长可以称为:太守、知府、知州、府尹、刺史……,级别从正三品到从四品不等。古代的知州、知府的级别跟现代一样,分为很多等级。例如现在直辖市市长可以是正部级,副省级省会城市副部级,普通地级市就是正厅级,县级市正处级。自秦以来,大多数朝代都将

  • 明朝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务正业的皇帝?蟋蟀皇帝,木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明朝十大木匠皇帝,明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干木匠活儿

    每个朝代都有勤政爱民或者励精图治或昏庸无能或不务正业的皇帝,不然也就没有朝代的更迭了。但明朝在位的16为皇帝来看,就两个能让人称道的皇帝,其余的都是不务正业或者昏聩无能就耐人寻味,也是历史少见的。明朝不务正业的皇帝,例如把斗蟋蟀作为人生最大爱好的“蟋蟀皇帝”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立志长生不老,迷恋房中

  •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 ,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经“陈桥兵变”后,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依赖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最终导致覆国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最著名代表事件的就是“杯酒释兵权”,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宋太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此后几十年,宋太祖陆续消减了各地节度使的实权,将权力收归中央,并结束了唐末开始的藩镇

  • 太平公主设计想谋害李隆基,为何失败了?看看李旦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位就是个好东西,坐拥天下,拥有千里江山,执掌生杀大权,皇位引无数人竞折腰,为了皇位有君臣相杀,父子相弑,兄弟相残等悲剧屡见不鲜,历史上更有母子相残,说到这里,很多人都猜出来了,那个人就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夺取皇位到底残害了哪些亲人呢?她以自己女儿之命换的皇后的位置,然后除去王皇后和萧淑

  • 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决定去帝号,才让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说了10个字,武则天死前把江山还给了谁,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什么大事

    除了尧、舜、禹、秦皇、汉武等为后人开创一代盛世的帝王外,还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也在历史的年轮上留下了她们的千古绝唱。其中名头最响亮的,就是不输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为打破桎梏登上帝位,她苦心经营半生,以67岁高龄最终问鼎帝位。可只在位14年就因神龙政变而下台,81岁临终时,面

  • 备受宠溺的“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是如何一步一步引起众怒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上安乐公主,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惊艳的图片

    影视剧《大明宫词》李裹儿形象唐中宗李显有一个他非常宠爱的小女儿,这个小女儿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李裹儿据说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具有"唐朝第一美人"的称号。她不仅深得唐中宗的喜爱,就连祖母武则天也是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一位"天之娇女"。可是在公元710年,年仅26岁的安乐公主却被李隆基诛杀,而且还被贬为

  • “短命“中都:唐玄宗为何设立蒲州成为中都?又为何半年就摘其头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其心脏地区所在,是统治者掌控天下的大本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里,一般来的只有一个都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存在,然而,有的朝代或者某一位帝王在位期间会设置多个都城来解决一些问题,就以唐朝为例。不仅仅有开始的西京长安城,还有大名鼎鼎的东都洛阳作为首都的存

  • 文艺复兴更强调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印刷术的传入为其增添活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艺复兴有印刷术吗,文艺复兴和印刷术有什么关系,印刷术传入欧洲

    关于“文艺复兴”发生的时间及长短,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是在1350年——1600年之间。当然,这两个半世纪的起迄,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描述。至于地点,大多数的看法也一致——“文艺复兴”首先发源于意大利,后来在16世纪初,蔓延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这一“新时期”中,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一时之气吗?看看军事后勤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炀帝三次征高句丽,隋炀帝出兵高句丽的原因,隋炀帝与高句丽的关系

    若要谈起历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皇帝,大家肯定会想到统一六国,北拒匈奴,南征百越的秦始皇;远征匈奴,打通西域,将中原政权传统疆域由长城一线推到漠北草原的汉武帝;收复漠南,臣服西域,开拓漠北的唐太宗,版图横跨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奠定了我国近代版图的康熙、乾隆。然而却忽视了一个同样具有雄才大略皇帝隋炀帝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