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勤政爱民或者励精图治或昏庸无能或不务正业的皇帝,不然也就没有朝代的更迭了。但明朝在位的16为皇帝来看,就两个能让人称道的皇帝,其余的都是不务正业或者昏聩无能就耐人寻味,也是历史少见的。
明朝不务正业的皇帝,例如把斗蟋蟀作为人生最大爱好的“蟋蟀皇帝”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立志长生不老,迷恋房中术,热心修炼药丹的明宪宗朱见深。还有痴迷于木匠,天天想做木匠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些皇帝把本职工作丢到一边,碎心于自己人生爱好!还有 明武宗朱厚照沉迷于后宫射猎游戏,还封自己为将军,各种不同的游戏玩法。嘉靖皇帝朱厚熜几十年不上朝,避居西苑,想要修道成仙。这些不务正业的皇帝都有几个特点,放权,不干涉朝政,但重用能人,把朝廷一切事物交由这些能人来管理,也算一项能力。
是什么支撑这些皇帝不务正业,朝廷还正常运转呢?这有赖于明朝完善的科举制度和管理制度。科举制度选拔了优秀人才,打破贵族世家对朝廷的专制,很多下层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选拔到朝廷,施展才华,做到各司其职,按部就班。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明朝取消了节度使,怕朝廷的军事实力小于藩镇的军事实力,规定各藩镇的亲王不能屯兵,只能在自己领地活动,杜绝了亲王们串通。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朝的朝廷官宦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国家 政权由这些科举上来的士大夫支持,设立内阁,权力相互制衡,消除了专权,更能发挥各自才能。由于皇帝不干预具体事务,使内阁这种体制更加成熟,在皇帝不务正业的情况下,朝廷这个大机器正常运转。
明朝早期实行了严酷的刑罚以来威慑朝廷各部官员,设东厂特殊机构,在朱元璋时期,还有大量的诛九族的事件,使皇权威望达到顶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各部官员都胆战心惊,做事情也兢兢业业,不敢有所违抗。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朝的这种内阁制度,有点类似西方的内阁制度。明朝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不务正业的皇帝,还维持将近300的历史,和它完善的科举制度,内阁管理制度,及第三方的监察机构都分不开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朝的皇帝就是太安乐了,不思进取,明朝末期皇帝,武不能征战沙场,文不能治国。遇到如日中天的大清将领不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