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曾定都在陈仓,陈仓为什么改名宝鸡?可能跟安史之乱有关

秦国曾定都在陈仓,陈仓为什么改名宝鸡?可能跟安史之乱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4/1/20 13:15:06

[var1]

宝鸡市的历史不仅这些,宝鸡原名是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就是宝鸡,而秦朝最初被周平王分封为诸侯的时候,最初的首都也是在宝鸡境内,秦朝的分封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周孝王时期,周孝王是西周的第八位天子,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国,注意这个时候的秦朝还不是诸侯,而到了平王东迁,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这个时候的秦国才真正成为与齐国、晋国等诸侯国地位平等的诸侯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文公在千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也就是说陈仓这个名字也是秦国起的。

[var1]

既然宝鸡原名是陈仓,那么什么时候改名为宝鸡的呢?其实宝鸡在各个朝代的名称都不一样,比如在隋唐的时候叫岐州,在明清时候叫凤翔府,宝鸡这个名气真正确定下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但是宝鸡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却是在唐朝。 陈仓改名为宝鸡,历史上有两个传说,改名的皇帝也都很熟悉,一个说法是唐玄宗,一个说法是唐肃宗,唐玄宗和唐肃宗是父子,改名的原因都是因为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名的说法是这样的,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行军到马嵬坡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然后继续前行,到达陈仓以后,士兵纷纷逃散,剩下的士兵不多,但是叛军却追了过来,唐玄宗慌不择路,带着一些士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峰,四下陡峭无路可走,而追兵却追了过来。 正当唐玄宗认为自己要完蛋的时候,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山上刚好有个庙,于是众人进入庙里休息,这时候叛军也到了,突然,冰雹下个不停,砸的叛军溃退而去,但是唐玄宗所在的地方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唐玄宗准备继续前行,看到这个情景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唐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var1]

而唐肃宗改名的说法则更加的悠久,要追溯到秦文公的时候,秦文公就是定都在宝鸡的那个国君,在秦文公统治时期,有个陈仓人进山打猎,打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于是他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不要进献给国君,并告诉这个陈仓人,这个怪兽名叫“獍”,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掉母亲,等他长大了,就是杀人吃人的脑浆。 陈仓人听说以后,想把这个怪物杀死,没想到獍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 陈仓人感到非常的惊喜,于是相信了他的话,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

[var1]

转眼到了唐朝安史之乱,在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而此时唐玄宗在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唐肃宗,挂帅平叛。自从神鸡鸣叫以后,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 虽然这两个传说都是神话,基本是不可能的,但也反应了宝鸡这个名字是在唐朝的时候出现的,而且可能跟安史之乱有关系,虽然现在听起来感觉有点土,但其实寓意吉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秦国强大后要东进中原,唯有他坚持先打四川,两千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是怎么占领四川的,秦国东进地图,四川达州以前是属于秦国吗

    [var1] 张仪等人一听,下巴差点没掉了。四川一个蛮荒之地,走路都费劲,打那干嘛?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当时的四川,确实属于偏僻之地,住的都是蛮人,不在军事家的战略眼光中。所以司马错的发言听起来不但无厘头,简直可以说惊世骇俗。 于是司马错给大家解释了一下:“打四川有三点好处:第一,打下四川后,能扩充

  • 秦国能够强大,这个人的作用很大,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秦国强大的真正原因,秦国老百姓喜欢秦国吗

    [var1]在此期间,诸侯林立,天下分裂割据,动荡不安。史上把东周划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部分,以当时发生的三家分晋为时间点。春秋时期,各国的经济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些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开始相继夺取霸主地位,许多小国纷纷被大国吞并,地区统一势在必行。春秋时期的大分裂状态,造成了各国之间的互相蚕食和争

  • 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要怎么记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鞅后代子孙,商鞅强秦九论全部细节,商鞅立木的视频

    (一)得爵首山东之士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var1] 《战国策》中的这段记载,恐怕是这种说法的直接来源。山东六国见到秦军打仗就发怵:他们一个个左手提人头,右手挟俘虏,眼睛里冒着如虎似狼的凶光,就盯着自己的大好头颅狂流口水,光这阵仗和气势就

  • 秦国出动60万大军灭亡楚国,为何这么快就被楚人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灭楚国的过程,为什么秦国灭楚国反应激烈,秦国灭楚国主力有多强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秦人对楚地的管理有问题吗?自然如此。[var1] 秦国灭亡楚国的过程中,执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要彻底消灭楚文化,让楚人皆为秦人。从昭襄王开始,秦国就开始了对楚国的大规模攻伐,白起在鄢郢之战中大破楚军,引水灌城造成十几万楚人死伤,郢都从一座30万人的大城市,瞬间沦为废墟。白起甚至还焚

  • 秦国也挨打——历数秦国历史上被其他国家压着打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秦国老百姓喜欢秦国吗,秦国历史上最大的战争

    秦国,也确实很强大,强大到老外英语中对中国的称谓china,都来自于秦的谐音。老秦人从立国之初,就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下,在与周边戎人的战斗中不断的发展壮大。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更是一听到秦国的名称就害怕的不得了。其实,在秦国的发展过程中,也挨过不少的打,很多时候还是被压着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秦国历

  • 秦国一统天下贡献最大的四位君主,嬴政排倒数,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嬴政简介,为什么嬴政灭六国不灭秦国,嬴政一统天下的照片

    [var1] 秦始皇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这是《过秦论》中对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总结,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秦国的统一,是六代君主共同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换回来的,直至到了秦始皇厚积薄发,一举歼灭了六国。而我认

  • 通过春申君与李园献妹对比,分析秦始皇与吕不韦的谣言?夺权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园个人资料简介,春申君和秦始皇关系,李园的妹妹

    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封建时代的开创者,是中央集权君主制制度的创建者,正是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让我国历史社会从奴隶制时代变成了封建时代,可以说秦始皇,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发展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的。虽然在他身后有很多人指责他是暴君,有很多人并不明白他到底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多少贡

  • 一个让世人唾弃的女人,孔子却去见了一面,回来后很憋屈对天发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金言10句,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之后,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但孔子曾经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会不经意想到大学时期的那位老教授。在我心中,老教授与孔子是同一类人,甚至,他仿佛就是孔子的翻版。别看老教授平日里待人接物悠然自若,当碰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为什么庄襄王从来没有怀疑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真实关系,为什么说秦始皇离不开吕不韦,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儿子

    秦始皇这一生,功过无人能说清,统一天下,使后来百姓免于诸侯割据的战乱,统一文字和钱币,让通商更加方便,统一度量衡,修建灵渠,更是修建了世界奇迹-万里长城,但民间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惨闻。但是这样一位货真价实的千古一帝,后人却大胆的猜测他的真正的父亲,并不是秦国的皇室,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

  • 曹操为魏国留下了两大虎将,他们若在司马懿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魏国,司马懿夺取魏国视频,司马懿和魏国大将军

    曹操非常重视对家族子弟(曹、夏侯两家)的培养。曹、夏侯第二代中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两人,是曹真和曹休。曹真、曹休都是曹操的侄子,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就被曹操收养。曹操待他们如亲生儿子一般。曹真、曹休与曹丕、曹植、曹彰等一起长大,彼此关系很亲密。[var1]曹操对曹真、曹休的培养非常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