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早期三大军火发明家,发明改进的火炮威力比明朝大得多

清朝早期三大军火发明家,发明改进的火炮威力比明朝大得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42 更新时间:2024/1/15 18:15:41

明朝虽然当时已经有了迅雷铳、掣电铳及火箭溜等火器,据说迅雷铳还能一气发射十八弹。但是由于制造难度实在太大,耗费太高等等原因,并不能大规模生产,当时明朝军队的主力依然是大刀长矛加鸟铳和大炮。

当时明朝大军的主力大炮是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为什么叫红夷大炮呢?这就和荷兰人有关了。

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据说努尔哈赤就是死在红夷大炮之下的;加上当时明朝的城池大多极为坚固,如果是用寻常的攻城之法搭云梯之类的强攻,损失极为惨重,尤其是遇到山海关、宁远城等再次加固的坚城要塞更是无能为力;所以满清早期对火炮也是极为重视。

皇太极登基后,满清四处搜刮能工巧匠,终于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还创造了“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使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

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运用炮兵战术。后来清军利用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

1645年十二月,在入关战争中出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年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在1645年进攻扬州的时候,也是调集大量红衣大炮炮轰扬州城,才导致扬州城的陷落的。

第二个为满清军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初南怀仁了,南怀仁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36岁的时候来到了中国,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成为康熙皇帝的科学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

由史料记载可知,南怀仁在1674-1676年间,制造轻巧木炮及红衣铜炮共132门,1681年制成神威将军炮240门,后来,又制成红衣大炮53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61门,神功将军炮80门。因此,南怀仁造炮数量至少为566门。南怀仁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其一是“神威将军”炮,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其三是“神功军”炮。

南怀仁对清代火炮技术发展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火炮的“准炮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写成专著。1682年,南怀仁进呈《神威图说》一书。这部著作主要论述神威将军炮的“准绳之法”,“阐明其所以然,逐备二十六题之理论,四十四图之解说,并加数端同类之用法”。

第三个军火专家就是土生土长的满清人了,而且算得上是天才的军火发明家,此人就是戴梓,戴梓出生于清顺治六年的一个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戴苍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1674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欣然弃笔从戎,随军出征。由于戴梓对军事形势条分缕析,因此与康亲王深为契合,很受尊敬。据《清史稿》记载,戴梓曾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

1686年,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进贡“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枪,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1687年,康熙帝指令戴梓监造“子母炮”,8天即造成。

但是据说戴梓发明的最神奇的一项武器叫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

但由于戴梓的才华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而他在“冲天炮”一事上更是让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大的丢了脸面,埋下了祸根。后来被南怀仁诬陷,被扣上“私通东洋”的帽子流放到了盛京,贫病交加辞世。

但是自康熙平定周边强敌后,自觉勇武无用,便开始逐渐自废武功,在南怀仁死后,满清在军火上的发展,几乎算得上是几无进步,直至乾隆皇帝全面“自废武功”,东方在热武器发展上,开始彻底落后于西方国家。

更多文章

  • 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前,明朝末年之时,在虎门发生了第一次中英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林则徐鸦片战争资料,林则徐在虎门哪里销烟,虎门林则徐销烟精彩视频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

  • 满清悬案:雍正死后头竟然消失了,传说是被一个女人拿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雍正悬案纪实,中国历史悬案之谜雍正死因,十大悬案之雍正

    清宫档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圆明 园,八月十八那天他与大臣们商量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八月二十他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第二天仍然正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仍然很好。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却突然得病,当天晚上,已经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传位给儿子

  • 大揭秘:为何乾隆明知道和珅是个超级大贪官,依旧留着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明知和珅是大贪官为何还重用,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的理由,乾隆重用和珅吗

    但是在古代贪官史上,排第一的还当属和珅,和珅乃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是清朝中期权臣,同时也是一个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

  • 一个神秘的小女人,临终之时被康熙以嫔礼下葬,曾是康熙启蒙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勤嫔,康熙陪葬的妃子,康熙墓里为什么葬四十八个妃子

    这个女人,是谁呢?她就是苏麻喇姑,看过《康熙大帝》或者《孝庄秘史》的人,应该会有所印象。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苏麻喇姑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 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样的?无女不欢以肉为饭,与和珅忘年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纪晓岚和珅真实历史,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历史对纪晓岚与和珅的评价

    但是历史上的纪晓岚就和是什么样的呢?首先,纪晓岚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科试第一,乡试第一;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但毕竟不是状元,连三甲都没入,纪晓岚又凭什么称得上是“第一才子”呢?纪晓岚升官和坐飞机没啥两样,从1754年殿试中榜之后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到

  • 李世民临幸武则天,当晚打破历史记录,直到清朝灭亡也无人能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和武则天创造了什么纪录,李世民武则天的吻戏,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历史记录

    为了能出人头地亦或是改变家庭贫困的背景,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女儿送到皇宫。一旦被皇帝看中或得到青睐那真的是飞黄腾达了。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女性毫无疑问是武则天,从一个不起眼的女子到万人之上的女皇,武则天一路走来经历的非常多。武则天和很多宫内侍女一样进入宫内,慢慢等待机会,最终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垂青。那么

  •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被清朝灭亡吗?为何百姓如此痛恨袁崇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袁崇焕死后明朝能撑14年,袁崇焕为什么放弃明朝,袁崇焕不死明朝会延续吗

    可是很快,袁崇焕便弃笔从戎,自荐到辽东边关任职,后来得到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在和后金(后来的清朝)的战争中,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战功赫赫,但是由于得罪了当时的九千岁魏忠贤,被迫辞官回家。现在都知道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其实原本,山海关是由袁崇焕所镇守;至于吴三桂开关投降,可能因为

  • 清朝的强国努力沦为笑柄,亚洲的第一支现代海军就这样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最强的海军,清朝的海军真实实力,清朝海军都去哪了

    动议初起时间回溯到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尾声,皇帝已经逃跑,留下恭亲王奕䜣全权处理和谈事宜。《北京条约》签订之后,这场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患总算是告一段落。同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被清朝统治阶层认定为自己的“心腹大患”。早已腐败的清军面对太平军陆军不堪一击,只能启用湘军、淮军等团练武

  • 清朝最后崛起的希望,开启洋务运动,却因心力交瘁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兴办洋务,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朝有多强,清朝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原因

    道光帝晚年在立储的大事上,犹豫不定。道光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直到道光帝病危的时候,才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冲阿、何如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人宣布皇太子人选。公启匣宣示建储朱谕:“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

  • 清朝中后期出现了4位铁帽子王,但仅有一人实至名归,后积劳而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之后的两百多年中,却仅仅出现了四位铁帽子王,可见想成为铁帽子王究竟有多难;前八位属于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而之后的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但这四位真的是都是“稳固江山”之辈吗?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