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唯有第九位“铁帽子王”最特殊,因为他是乾隆皇帝追封的,而且关于这位“铁帽子王”的能力和功绩等,就连对雍正皇帝很不待见的乾隆皇帝都认可,整个清朝中期,“康乾盛世”期间,唯有这位王爷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资格,可见这位“铁帽子王”的特殊性。
这位“铁帽子王”就是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自幼聪慧,文武双全,书画俱佳,深得康熙皇帝喜爱,据记载,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甚至有人觉得,胤祥有机会获得太子之位;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不知为何,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
不过据推断,这和皇四子胤禛有关,胤祥和胤禛关系极为要好,胤禛早期时算是太子一党,在太子胤礽彻底被废之后,胤禛拉拢了很多原属于太子党的成员为自己所用,并最终击败了多位强大的对手,成功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可能在当时,就是胤祥替胤禛在废太子事件中“背锅”了,所以胤禛才有资格夺嫡,而胤祥则永远的失去了资格。
故而,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皇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如果没有特殊的恩情,恐怕是再亲的兄弟,也不会得到这样的待遇吧。当然,这胤祥也不是无能之辈,早年就聪慧无比,在被冷落的那十余年间,心性更是成熟稳重不少,故而迅速成为雍正皇帝的台柱。
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皇帝继续重用他的决心。但由于康熙皇帝晚年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大太多了,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以雍正皇帝一人之力是无法扭转这一切的,所以除了大的决策外,基本都是交由胤祥去解决的。
故而雍正皇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在这对兄弟的默契合作之下,终于解决的康熙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而且还让清王朝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是清王朝吏治最清明,发展最正确的一段时间,对“康乾盛世”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还是最关键的作用,乾隆皇帝前期的盛况,很大程度上是雍正皇帝建立的。
但这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皇帝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而他本人又有着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经常通宵达旦的处理政务,最终因积劳而逝,年仅四十四岁。
在胤祥去世五年后,雍正皇帝也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乾隆皇帝否定了雍正皇帝时期的很多功臣和措施,但却对他的这位叔叔却是极为钦佩,故而下旨追封胤祥,圣旨中是这么写的:“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