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清朝的吏治腐败到无法治理,就是从乾隆和珅开始的,将雍正好不容易用铁血手腕清理下来的官场彻底搅乱;但是和珅有一个弟弟,叫钮祜禄·和琳,和琳的母亲因难产去世,他的父亲没有死在北京而是在福建。他们二人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和珅是兄长,比和琳大一些,从小就照顾他的这个唯一的弟弟。
和珅与他的弟弟和琳的感情深厚。和珅能够很好地照顾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听他的这个哥哥的话的习惯了。读书时兄弟俩做了分工,和珅注重学文,和琳注重学武,两个人一文一武,将来的前景是出将入相———和珅在朝内和琳在朝外,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和琳与和珅在上学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当时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袁枚写诗称赞:“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擎天”的是和琳,“捧日”的是和珅,一个出将一个入相。和珅先做官,为和琳铺好一条路。和珅清楚“强将手下无弱兵”、“宰相门前七品官”,提拔要看背景,和珅给和琳出了一个主意,必须跟着一个特别牛的人,于是找到了阿桂。
和琳在世时期,还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先是跟随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处理两件大案,一件是浙江查询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盛住与福康安的父亲一样,也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阿桂和和琳都是刚正不阿,硬是把盛住给办了,阿桂办事过于认真,被乾隆皇帝责罚,而和琳因办事妥贴,被乾隆皇帝升迁为湖广道御史。
两年后,乾隆想肃清官场,又派阿桂去查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济私案,和琳跟阿桂一起;此事的最终结果是:李天培被流放到边疆;福康安也因纵容部下被乾隆指责,罚总督俸禄三年、罚公俸禄十年。
但是和琳终究是武将,开始也只是跟着阿桂混功劳而已;1792年,廓尔喀贸然兴兵侵略西藏。经过和珅的周旋,时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的和琳被派往西藏,与大将军福康安共事。结果,和琳与大将军福康安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更得到乾隆皇帝的信赖,不断步步高升,先授都统衔,不久升任工部尚书,而且还深得福康安的信任。
1795年,贵州、湖南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苗民起义,此时的和琳正从西藏凯旋,在路过卬州时,得知松桃的起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顾风尘仆仆,马上投入战场,击败义军。又带领参将张志林,协同司马瑜,击退了义军;后来又击败敌军将领晏农,进攻泡木山黄陂,收复了松桃,受赏双眼花翎。
当时福康安已经解了正大、嗅脑,松桃的围困,在大塘汛处攻打石柳邓,和琳率兵会合,并被任命为参赞军事,攻打覅碉、乌龙岩,连下义军七十余寨,受封一等宣勇伯;和琳率军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受赏黄腰带。乾隆又因此加封和琳太子太保衔。
1796年,主帅大将军福康安积劳成疾,在军中病逝。和珅与弟弟心意相通,向太上皇乾隆启奏,允和琳暂代军务。乾隆当即下令和琳督办军务。而和琳也是愈战愈勇,迅速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
1796年,和琳在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由于受瘴气而染病身亡,当时年仅42岁。乾隆皇帝得知和琳染病身亡,命将和琳晋赠一等公爵,准许后代世袭;并且准许和琳家建专祠祭奠;谥忠壮,赐祭葬,命将其牌位放在太庙和贤良祠由国家按时祭祀。
和琳不仅不似哥哥和珅那般贪污腐败,而且生活还极为节俭;但是后来和珅倒台后,受和珅牵连,嘉庆帝斥责和琳牵制福康安,打仗无功。命令撤出太庙,毁和琳祠堂,夺其子丰绅宜绵公爵,改袭三等轻车都尉。
一代猛将,死后还受到牵连,但是幸好和琳还有一个女儿,早在和琳死前就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一家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