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行省在金国已经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明清时期才稳定

行省在金国已经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明清时期才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67 更新时间:2024/1/25 7:39:47

早期的“省”,下方为“目”,也就是眼睛,上方类似“生”,其本意就是视察、察看。

对于“省”这个字到底是怎么诞生的,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因为早期农民非关心禾苗的生长情况,经常其察看情况精心管理,所以称之为“省”。

在甲骨之中,就有“其省田”的记载,也就是商代君王视察农田的样子。

作为中枢部门机构存在

省,有两个读音,其中的同“醒”的读音,意思就是视察、察看语反思之类的意思。

而省的另外一个读音,也就是sheng,第三声,刚开始的意思倒不是节省节约,早期这个读音诞生的时候,是指代宫廷大内的禁地。

汉朝时期,武帝为强化皇权在宫中用大量地位不高的身边,让他们掌握实权,并且设置尚书台之类的机构,到了魏晋时期,愈发完善。

三省六部

东汉出现了最早的尚书省,而三国时期又形成了中书省与门下省,而后两者的形成,初衷是为了分割尚书省的实权,进行有效的平衡,最终形成了三省制度。

到了隋朝,正式设立“五省”,其中的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是真正的中枢机构,而内侍省跟秘书省,主要掌管宫廷之内的一些事务。

到了唐朝,三省六部制正式完善,所谓三省,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

三省互相牵制平衡,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具体执行,而三省的长官全都是宰相级别的人物,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群相,宰相从来不止一个,而是一群。

从魏晋开始,“省”就成为了部门的名称,是一种中枢机构的名称,这样的习惯在日本仍旧被保留,日本的部门被称作“省”。

行中书省变成地方区划

三省六部不断发展,而到了元朝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跟枢密院还有御史台,分别掌管政、军与监察三权。

元朝疆域图

也就是在元朝的时候,效仿之前的金国,在地方上也开始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人,其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管理方面比较粗糙,为了方便语权利的集中,所以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执掌大部分的权责。

刚开始行省是临时设立用于管理军事的机构,但随着时间发展,后来的行省越管越宽,慢慢就变成了总管一大片地区各种事务的单位。

先秦时期,主要施行分封制,但后来出于实际需要,诞生了直接由朝廷直辖的郡县,秦朝建立之后废除分封,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不同于之前的分封诸侯,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是朝廷派遣,而非地方自己决定。

后来的王朝,除了郡县之外,又诞生了路、道、州、府之类的区划,在代也是如此,而到了元朝的时候,行省成为了最高的一级区划单位。

元朝疆域图

比起之前的郡县州府,行省的管辖区域更加广阔,而且具有的权限更高,不过元朝的行省变化十分频繁,经常有变动,也不算多么成熟。

元朝行省杂乱不稳

元英宗时期,共有一个中书省,也就是腹里,还有十一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与征东。

其中的征东行省有点不同,达鲁花赤就是高丽国王,实权掌握在元朝派去的人手里。

而这些行省之下,有时候又分出临时的行省,比方说中书省分出了山东行省,而江浙行省后来又分出了福建行省,到了元末,更加杂乱。

明清时期,承袭行省制度建立布政司制,类似于省也习惯上称省,逐渐也慢慢形成了今日所熟悉的省,清朝时期,大多数的省都慢慢成型,今天的省当时基本都已出现定型。

从这些情况就能够看得出:一,省刚开始就是指代内禁之地,之后延伸发展为中枢机构部门,也就是三省六部;二,元朝时期,将省推行设置到了地方上,称作行省,总揽某一片区域的各种事务,逐渐变成了一个地方的最高管理机构,取代了之前的州郡府县;三,行省在金国已出现,元朝正式设定,但非常混乱,一个行省套着一个行省非常常见,尤其是后期,直到明清才稳定,内地十八省基本都已出现。

清代时期,内地各省已基本定型与如今大致相当,省在明清开始,就正式成为了地方上的最高区划,直到现在还是如此,省从最初的中枢部门机构,变成了地方上的区划单位名称。

更多文章

  • 蒙古最初想将西夏变为自己臣属,随后则将其彻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灭西夏的血泪史,西夏被蒙古的哪个大汗所灭,蒙古和西夏的关系

    蒙古为什么攻夏?开禧二年(1206年),统一草原诸部的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勒台(贵族会议),会上宣布建国,众贵族和萨满尊铁木真为成吉思尊位,号成吉思皇帝,俗称成吉思汗。根据《蒙古秘史》的说法,会议上成吉思汗及蒙古贵族们就制定了全面攻打世仇金国的国策。为了能削弱金国的实力,会议决定了全面攻打

  • 朱高燧受封后一度主持顺天军政,曾计划弑杀朱棣,失败后小心翼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燧毒杀朱棣,朱高燧活了几年,历史上朱棣对朱高燧的评价

    明宗室制度,亲王诸子,世子外,其余年十岁即封,朱高燧长兄即燕世子朱高炽,次兄朱高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燧不知何故,查不到洪武年间受封郡王的资料。而建文年间,燕王已经起兵“靖难”,朝廷自然不可能再册封燕藩宗子。所以,朱高燧一直都没有爵位。朱高燧是燕王朱棣最在世最小的儿子(朱棣

  • 五代十国武将排行,看到第一不禁吐血三升,太能瞎编了!不是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国武将实力排名,五代十国名将一览表,五代十国正史猛将排名

    来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大武将惊世骇俗的功绩吧:TOP、10 葛从周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

  • 虽然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却开启了更混乱的五胡十六国,人不如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到司马懿孙子司马炎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就篡位自立为晋朝,司马炎早期的时候还算雄才大略;于公元279年,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完成大一统后,司马炎也是雄心勃勃想当一个千古明君。于是就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在西晋早期的时候,由于司马炎的政策让西晋

  • 为什么汉朝打匈奴如此艰难,而唐朝打突厥如此轻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打匈奴与唐打突厥,汉朝打匈奴的真实原因,突厥匈奴谁强大

    汉朝打匈奴,从刘邦的白登之围一直打到了东汉的北伐,前后打了将近300年。而唐朝打突厥,从唐初到744年,先后灭了东突厥、西突厥和后突厥,一共只用了100多年。为什么匈奴如此难以对付?1,中原王朝首次面临统一的游牧帝国,缺乏战争的经验。而唐朝有历代留下的经验,教训可以学习。2,匈奴是一个统一的游牧帝国

  • 隋唐时期唯一一位能和“军神”李靖齐名的名将,为唐开疆拓土万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李靖简介,唐初名将李靖简介,唐朝的李靖一生简介

    如果李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的话,下场不会比韩信好多少;如果李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的话,估计也活不到七十九岁,幸好是大唐的开国第一功臣,79岁高龄病逝,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吧。但是大唐并不止李靖这一位绝世名将,还有一人,在唐初与李靖齐名并称,而且还被李渊特赐“李”姓,要知道“李”在唐朝可是国姓啊!这是何等的恩

  • 传闻安禄山真正造反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她?果然红颜多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禄山为什么谋反,正史怎么评价安禄山,安禄山死后为什么会叛乱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杨玉环原本在15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瑁,原本夫妻两个恩恩爱爱,而李瑁原本也是颇受李隆基宠爱的,因

  • 唐朝9大名将排名,就战绩而言,李靖仅排第三,薛仁贵排第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十大顶级名将,唐初名将李靖简介,唐朝最厉害的大将排行

    TOP、9 李晟李晟原为边镇裨将,身高六尺,勇武绝伦,善于骑射,曾一箭射杀吐蕃猛将,名扬军中。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

  • 得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前世后,感觉《隋唐演义》作者真是脑洞大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前世今生,历史回顾唐玄宗与杨贵妃

    是不是都觉得《隋唐演义》中的“四猛四绝十三杰”、“隋唐十八好汉”太过离奇?尤其是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铁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而天下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则是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

  • 韩国人列古代八大名将,据说排第一的人曾把唐太宗射成独眼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正史上公认的八大名将,李世民独眼龙,古代最厉害的十位名将

    TOP、8 金时敏金时敏是高丽王朝将领金方庆12世孙,24岁就中了武科及第。1583年,女真酋长尼汤介侵犯朝鲜(尼汤介之乱),金时敏追随郑彦信,击退了女真的进攻。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金时敏在上司晋州牧使死后,被推举为代理牧使。他以全罗道的晋州城为中心,对日军入侵之后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