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高在秦朝根基并不深厚故子婴可以刺杀之法将其诛灭

赵高在秦朝根基并不深厚故子婴可以刺杀之法将其诛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4/2/3 13:04:18

赵高弄权,陷害李斯、冯去疾等大臣,掌控秦朝大权

秦二世胡亥依靠赵高,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就开始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将大权交给了赵高。代理皇权的赵高,与以李斯为首的朝臣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李斯保持着维护秦朝统治安定的志向。眼看秦二世荒废朝政,山东群雄并起,天下危亡,内心也是很煎熬的,希望辅政秦二世重整大秦帝国的雄风,平定天下的叛乱。赵高就挑拨李斯和胡亥的关系,怂恿李斯劝谏胡亥,放弃声色犬马,勤于政事。“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

李斯上钩之后,赵高就趁胡亥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派人通知李斯,说胡亥正闲着,可以去奏事劝谏了,“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令胡亥对李斯非常有怨气。“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赵高趁机挑拨,说:“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同时,赵高又诬陷李斯的儿子李由陈胜勾结,有谋逆之心。

李斯

这边赵高一心一意罗织罪名,陷害李斯,另一边李斯看到多次劝谏皇帝没有成功,把心一横,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劝谏秦二世,请求停止阿房宫修建,减少徭役征伐,缓解天下的民愤。“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这一上书,彻底点燃了秦二世胡亥的怒火,大骂李斯等人不忠不孝,派人将李斯、冯去疾等下狱问罪。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不愿受辱,在狱中自杀。

李斯被赵高屈打成招,在赵高派人天天逼供之下,李斯被打得体无完肤,不堪酷刑之下,只得招供自己谋反。李斯被赵高腰斩弃市,三族被全部诛杀。

更可笑的是,赵高派人去三川郡抓捕李斯长子李由,李由已经死守雍丘,被刘邦率军攻破,被曹参斩杀,赵高只得告诉胡亥,李由是被使者就地正法的。

指鹿为马,铲除异己,权倾朝野为所欲为

早在胡亥继位之初,赵高就安排自己的弟弟赵成担任中车府令,后来又成为郎中令,女婿阎乐担任咸阳令。李斯等人死后,赵高顺理成章成为丞相,秦朝内部,再也没有可以与赵高相抗衡的人了。

赵高

赵高于是开始了自己铲除异己的行动,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了一头鹿,声称进献一匹马给秦二世,胡亥立马被搞懵了,这不鹿吗,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于是让左右群臣回答是鹿还是马,有些畏惧赵高的不吱声,有些善于奉承赵高的,就说是马,还有些反应比较慢,搞不清赵高意图的,说是马。

群臣的回答彻底把胡亥给弄懵了,就想着是不是自己冲撞了神灵,眼花了,于是让太仆占卜,太仆畏惧赵高,说:“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秦二世听从赵高的安排,躲到上林苑游玩去了。

秦二世一走,赵高就开始在朝堂大肆铲除异己,将说鹿的朝臣全部陷害致死,至此赵高在朝堂上的权威,甚至超过了秦二世胡亥。

望夷宫变,赵高谋杀秦二世,立公子婴为秦王

章邯率领关中刑徒军出关平叛,席卷各路义军,原本一片大好多平叛形势,在巨鹿之战中,王离战败被俘,章邯担心被陷害,倒戈投降项羽,秦王朝立马陷入灭亡的边缘。

胡亥

得知天下的叛乱已经无法平定,秦二世胡亥着急上火,“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赵高与赵成、阎乐密谋,由阎乐带人假扮义军,为祸咸阳,然后阎乐亲率千余人攻入望夷宫。胡亥苦求赵成和阎乐放他活命,二人不答应,胡亥被逼迫拔剑自杀。

胡亥驾崩后,赵高以关东叛乱,六国的土地已经不属于秦朝,秦朝的土地缩小,废除秦皇的帝号,改立公子婴为秦王。

赵高要求子婴斋戒五日,在太庙继秦王之位,但是子婴目睹了赵高的种种暴行,知道赵高立自己不过是个傀儡罢了,未来自己个不过是赵高与楚国谈判的筹码罢了。

子婴与两个儿子商量,自己称病不去太庙,赵高多次派使者来请子婴,子婴都没有去,赵高没有办法只能自己亲自来请,子婴等到赵高来到斋戒的宫中后,将赵高刺杀,随后发布赵高的罪状,诛杀赵高三族。

赵高

赵高杀秦二世为突然袭击,子婴杀赵高为有心算无心的刺杀,性质基本相同,并非是实力的对抗。

首先,从赵高发动政变逼死胡亥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实赵高谋杀胡亥的原因,是担心胡亥把秦军战败的原因归到他身上,所以与郎中令赵成、咸阳令阎乐发起突然袭击杀死秦二世。

赵高的行为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秦二世如果要杀赵高,是可以做到的,赵高很难反抗。第二,赵高的势力无法遍布秦宫内外,他只能依靠阎乐的咸阳府衙人马突袭望夷宫,杀死胡亥。

这充分说明了,虽然秦二世不理朝政,但是秦皇的威严还在,即使赵高可以指鹿为马,左右皆为亲信,秦二世也可以派人诛杀赵高,可见秦宫和咸阳的戍卫军队,依然掌握在秦皇手中。

胡亥

秦王子婴在胡亥驾崩后,继位为秦王,相应地就获得了原本属于胡亥的权力,当然如果子婴正大光明地想要发兵诛杀赵高,虽然可以做到,但是难免会遇到朝中赵高的党羽反击。如郎中令赵成和咸阳令阎乐,手中都掌控着部分咸阳的兵力,奋起反击,刚刚继位的秦王子婴需要废很大精力才可以将其平定的。

因此,秦王子婴选择了一条捷径,直接将赵高刺杀,在斋宫之中,赵高的护卫等不在身边,迅速刺死赵高,如此一来,赵高的党羽树倒猢狲散,子婴就可以以秦王之威诛灭赵高宗族。

子婴的这种方法,其实是古代很多帝王,用以对付根基尚浅的权臣的一种手段,因为帝王占据大义,处死权臣,那么团结在权臣周围的势力就可以分化瓦解,重新确立帝王的权威。

这种方法东汉中后期和唐朝中后期,很多成功从权臣、权宦手中夺取权力的皇帝都曾使用过,当然失败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吕布刺杀董卓,因为王允的昏聩,造成西凉兵变,其实质还是献帝的无能。

赵高乱政专权,袭杀秦二世胡亥,其目的是篡位还是复仇呢?

从古至今,都有一种说法是赵高是赵国的公子,因此他祸乱秦朝,目的在于复仇,其实这种说法实在是有点牵强,赵高的身份恐怕真没有那么高贵。

赵高

《史记·蒙恬列传》曰:“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秦赵两国,出自嬴姓赵氏,但赢姓赵氏的,可不都是两国的王族哦!从太史公的记载中,可以得出赵高确实是出自嬴姓赵氏宗族,但是他的家族已经与秦王室、赵王室十分久远了。

赵高兄弟几人,都是出生在秦国的隐宫,应该是秦国处置有点身份的女囚犯的地方,赵高的母亲受过刑罚,并且时代卑贱,应该是祖上犯过重罪。

试问这样一个从小出生在秦国,受苦奴役的赵高,他如何知道自己的赵国的后人,又对赵国有什么感情呢,哪里来的复仇之说呢!

可能是赵高从小就在秦国受苦,因此心里有点怨气,对秦王室产生怨恨,所以掌权以后,开始疯狂报复秦王室成员。

赵高在铲除李斯之后,大权独揽之后,以指鹿为马诛灭了不服从自己的朝臣,此时的赵高心中的目标,可能依然是把秦二世作为傀儡,自己作威作福。

刘邦

直到关东叛乱一发不可收拾,担心自己被秦二世处死,并且此时刘邦攻破武关,派人与赵高联系,请赵高作为内应,此时的赵高应该是有了谋权篡位的想法。

但是赵高为了增加筹码,获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才扶持子婴继位,自己做幕后掌权者,因此子婴才说:“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

如果说赵高从一开始就有谋朝篡位的想法,这与他的行为是完全不相符,自古想要谋朝篡位的,一方面是架空皇帝,另一方面外结群臣,比如王莽篡汉,貌似赵高一个也没有做到。

赵高是一个有小聪明,没有大志向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一个权臣,而且他把秦国搞得摇摇欲坠,眼看大秦帝国就要进坟墓了,他有什么可篡的?他不会傻到看不清局势。

更多文章

  • 赵高“通于狱法”是其得以留在秦始皇身边的原因,也是焚书令的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随着一统六国,秦始皇迫切需要解决一个紧迫且重要的问题:以什么形式来整合这个规模空前、矛盾错综复杂的首个中央集权王朝。最终,通过两次大型“廷议”,这一课题的解决方案被敲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丞相王绾提议,鉴于燕、齐、楚三国旧地距离关中过于遥远,不如分封皇子为王

  • 谯周在蜀威望极高,反对北伐并降晋,被司马炎调至洛阳不久便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谯周投降,三国谯周的结局,历史上的谯周

    谯周在蜀地的名望较高,一直反对姜维北伐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谯周是不敢有怨言的,因为谯周佩服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在前线病死以后,谯周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跑到前线奔丧的,随后刘禅就禁止任何人前往前线奔丧,谯周跑得快,所以只有他一个人成功了,可见谯周对诸葛亮是百分百崇拜和尊敬的。不过他的内心是反对北伐的,因

  • 诸葛亮未必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而有可能是毛遂自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刘备重用诸葛亮的事例

    当然,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故事,而在《三国志》中,对于这段事情只给了轻描淡写的五个字:“凡三顾,乃见。”那么三顾茅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三顾茅庐的就一定是刘备而不是曹操或是袁绍那些大佬呢?为什么诸葛亮只能为刘备所用,而不会为曹操、袁绍或是孙权那些势力强劲的诸侯所用呢?要弄明白这个问

  • 诸葛亮和法正性格有很大不同也是一种互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法正和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不如法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故事

    第一,诸葛亮对法正的违法行为有所不满法正是刘备夺取益州的关键人物,功劳在诸葛亮之上。但是,法正这个人毛病比较多,他属于睚眦必报的人,别人跟他有仇,他也一定会报。刘备夺取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公报私仇,对以前的仇家打击报复,擅自杀死一些仇人。当时有人就向诸葛亮举报法正违法乱纪的行为,诸葛亮对法

  • 曹操派六员猛将一起围攻吕布,难道就不怕丢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大战曹操六将,曹操擒吕布完整版视频,新三国曹操杀吕布视频

    这些大将中,除了吕虔稍弱,其余全部都是非常厉害的大将,随便挑哪一个都不简单。曹操大军压境,气势汹汹,陈宫建议暂时不要出战,但是吕布不听,立即率兵出战,横戟大骂曹军,和曹操手下六位一流猛将交手。曹操这么多人围攻吕布一个,难道就不怕丢人吗?在一对六的情况下,吕布为何还能全身而退?吕布大战曹操手下许褚、典

  • “狼顾之相”的司马懿是否被世人曲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此我们研究历史,看待历史人物,必须认真研究其成长的轨迹,然后使用严密的科学及逻辑,结合历史史料,对于某一历史人物及事件,给出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至于什么“震惊”、“吓尿”、“万万没想到”等等,未免有为搏眼球而哗众取宠之疑,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这是有充分科

  • 诸葛亮不行?声东击西,取魏国武都和阴平二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北伐夺取阴平,诸葛亮预言偷渡阴平,武都阴平

    图-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咱们换个角度看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曹魏皇帝和诸将,哪怕对手是儿皇帝阿斗一样的人物,诸葛亮也很难取胜。难在哪呢?从地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占据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曹魏,像一个身在北方、手拿大刀砍向南方的战士,关中平原就是这把砍刀。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渭水横穿东、西,土

  •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作为管理者,通常是不允许下属随便吐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秦始皇是否真的有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纪录片全集

    在对秦始皇众多质疑之中,“焚书坑儒”一直首当其冲,有很多人说这是一场“思想大屠杀”。诚然,“焚书坑儒”伤害了一些文化载体,但这毕竟是我们站在几千年后的吃瓜群众的角度而提出的看法,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回到秦朝初立的时候,站在秦始皇四顾茫然的位置,我们真的还有足够的勇气站在道德和人性的至高点去指责他吗?

  • 知否:大秦氏的驭夫术与林噙霜如出一辙,顾偃开比盛紘还吃这一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里说顾偃开十年没有纳妾的意思,是说他除了大秦氏没有再亲近其他任何一个女子,长柏婚前婚后都好歹还有个通房丫鬟羊毫,顾偃开却是整整十年没有偷吃,可见他用情有多深。倒不是顾偃开不想传宗接代,是大秦氏明知自己身体不行还不许丈夫去找别人,公婆赏赐的丫鬟她也会想法子拦着顾偃开去碰,就这样在侯

  •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的武将第一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吴魏三国美女,吴枪怕蜀弓吗,蜀吴荆州

    魏国后期武将第一人:邓艾魏国占据中原,人口众多,武将多如牛毛,有名的武将一箩筐,如邓艾、钟会、郭淮、诸葛绪等人。其中最厉害的是魏国两个后起之秀邓艾和钟会,就是魏国后期的“卧龙与凤雏”,两人并称“二士”,其中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邓艾和钟会两人撑起了魏国后期的一片天,最后联手伐蜀,并灭了蜀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