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有人敢刺杀他

揭秘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杀人如麻,为何没有人敢刺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3/12/18 17:12:03

朱元璋从小,就胆大心细,警觉性很高,后来他有一定的地位,就更加地谨慎防范身边的人。曾经邵荣、赵继祖等人想要谋杀朱元璋,于是制定计划在朱元璋去南京三山门外阅兵后回来的路上,埋伏人暗杀他。朱元璋在阅兵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风,军旗随风卷动,碰到了朱元璋的衣服,这让警觉性很高的朱元璋思考很久,于是决定阅兵结束后,换一身衣服,回去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这致使邵荣等人的谋划失败。虽然这个故事有点把朱元璋给神化了,但是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警觉性很高。邵荣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地位在常遇春之上,后来被朱元璋杀死。至于邵荣是不是想要谋杀朱元璋,谁也不清楚,但最后被朱元璋所杀,由此可看出朱元璋对身边的人一直谨慎防范。

朱元璋早期杀人还是比较讲究手段的,并不是按自己心思一直杀,还留了部分人保护自己。朱元璋在早年征战过程中,对于投降的将士,他会亲自挑选甄别,不合适的就全杀掉,防止被对手所用,合适的就留下,让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感恩戴德。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杀人如麻的行为并没有收敛,但是这个时候杀的人大多是贪官污吏,比如汪广洋胡惟庸等人。朱元璋对这些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对武将更是要求严格,只要有任何小动作,就被因各种原因赐死,比如廖永忠因挑衅皇权、胡美因祸乱后宫等等。

朱元璋在位期间,疑心更重,经常怀疑文臣和武将的关系,所以朱元璋后来利用胡惟庸案和李善长案,只要牵扯到的文官武将全部杀死,其中一些人都是无辜的,只因朱元璋很谨慎,防止他们联合在一起搞事情。朱元璋杀这些人,也有可能是为了太子,担心太子继承皇位后,无法掌控这些人。朱元璋杀死老臣,也是为了让太子安排自己的亲信,为以后掌控皇权做准备。

朱元璋不仅没放过那些官员,连自己的亲信也不曾放过。朱元璋早期身边只有几个信任的文臣,其中有一个叫毛骐。毛骐死后,他的儿子毛骧一直待在朱元璋身边担当卫士,后来一路晋升,最终执掌锦衣卫,负责诏狱,成为朱元璋的亲信,但是毛骧的忠心却因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怀疑而被处死。毛骧跟胡惟庸之前只是有过简单的交集,就被疑心很重的朱元璋处死,可见朱元璋的杀心很重。

朱元璋杀死的人虽多,但是他一直保留强大的力量保护自己。朱元璋杀死的人有贪官污吏,也有老臣,但他几乎没有动过自己的核心亲信,比如徐达汤和等人。虽然朱元璋的核心亲信很少,但是都掌握重权,足够支撑朱元璋的皇权。这些核心亲信也没有从始至终被朱元璋信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必诛杀的人,比如蓝玉、冯胜等人。朱元璋不仅培养核心亲信,还收养义子,等他的义子长大后,就让他们掌握部分兵权,用来保证自己的支持者的强大,让别人不敢妄动。

总而言之,朱元璋利用手段,一直培养亲信,对于身边人的防范也从未掉以轻心,更是时不时敲打他们,再加上朱元璋的性格多疑,警觉性很高,更是有大量的人保护他,这才使朱元璋没有被暗杀。

更多文章

  • 明朝削藩的不仅仅是朱棣和朱允炆,这是历时五代的漫长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允炆与朱棣削藩有何不同,真实的朱允炆削藩,明朝的皇帝朱棣是怎样削藩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 皇朝很快就品尝了“封藩”的恶果。太祖刚驾崩,继任的建文帝就对众藩王举起了刀 – 削藩,燕王朱棣也因此举起反旗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的靖难

  • 除了战争,宋辽西夏金时还有迭出的名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十大名窑,南宋鼎盛的窑,宋代著名的五大民窑

    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从故宫陶瓷馆第五部分“名窑迭出”展出的器物来看,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以生产青瓷为主的汝窑系、官窑系、哥窑系,生产白瓷为主

  • 此人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历代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帝墓碑,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16位皇帝都葬到哪了

    这个人就是何塘,明朝人,他生前集文学家、数学家、理学家、音乐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可谓集大成者。何塘出生于官宦世家,从他高祖那一代就开始做官,传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何塘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并且天资聪颖,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学会,曾经有人预测说他将来必成大器。进入官场之后,何塘一心为朝廷做事,揭

  • 为什么元朝和明朝地图最上面是一条横线?是没有画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为何不恢复元朝版图,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如今的地图对比

    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中,绘制一些距今遥远的时代地图非常困难。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过去2000多年,当时没有任何可信的地图传世,绘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只能依赖史料的记载。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地名现在早已不在,甚至有些地方的地形也早已发生了变化,要绘制当年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图,难度可想而知。

  • 历史上的秦王、晋王、楚王、齐王,哪一个更尊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王楚王齐王哪个尊贵,楚王和齐王有什么分别,齐王和楚王哪个厉害

    [var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消失,强大的诸侯纷纷自称为王,其中最早的是魏王,之后又诞生了秦王、齐王、赵王、韩王、燕王等,楚王的称呼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只是这些称号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没有王爵;汉朝也采用二十等爵制度,恢复了封国制,没有

  • 麻隧之战:晋国和秦国巅峰对决,结果秦国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晋国和秦国哪个强大,晋国为什么要压制秦国

    [var1]在麻隧之战前,秦国虽然负多胜少,却都是斗志不减,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希望击败秦国,入主中原,另一方面则是秦国和楚国联合,增加了和晋国相抗衡的底气。但是,在麻隧之战后,秦国走向衰落,也即是一蹶不振,直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才让秦国真正重回巅峰。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麻隧之战中,秦

  • 齐国灭宋后,为什么只有五国伐齐,而不是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国伐齐前后齐国版图,齐国灭六国最新消息,齐国怎么没有灭六国

    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虽然齐国成功复国,却是元气大伤,自此在战国七雄中失去了存在感。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为什么只有五国伐齐,而不是六国呢?换而言之,楚国当时在干什么呢?[var1]一首先,在

  • 魏国名将张辽究竟师从何人?他用的兵器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名将张辽简介,魏国最强张辽,历史上张辽跟魏国谁关系好

    张辽之所以成为“五子良将”之首,是因为他极为受曹操的信任,而且能力强,功勋卓著。最有名的逍遥津一战,张辽以少胜多,威名震天下。[var1]那么,如此厉害的张辽,究竟师从何人?他的武艺很不错,能跟当时一流的大将交手,那他所使用的武器又是什么呢?在演义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张辽的出身以及来历,大家只知道他曾经

  • 诸葛亮最器重的两个大将,一个导致魏国灭亡,一个促使蜀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死后蜀汉尚有六个大将,诸葛亮真正欣赏的4位大将,魏国吴国蜀汉

    [var1]诸葛亮辅后主刘禅促使魏国灭亡之人:王平延熙七年(244年),好大喜功的魏国权臣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其时诸葛亮已死,王平已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正作为主帅镇守汉中。此时汉中守兵虽然不满三万,但王平却坚持固守待援,他派护军将军刘敏等人在兴势山设防,王平亲率大军在后,二者以为犄角之势。此

  • 诸葛亮不经意间重用一位降将,却帮助司马懿提前掌控魏国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掌握魏国军权,诸葛亮死前和司马懿最后的争斗,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战略

    [var1]最早诸葛亮是想提拔马良的弟弟马谡,然而街亭之战让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不仅丢掉重镇,更是让诸葛亮为自己的识人不明极为尴尬,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很难在对一个新人产生多大的信任感。在此之后,他宁肯事事亲力亲为,也不太敢轻易将事情交予他人协助。就在此时,一个降将走进了诸葛亮的视野,这个人就是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