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逃命躲到寡妇家,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最后他是怎样做的

朱元璋为逃命躲到寡妇家,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最后他是怎样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35 更新时间:2024/1/19 10:42:44

引言

在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曾一度出现近百位帝,在那时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力,面对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否则下场很凄惨。其实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知名人物以及发生了很多事件,而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听过。说到朱元璋,相信大家十分熟悉,他是一介平民,却凭借自身实力白手起家,过程中他曾当过乞丐、和尚,直到走到权力巅峰,最终建立大明王朝。至于朱元璋最宠爱的女性,大家都知道是马皇后,实际上还有一位寡妇,她不仅救过朱元璋的命,还为他生了儿子,或者可以说他能坐上这个皇位,寡妇也有莫大的功劳。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的坎坷经历

那时朱元璋在家里排行老八,所以叫做朱重八,家里人都是农民,条件很不好。虽说如此,但好歹也能通过务农解决温饱。然而在朱元璋15岁那年,家乡发生了蝗灾以至于整个庄稼颗粒无收,因为饥荒村里的很多人都成了乞丐。还不止于此,之后又发生了瘟疫,在当时那个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的情况下,并没有能有效治疗这种病的药和方法,即便有普通百姓也是看不起医生的。

就是经历了这场瘟疫,朱元璋的一大家子人接连离世了,最后就只剩下他和二哥。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得到安葬,朱元璋花了很长时间到处借钱,周围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家人给了他俩一块地,这才得以下葬。从这里就能看出,朱元璋的生活过的很是艰难,而且还失去了家人,之后他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他去当了和尚,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他又遇到了灾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四处化缘,最后沦落成了乞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尽了外面的苦楚,来到军营后朱元璋为了吃一口饭,做什么事情都很上心、卖力,这也让他而到了头领的赏识,并且开始重用他,随着时间的增长,他的军衔也越来越高。

朱元璋到寡妇家避难

直到后来,朱元璋在跟敌军作战的过程中因占劣势,于是身负重伤的他就连忙逃跑了,可敌军并没有放过他,而是一直穷追不舍,原本朱元璋以为他的生命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没想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被一位妇人给救了起来。当时朱元璋一路逃离,逃到到了一处村庄里。他想也没想,就躲进了附近的一户人家家里,这户人家的主任是一位寡妇,看到朱元璋受伤很严重,还听到有人一直在追杀他,于是这位寡妇果断将其扶起并藏了起来。

当敌军追到这里后,便在寡妇家里搜了一遍,不过并没有找到朱元璋。正因此,在寡妇的帮助下朱元璋捡回了一条命。面对寡妇的救命之恩,朱元璋自然是感激不尽,奈自己当时身负重伤,即便他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就在他想要离开的时候,寡妇却让他留下来,让他把伤养好在离开,在这里她也能照顾他,于是朱元璋就留了下来。在养伤期间,两人经过相处么渐渐产生了感情。

临走时寡妇担心有孕

可朱元璋伤养好了,总归是要离开的。就在朱元璋临走时,两人都很舍不得对方,当时寡妇还问:如果自己有身孕了怎么办?朱元璋思考过后,从桌子上拿了一个梳子并将其分成了两半,告诉寡妇:如果真的怀孕了没有能力抚养的话,可以带着这半个梳子去找他。后来朱元璋凭借努力南征北战多年,最终统一了江山。成为皇帝后,他再也不用为了吃穿而发愁,后宫佳丽也越来越多了。由于自身本是农民出身,所以朱元璋深知百姓的不易。

于是在登上皇位了,他首先做的就是出台了一些列政策,这些政策都很好的保护了百姓的利益。朱元璋在执政期间所做的一切,不仅让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洪武之治便是他英明的见证。后来朱元璋称帝的消息被寡妇王氏知道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成了皇帝,但她的内心却很担忧、很忐忑,因为她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承认,最终她决定带着半截梳子去试一试,结果朱元璋还记得她,看到信物后则立马接见了她。

朱元璋的做法让人佩服

看着王氏带着的孩子,朱元璋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孩子,根据时间来算,孩子的年纪正好符合自己当时走的时候。听到王氏这些年过得不好,朱元璋很是愧疚,经过考虑,朱元璋决定在宫外给母子二人建一所别苑,让他们住进去。其实朱元璋并不是不想让他们住在宫里,只是因为他跟马皇后感情深厚,又是患难夫妻,为了不伤了两人的和气,他决定让王氏母子住在宫外,自己也会找人照料。再者就是宫里的妃子大多都是身份高贵的,王氏若是进来肯定会受到排挤。

再说了王氏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她的经历肯定会被人诟病,甚至怕是连小命都保不住。于是朱元璋希望他们能远离皇宫,自己平时可以出去看他们,保证他们衣食无忧。这样他们也不会受到伤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从这里就能看出,朱元璋是一个负责任、懂得知恩图报的明君,虽然他也翻过不少错误,但他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不知大家对此怎么看?

更多文章

  • 宋高宗一生中干得一件大好事:赵构如何给宋太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62年农历6月,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皇宫。当朝皇帝宋高宗以“倦勤”为理由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赵昚。至此,宋高宗完成了他一生中干的唯一一件大好事——给宋太祖“平反”。从宋朝皇位的继承顺序上看,赵构退位赵昚登基标志着宋朝皇位从太宗一脉正式还回太祖一脉,赵匡胤的后代

  • 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宪宗的万贵妃是谁,为什么明宪宗那么喜欢万贵妃,明宪宗万贵妃图片大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君王,他们有的因励精图治而名垂千古,有的因荒淫无道而遗臭万年。但有这么一位皇帝,让别人记住他的不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而是他与一位宫女的旷世绝恋。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于1487年9月9日,终年41岁。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他本可以坐拥后宫佳丽无数

  •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01公元1642年,全国瘟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

  • 她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曾舍命救下朱元璋,让朱元璋着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个皇后,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为皇后留下哪些政治班底

    首先马氏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正室原配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就与众不同;其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中,马氏是个难得一见的善读史书的女子。在当上皇后以后,为了借鉴宋朝的一些规矩,她还命人将他们的家法抄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够随时浏览和引以为鉴。其实马氏有文采这个优点在其他女子身上也是能找见得,让朱元璋对

  • 忽必烈的嫡子——太子真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忽必烈的嫡子有几个,元朝太子真金是谁,真金太子

    大蒙古国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于1206年建立,传位给三子窝阔台(太宗),然后其子贵由(定宗)继位。之后窝阔台一系没再做皇帝,自蒙哥(宪宗)开始,皇位一直由托雷的子孙后裔继承。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以及孙子蒙哥、忽必烈(世祖)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多有

  • 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统一大辽,北宋赵匡胤攻辽失败,赵匡胤为何不攻打辽国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之初,在削平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势力时,一直采取的是宋太祖与赵普“雪夜定策”中所谋划的战略方针,即“必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祸之,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东都事略》卷二十三),也就是后世所概括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但从

  •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包拯是聪明还是奸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包拯后台是谁,包拯买肉问题,包拯是什么地方人士

    包拯天生愚笨,出生以后就浑身漆黑,虽然包拯的父亲老来得子,但对这个儿子,包拯的父亲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不久以后,包拯的父亲病逝,照顾包拯的重任也便落到了包拯的大哥大嫂身上。包拯的大哥大嫂是出了名的有良心,相对的,包拯的二哥二嫂又是出了名的黑心,包拯幸亏得到了嫂嫂的照顾才能够安然长大。有一天,包拯的大

  • 明朝灭亡后,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存在了200多年,被满清一举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灭亡后有多惨,明朝灭亡了几十万大军都去哪了,明朝灭亡的事件

    朱元璋带领的大批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势力仓皇逃亡,不做抵抗,没有帝王尊严,一路逃回了蒙古地盘,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明智举措,毕竟他们的故土仍旧还在,蒙古高原仍然是他们的家乡,中原领土只是丢失,日后还有可能夺回来,只要他们的蒙古帝国还没有真正灭亡。元惠宗脱

  • 南京曾发现“铁索悬棺”,多与“明朝这类人”有关,专家给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铁索悬棺之谜,南京明朝墓,中国古代四大悬棺之谜

    当时工人们正在挖地基,刚挖了1米左右就不断出现碎砖石,之后又坍塌出一个“大窟窿”;这是挖到了古墓,该消息被迅速上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考古队,对该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古墓距离地面仅1.5米左右,为砖石结构,大抵由封门墙、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经勘察,这座古墓并未遭到破坏,保存状态相对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