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李世民便通过推测突厥的心理,成功赢得双方和平相处的“歃血为盟”功绩;后来便在较为安定情况下,推动生产力发展,时机成熟时一举突破突厥,更是让北部边疆出现难得安定局面;更是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加大和少数民族联系,后来更是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而这样一位杰出享誉贞观之治的杰出帝王,称帝时并不光明磊落。
隋代末年,农民因为不满剥削,纷纷起义,也因为不得民心,隋朝统治力量也因此受到削弱,贵族和诸侯更是趁乱进行起兵割据,驻守在军事重镇太原的李渊家族,不但没有受到皇帝青睐,反而因为兵权和威望不错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在此环境背景下,李世民便劝谏父亲起兵反隋。
在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帮助下,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度下,李渊便按照惯例命李建成为太子,但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并没有安心,二弟李世民军事才能、领导才能都在自己之上,所以便常常和四弟李元吉一起排挤陷害李世民。
心有远大抱负,但奈何不是长子不能继承皇位,加上太子的针对,种种事件的压迫让李世民意识到,即使俯首称臣,看自己不顺眼的太子即位后还是会诛杀自己,横竖都是死路一条,那为什么不对自己命运反抗呢,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刺杀太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
李渊退位之际,只对李世民说了十四字:“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当时的李世民只想着如何继承皇位,整顿江山,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16年后,当儿子李治效仿也斩除了自己的大儿子李承乾时,看着熟悉的“骨肉相残”,李世民尤为痛心。
在现实中常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话说的就是父母长辈做的,孩子会跟着学,所以我们更是要做好自己,才能对自己小辈树立好榜样,而后让他们好好学习优点,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