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封神演义》上的描写,姜子牙是在武王伐纣胜利后进行封神的,那么他封神之时就是周朝建立的当年。
从神话上来说是封神后的两年,从史实上来讲是周朝建立后的两年,周朝再次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战争,其激烈程度、持续时间与武王伐纣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文《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已经讲述了周武王早逝的原因,而姬发的病逝,更加剧了周朝的动荡局势。
周文王虽然不至于像《封神演义》中所写有100个儿子,但是史籍中提到的儿子也有18人之多,其中嫡子就有10人。他们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早亡),次子姬发;三子姬鲜(初封管地,号称管叔);四子姬旦(周公);五子姬度(蔡叔);六子姬振铎(曹叔);七子姬武(郕叔);八子姬处(霍叔);九子:姬封(卫康叔);十子:姬载(冉季载)。
由于伯邑考早亡,所以按照顺序,姬发继承了文王的位置。
姬发去世后,留下了年仅十余岁的儿子姬诵,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姬诵被周公、姜子牙、召公等人拥立为新君,即周成王。
由于成王年幼,所以周公暂时代替他执行天子职权,这样一来,管叔就不干了。
从兄弟的排名看,管叔是老三,周公是老四,辅政这样的高位按理应该由兄长管叔担任,可周公竟然自己坐上这个位置,管叔心里非常不爽。
上文《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提到,管叔、蔡叔、霍叔被派到朝歌周边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由于管叔心生怨恨,所以就与五弟、八弟通信,说四弟周公的不好。
虽然蔡叔、霍叔没有周公年长,但也是文王嫡子,自认为不该走到王朝政权的边缘,所以与三个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此时,商朝的拥护者奄君薄姑劝武庚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
早有此意的武庚与管叔暗通款曲,得到应和,于是以武庚、管叔、蔡叔、霍叔为主,以东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国为辅,发动了大规模的叛周复殷战争,声势之大,使整个周朝都出现了骚动和不安。
这次叛乱被后世称之为“三监之乱”。
叛乱起来,周公高度重视,与姜子牙、召公等人取得联系后,亲自领兵征战: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经过三年的努力,叛乱得以平息,武庚被杀,管叔自杀,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贬斥,奄国被灭。
大周王朝转危为安,八百年成周统治这才算平稳的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