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为起点,曹魏江山一步步沦为司马家族的囊中之物。后来又经过司马昭、司马师等人的苦心经营,完全具备了取而代之的条件。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昭之子、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重演了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的一幕。司马懿家族至此正式灭掉曹魏,建立西晋。
不过,司马炎靠篡位建立的西晋,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仅仅建立50年后就土崩瓦解,成为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灭掉西晋的不是旁人,与曹操手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武将有关。
这个武将非常长寿,曹操亲自接见过他,并一手提拔他,加封他官职。他一口气活到曹魏覆灭,亲身经历了司马炎篡位灭掉曹魏,他的后代最终再度崛起,又灭掉了西晋,算是给曹操出了一口恶气。
这要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说起。秦汉时期,塞外匈奴人进入鼎盛时期,一度给秦汉两朝北部国防造成过严重威胁。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开始组织重兵屡次出塞,讨伐匈奴,使得匈奴实力严重受损。
东汉的汉和帝在位期间,大将军窦宪再度领兵北征匈奴,“去塞三千余里”,“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获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匈奴遭受致命重创,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原王朝抗衡。
三国时期,曹操在中原地区扫荡群雄,一统北方,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北方草原上的乌桓、鲜卑等游牧部族接连遭受曹操重击,伤亡惨重。从兴平二年(195年)开始,南匈奴部落单于呼厨泉也与曹操发生过几次军事冲突,每次都大败而逃,他自知不是曹操对手,从此倾心归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呼厨泉前来邺城朝拜曹操,曹操为了彻底解决南匈奴问题,把呼厨泉留在邺城,入朝为官,实际上相当于把他作为人质。同时把南匈奴各部落从塞外迁移入山西,与中原汉人杂居,试图让他们逐渐汉化,由游牧生活方式改为农耕,想让他们从此成为曹魏顺民。
由于内迁南匈奴人数众多,曹操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南匈奴分为五大部落,每个部落任命一位部帅,呼厨泉的侄子刘豹,被曹操任命为左部帅,成为曹操手下的武将。
刘豹身体强壮,寿命很长。曹操加封他为左部帅的具体年份不祥,但他当时至少也应该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曹操是220年去世,《资治通鉴》记载,“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五年,会豹卒”,咸宁五年是公元279年,等于说曹操死后,刘豹又活了59年,至少活了80多岁,因此亲身经历了曹魏灭亡、西晋建立等重大事件。
刘豹死后,他儿子刘渊接替他的位置,继续担任左部帅。刘渊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他重新统一南匈奴各部,成为其公认首领。西晋皇帝除了司马炎是个明君,后来继位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并陷入“八王之乱”风波中元气大伤。
刘渊乘机迅速崛起,在公元304年建立汉赵,开始与西晋分庭抗礼,屡屡出兵南下攻击西晋。公元316年,汉赵国大军攻破西晋洛阳、长安,俘虏西晋皇帝,彻底灭掉了西晋。曹操手下武将的后代,阴差阳错灭掉司马家族江山,也算替曹操出了一口恶气。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