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杜甫一肚子学问为啥考不上进士?看看唐朝“高考题”,太难了

李白杜甫一肚子学问为啥考不上进士?看看唐朝“高考题”,太难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1/20 5:36:28

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选拔贤才的手段,也是保持社会公平的“减压阀”。科举制诞生以来,朝廷官吏任命一直以门阀传承为主,科举制的诞生,使得底层平民百姓也有了一条非常现实的上升通道,很多寒门士子通过十年寒窗,也能谋一个锦绣前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升华。

古代很多名人,都是以科举考试为进身之阶,从此踏上仕途,走上人生巅峰。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唐朝诗坛双子星、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虽然留下无数动人诗篇万口流传,赢得身后千载名,但他们两人却是科举考场上的失败者,一生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

众所周知,李白在天宝曾在天宝元年(742年)和天宝二年(743年)经干过两年翰林学士,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这份工作,并不是光明正大通过可靠获得的,而是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名臣贺知章的“后门”才得以入职的。

而杜甫做过的两个正式官职则是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此他又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但他的情况与李白大同小异,左拾遗是唐肃宗破格授予的,工部员外郎是郑国公严武保荐的。他参加过的几次科考也全部名落孙山。

李白才高八斗,杜甫学富五车,都是一肚子学问,为什么一辈子连个进士都考不上?其中原因一言难尽。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唐朝科举考试中的题目,相当于“高考题”,实在太难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六个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秀才科,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侧重考察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程度,其他各科则是供某些方面学有专长的人士开设,因此明经科和进士科,也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报考的两科。

明经科考题分为三部分:帖经、口试、“时务策”。前两项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会死记硬背即可过关。“时务策”才是真正的难点,侧重考察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水平。

明经科“时务策”有三道题目,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出题,让考生拿出解决办法,可能是一个案子如何审理,抑或是一个经济难题,也可能是一个军事难题,还可能是一个外交困境。“进士科”的“时务策”是五个题目,还要多两道。

《全唐文》中详实保留了唐朝历年“时务策”部分题目。其中有一道是:“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划,兹理何从?”

用现代汉语说,大意是:国家面临边境危机,必须要用兵打仗。但百姓和战士们都厌恶战争带来的杀戮与损失,态度消沉。面对敌国挑衅,是应该不计一切代价以武力还击,还是尽力避免战争,委曲求全以谈判解决问题?请问你会拿出个什么样的两全其美的应对之策?

对于一个在书房中长大的年轻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治国用兵经验,回答这样深奥庞杂的现实问题,实在是勉为其难。当年诸葛亮未出茅庐,却用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可是像他那样的旷世奇才千年难见。

对大多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年轻考生来说,回答这样的问题都会力不从心,能让考官们满意的寥寥无几。李白杜甫过不了关,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他们只能将满腹才情化作诗篇,现代人才能在《唐诗三百首》中欣赏到到他们的动人诗句,让一代又一代读者为之心醉神迷。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李白杜甫考不上进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唐朝少了两个官吏,世界上却多了两个伟大诗人,才会有《唐诗三百首》等丰美的精神食粮供人们受用无穷。

参考资料:《全唐文》《唐朝科举制度研究综述》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处死侯君集后,从其家里搜出的“食人乳”的美女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侯君集死后李世民不上凌烟阁,李世民抄侯君集家照片,侯君集为什么被李世民杀

    提拔后的侯君集也开始注重学习兵法,随李靖讨平突厥,灭高昌国。功劳卓著的侯君集开始犯浑,居功自傲,并纵容士兵一起烧杀抢掠,私吞宝物,抢掠美女。遭到弹劾后入狱,后在同僚的说情下被释放。从此,侯君集心生怨恨,不就是贪了点钱财吗,根本不值得。而后来在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两个集团的斗争中,劝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后

  • 李白三个嗜好:饮酒、旅游,第三个毁了他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白最常去的是哪几个地方,李白一生的夙愿是为了游山玩水吗,李白的饮酒诗300首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李白,除了是被他的汪洋肆虐的文采倾倒,也是出于在李白身上,或多或少总能看到一些凡人的影子。比如李白一生三大嗜好中头一个:饮酒,从古到今,无论峨冠博带的士大夫,还是行走江湖辛苦谋生的贩夫走卒,无论贫贱富贵,很多人都乐此不疲。“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

  • 大唐最巅峰最辉煌的开元盛世,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元盛世的唐朝有多辉煌,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国力有多强呢,唐朝的开元盛世到底有多强大

    盛世大唐可谓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巅峰,其中的故事至今仍令人回味。而说到唐朝的盛世,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开元盛世”。其实,“开元盛世”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它应该是以“开元之治”为基础,以开元、天宝两个时期为时空范围的治世,称之为“开天盛世”更为准确。明末清初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开天之盛,

  • 东北亚出现强国,隋唐两朝为何不计代价也要死磕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为什么死磕高句丽,隋唐两朝为什么要打高句丽,隋唐的高句丽为什么那么厉害

    高句丽往事高句丽是由东北亚地区古老的扶余民族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其开国君主是朱蒙。在其建国之初,高句丽接受中原汉、魏政权的册封,并同他们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同时不断扩张,兼并周边部族,因此很快发展壮大。到了东汉末年,高句丽已经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一个颇具力量的势力,他们同曹魏合作进攻当时盘踞辽东的公

  •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长孙氏西安,李世民写的最有名的诗

    长孙晟的第一个特点是武艺高强,尤以箭术最为出众,堪称当世一绝。长孙晟曾经与塞北游牧部族首领沙钵略可汗比武,正好天上“尝有二雕,飞而争肉”,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出,“一发而双贯”,创造了“一箭双雕”的传奇事迹。他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个名震千古的好女婿:唐太宗李世民。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在大业九年(613年)

  • 他在李世民手下当了23年小吏,李世民死后他威震亚洲成为大唐骄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王李世民身边有哪些大臣,李世民的有名事迹,李世民手下最大的功臣是谁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活神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人才甄别筛选上,也并不能做到百分百毫无遗漏。有一个经天纬地之才,就曾意外地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成了“漏网之鱼”,长期默默无闻担任基层小吏,直到唐高宗登基后他才大放异彩,威震亚洲,成为唐朝骄傲。此人就是唐高宗时期名将刘仁轨。刘仁轨,河南汴州尉氏人,生于公元6

  • 凌烟阁24功臣他排第一,大书法家欧阳询用一首诗揭穿他的奸臣嘴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欧阳询真实书法,欧阳询的历史地位,欧阳询动态图100张

    长孙无忌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是隋朝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长孙晟。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也就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哥,两人由此得以结缘。隋朝末年,李渊和李世民在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也加入其中,从此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出身将门,胆识非凡,文武全才。唐朝历次开国战争中,他几乎无役不予,

  • 李世民早年英明神武,晚年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糊涂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晚年做了哪些事,李世民在历史上是好的还是坏的,李世民的真正历史

    李世民出生后,父亲李渊对他寄予厚望,起名“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李世民的表现也很争气,很早就表现出雄姿英发的英明神武之气概。公元615年,隋炀帝出巡雁门关,结果遭到北方游牧部族重兵围攻。李渊当时还是隋朝太原留守,奉命派出一支人马救援隋炀帝,而这支人马的首领正是李世民,当时年方16岁。作为一个养

  • 一句毒鸡汤差点让唐朝崩溃,很多人至今还把它挂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说过最霸气的话,唐朝崩溃的根本原因,唐朝最振奋人心的话

    唐太宗李世民病故后,由皇太子李治继承皇位。李治生性柔懦寡断,偏偏又娶了个精明强势的老婆武则天。最终导致唐朝皇权旁落,出现了女主专政的局面,武则天大权独揽数十年。武则天的本人的功过是非一言难尽,但自从她掌权开始,不甘心失败的李唐宗室与大唐旧臣,通过各种手段与武则天展开权力之争,唐朝就陷入了持续近半个世

  • 他亲手杀了杨贵妃,唐玄宗却一辈子对他感激不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贵妃被唐玄宗害死,唐玄宗为什么赐死杨贵妃,唐玄宗与杨贵妃真实视频

    杨贵妃的曾祖父杨汪是隋朝名臣,官封上柱国、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大理寺卿,以清正廉洁、耿直敢言著称。杨汪年轻时是个“不良”少年,“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喜欢好勇斗狠,不务正业。成年后突然浪子回头,“折节勤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大儒。隋文帝杨坚创立隋朝时,杨汪效力良多,深得隋文帝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