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都说天启皇帝是昏君,事实证明他比崇祯要英明得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4/2/6 10:31:06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准确也不符合事实的。综合天帝和崇祯帝的一生梗概,在很多方面可以明显看出,天启皇帝比崇祯高明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天启皇帝不是英年早逝,而是继续统治明朝,明朝的结局很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能让明朝国祚大为延长,绝不至于像崇祯那样断送祖宗江山。

仅仅在用人方面,天启皇帝就显现出独具一格的精准眼力。明朝后期。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辽东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原先是臣服于明朝的边地部族,在一代枭雄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强势崛起,迅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努尔哈赤野心勃勃,不安心僻处辽东一隅,妄想挑战明朝侵吞整个辽东,进而进取中原。从万历末期开始,明朝与后金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后金的土地、人口、兵员数量等综合实力指标都要远逊于明朝,唯独八旗铁骑的战斗力却比明朝军队高出不知几个档次。

以万历末年的萨尔浒大战为转折点,后金以弱势兵力正面硬抗明军十余万精锐主力大军,并大获全胜,从此全面占据明清战争主动权。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指挥八旗兵,在辽东战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明军接连丢城失地,局面危殆。

天启皇帝登基后,立即着手解决愈来愈严重的辽东问题。他慧眼识英才,先后选拔出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军事奇才,对他们放手重用,使得辽东战场局面大为改观,迅速稳定了辽东局势,努尔哈赤的锐利攻势被有效遏制,并先后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中,尝到了多年未有的重大惨败,使得辽东战场逐渐向有利于明朝的方向扭转。可惜在关键时刻,天启皇帝年纪轻轻就病死,崇祯接手不久,明清战争局势就再度恶化。

另外,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也是他饱受后人诟病之处。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明朝中后期朝廷官员中有一种很恶劣的风气,大臣们按照地域拉帮结派,山头林立,彼此之间内斗不止,朝堂之上内讧严重,“如其徒众即力护持之,误国殃民皆不问。非其徒众,纵有可用之才,必多方陷害,务置之死,面国事所不顾。朋比为奸,互相倾轧”,只顾各自小团体的利益,使得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极为低下。

在这种背景下,天启皇帝才被迫绕开这些清谈终日却一事无成的重用和依靠魏忠贤等人的宦官集团和锦衣卫势力。这些人虽然有诸多缺陷,但有一个特点,对皇帝言听计从,能以最快速度贯彻办理朝廷事务,使得朝廷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因此这也是天启皇帝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起码天启年间,明朝辽东战场局势日渐好转,各地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宦官集团和锦衣卫系统的助力,明朝天启年间的国家形势还会进一步恶化。

崇祯在用人方面的能力之低下,与天启帝相比有天壤之别。他先是稀里糊涂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把锦衣卫系统也置于无用之地,导致朝廷之上帮派之争再起,内讧扯皮大行其道,使得崇祯焦头烂额。天启帝给他留下的军事奇才袁崇焕,也被他冤杀。崇祯年间,明朝辽东战场局势再度恶化,各地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明朝从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更多文章

  • 马皇后下葬时大雨倾盆,朱元璋发怒,之后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马皇后不死的话会给朱元璋陪葬吗

    就在此时,朱洪武和马皇后恩恩爱爱30年的情景,浮现在了眼前。想当年20岁的马秀英,在义父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他。两个苦命的人从此连在了一起,妻子马秀英本来家道殷实,但是因为父亲乐善好施,散尽家财,日子捉襟见肘。后来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马秀英之父把马秀英托付给好兄弟郭子兴后,客死他乡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忽必烈是怎么当上大汗的,历史上忽必烈有跟蒙哥争汗位吗

    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哥汗起三路大军,攻伐南宋,志在统一南北。不想自己亲率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蒙哥本人竟命丧于此。此后,忽必烈接过兄长的大旗,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灭亡南宋,结束了南北分裂,开启了蒙古人统治华夏的数十载历史。但事实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蒙哥汗事先并未对

  • 宫女要勒死嘉靖,真是因为一粒红铅丸吗?不,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宫女勒嘉靖脖子,嘉靖为啥被宫女刺杀,嘉靖真的差点被宫女勒死吗

    嘉靖九年之前,他奉玄修道,主要是因为他自幼身体虚弱,想祛病延年;嘉靖九年到嘉靖十八年,他痴迷这一套,主要是在此之前他生不出儿子,为的是祈求子嗣。因为常年清心静修,十年间,嘉靖的病痛渐去,体魄也渐渐壮硕起来,更让整个大明王朝欢欣鼓舞的是,自嘉靖十五年后,嘉靖迭生皇子,解决了事关江山社稷安稳的无后问题。

  • 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银短缺导致明朝灭亡,明朝发现白银短缺了吗,大明帝国白银流向

    时下的热播剧《成化十四年》中,西厂提督汪植向宪宗提议由唐泛调查云和一案,而根据剧情的介绍,此案牵扯的官银关系着大明根基的稳固与否。在历史之上,明政府在中后期也是头疼于白银短缺,并有学者分析,明朝建国后出现的白银短缺,既有前朝宋、元的影响,也包含自身的原因,更是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是一个令明中后期帝王

  • 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沈万三太有钱沈万三祖上世代经商,广辟田宅,先是买了很多土地,又收购了很多农家土地,积累了一定财富,以后又开始做珠宝生意,卖珠宝,开当铺,开银号,做海外贸易,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的家产折算成美元的话,有20000亿美元,可以买下当时的整个大明朝,民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

  • 李自成炮制一则谎言骗了世人几百年,硬把好皇帝崇祯黑成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奇故事崇祯与李自成,崇祯对李自成的三个错误,崇祯为何不接受李自成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但很多人习惯性地会把罪魁祸首指向明朝当家人崇祯帝,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才会导致亡国之祸。这种看法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细细翻阅史书资料,会发现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从崇祯在位期间的表现来看,并不是他胡作非为把明朝搞垮,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在竭尽全力挽救明朝,只是

  • 朱元璋请他出山,他只说了九个字,成功助朱元璋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称帝是哪一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写了这样一对御联来称赞他。而我朝太祖也是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升,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01助明开国说起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开国元老,很多人都会想到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可是与大

  • 明朝郑旺妖言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武宗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郑旺妖言案,郑旺事件最新,郑旺彭文来图片

    01大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深秋的京城已有了些许寒气,四处飘飞的枯黄落叶,更为巍峨的紫禁城增添了肃杀之感。可就在这天,原本与市井小民绝缘的宫城,却迎来了个特别的“客人”,他衣衫破旧,满脸落魄,却对着东安门的卫士趾高气扬地喧哗:“我是当今圣上的外公,圣上的生母是我女儿郑金莲!如今国母被幽禁多年,请圣

  • 对李唐有定策之功的太平公主,最后没争过侄子李隆基,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公主中,太平公主是十分独特的一位,对她的历史评价很难把握。你说她是正面人物吧,可她有一段生活糜乱,并把持朝堂;你要否定她呢,她为李唐江山又立有奇功。总之,是个亦邪亦正的人物。太平公主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别看武则天对她的那些儿子

  • 陕西发现一墓志铭,揭开武则天当年的兽行,1300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的皇帝史,有一位这么特殊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重用寒门子弟,有才能的弟子可以破格录取。比如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他们都是通过科举制被选拨出来。但对于浑水摸鱼,没有与其职位相符才华的人她也会罢免。所以当时的人才都愿意为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