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武则天
在我国的历史上,真正登上过政坛的女人有很多,但非常著名的却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唐盛世时的武则天,另一个就是在现代饱受骂名的慈禧。
两者虽然都在史书上留下了名,但是却留下了完全不一样的评价,首先作为我国历史上真真正正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能力是真真正正可以说的上是巾帼不让须眉。
甚至于,在某些杀伐决绝的重大决断上,很多的男人都比不过她。武则天是真正的巾帼英雄,不但能力才华出众,更是有着继往开来的恢拓气魄。
在武则天手中,原本的大唐江山得到了更宏伟的发展,政承贞观、下启开元。对于她来说,那15年的为政生涯,最适合得到这般的公正评价。
慈禧则不同,作为太后,她倒是有着磅礴的野心,也希望自己能将一个诺大的帝国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很可惜,上天并没有赐予她相关的才俊。
这位晚清太后并没有女皇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恰恰相反,在她的手中,大清国失去了最后的变革机会,只能在人民的烈火中迎来化为灰烬的结局。
与此同时,由于慈禧以及一干食古不化的废物官员的存在,我国近代的屈辱在慈禧手中达到了最高峰,这也使得慈禧最后身败名裂,令人唾弃。
野心磅礴但无才更无德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中最黑暗最、令中华儿女痛心疾首的那个年代就是晚清,晚清也成为了中华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传统的君主王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暮年,成为了阻碍新兴事物发展的绊脚石。
事实上,自乾隆后期开始,闭关锁国就已经开始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清朝在此时便已经走向了没落衰弱,
1840年后,要说天下最苦的职业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大清君主,因为大清的国门被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所谓的上国不过就是一场梦幻,一场泡影罢了。
从道光开始,每一位君主都意识到了,必须做出改变这一重要结论。但是很遗憾,大清朝积重难返,各位君主也只能有心无力。后来,热河避暑山庄中,咸丰暴毙之后,皇室又一次像清初康熙那样,出现了幼年君主登基的尴尬局面。
康熙,8岁登基,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的扶持之下,成为了一代少年君王。他少年灭鳌拜,青年平定吴三桂,中年时期平定台澎,剿灭葛尔丹,何等的雄壮威武。
这才是身为人杰该有的面貌,也是身为人君该有的雄才伟略,当然也不难看出孝庄太后的手段和能力。然而,数百年过去了,慈禧可当不得孝庄。
咸丰在热河避暑山庄中去世后,慈禧和慈安共同扶持同治登基,两位太后一同听政,慈禧胸无良谋、心无大略,却想要效法武则天、效法孝庄。
她的权力欲望过于膨胀,对权力的追求似乎已经达到病态,想将君主当做手中的傀儡。但是慈安尚在,她对于慈禧的野心也一直心有提防,慈禧也做不得太过分之事情。
慈安与慈禧太后
话说,虽然上位的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慈禧本人的地位却并没有多高。咸丰尚在时她只是一位后宫嫔妃而已,哪里能与身居后位的慈安相比。
论身份,慈安能将慈禧彻底地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论地位,慈禧与慈安相差很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提鞋的资格都不够。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慈安也没过于针对慈禧,两人之间并无直接的恩怨。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咸丰的暴亡而改变了,权力能令人丢失人性,这句话当真是至理名言。已经品尝过权势的慈禧,似乎中了权势的毒,她开始醉心于权力和权势之中,甚至丧心病狂地想要大权独揽。
不过,慈安皇太后还在头上压着自己,她倒也没敢太过放肆。与为权势疯狂的慈禧不同,慈安皇太后原本就喜欢简朴的生活,清心寡欲的她只想为大清培养出,一位能绵延祖宗社稷江山的、合格的继承人。
慈安太后虽然很少参与政事,但丈夫咸丰的离世,还是迫使他要挑起这副重担。很多时候,军国大事她都会和慈禧、八位辅政大臣商量再三才敢实行。
对待权力上,两位皇太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生活作风上,二人也是截然不同。慈安清心寡欲、简朴从事,而慈禧太后则喜好奢靡的生活。
戏子遭罪
慈安一直也想找个机会狠狠敲打慈禧,终于有一天,一个天赐良机被慈安抓到了。当时,慈禧有一个爱好,非常喜好听戏曲,尤其是在成为太后之后,每日最喜欢的便是听上一段戏曲。
由此,慈禧常常会召集戏班子或是戏子入宫为自己唱戏。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爱好,可问题在于,慈禧召集戏子的时间实在不对。
她常常因为需要处理国事拖至半夜,只有深夜时分,才会召集戏子入宫为自己演唱几段戏曲。在一次召集戏子入宫唱戏时,来了一位非常俊秀的戏子,英俊的面容加上唱功深厚,慈禧非常满意。
于是,他便让戏子唱了整整一夜,后来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慈安皇太后的耳中。作为母仪天下的太后,慈禧居然敢做出有违宫内规矩的事情,这令慈安皇太后非常恼火。
她也顾不得已经夜深,直接带着奴婢就赶往慈禧的西宫,待得慈安赶到,戏子仍在演唱。反观慈禧,则是一副十分满意的表情在欣赏着戏子的演唱,丝毫没有注意到慈安已经来到宫中。
慈禧不顾太后之尊做出此等有损皇室颜面之事,令慈安登时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了杀鸡儆猴,慈安当即吩咐手下拿下戏子,着人推出去,将戏子一顿毒打。
下人们打的戏子奄奄一息,眼瞅着是活不成了,第二天找个奴才抬出宫门了事。此事慈禧也不敢有什么过多反抗,毕竟慈安身份高于自己,加上本就是自己坏了规矩,也只得作罢、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慈安能够制得住慈禧本是一件好事,但奈何她很短命,若是慈安皇太后能活得再长久一些的话,说不准大清朝后半段的历史就会发生改变。
奈何,历史中没有如果,慈安太后早亡,大权尽数落到了慈禧的手中。没有了制衡之人,慈禧越发的肆无忌惮,在她手中大清已经彻底糜烂无可救药。
1911年的烈火,最终将腐朽的清王朝彻底毁灭,可悲可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