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驾崩当天,随侍60多年的心腹之臣被杀,雍正究竟发现了什么?

康熙驾崩当天,随侍60多年的心腹之臣被杀,雍正究竟发现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0 更新时间:2023/12/18 2:59:12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清朝的疆域推向了历史的巅峰。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康熙能够成就这么大的功劳,也少不了一些人的帮助,比如周培公、姚圣等。

然而,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比如太监赵昌。他曾是康熙皇帝的心腹,与康熙共事六十余载,忠心耿耿、从未有二心。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人却在雍正登基后被杀了,这不得不让人心寒。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皇位代表着封疆王朝地位的顶峰,身为此位者可以一言定人生死、言出法随。也因此,古时有很多人为了皇位造反,甚至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看康熙的一生,他大约有35个儿子,除了早年夭折的,再加上还没有成年的,到了他的晚年,成年的阿哥大约在15人左右。这15人中,有才华平庸的,也有才华横溢的。

自古以来,皇位有能者居之,清朝时期更是这样,皇帝继承不再是嫡长子继承,而是“立长不立贤”。在此情况下,历史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就拉开了序幕。

最初,二阿哥胤礽因为母亲是赫舍里皇后,外公是大臣所以,出生就被定为了太子。奈何,胤礽却表现得极为不堪,最后被康熙皇帝两次废除太子之位。

储君之位空缺,康熙的一些儿子便不淡定了,纷纷向这个位置发起了“总攻”。当时,参与储君之争的有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以及十四阿哥等,每一个都是心机深沉、背景不凡的皇子。

通过一轮轮的角逐,先是大阿哥对前太子胤礽杀心太重,被康熙皇帝提前“踢出局”;随后,八皇子因党政闹得太大,最后也被康熙点名出局,十四阿哥在因经常在外带兵失去了先机。

可想而知,最终四阿哥成为了最有利的人。当然,虽然最后四大哥雍正的确成为了皇帝,但是他的夺嫡之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而此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太监赵昌。

太监兼红人赵昌

对于赵昌是何许人也,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但是说起康熙皇帝的“治天花”、“擒鳌拜”,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两件事情都有赵昌的参与,而且还是“一线人员”。

赵昌与康熙皇帝的关系要追溯到顺治皇帝时期,因家里贫穷便被送入了宫,还被顺治皇帝安排给了康熙。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他小时候得过天花,幸运的是最后痊愈了,这其中就有赵昌的功劳。

就这样,赵昌与康熙皇帝自小就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可以说他是康熙的心腹。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登基称帝,但却因为鳌拜的专权,康熙一直没能亲政。

为此,康熙皇帝便让他招揽了一些人才在宫中训练,最终鳌拜也栽到了这些人的手里。鳌拜被除、康熙亲政,此后他更加重用赵昌,将其提拔为了内务府总管,在太监中说一不二。

平时,赵昌负责康熙的衣食住行,有时候还会提上一两句建议,更甚至会成为康熙手里的一把刀,替他在外面卖命,这也为他后来的凄凉结局埋下了伏笔。

赵昌与九子夺嫡的故事

话说,胤礽的两次被废,使得九子夺嫡达到了一个高潮。面对这样的局面,康熙皇帝虽然有心制止,但是却没有那个精力,毕竟权力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

不过,即使如此他还是派遣一些心腹之人,对诸多儿子进行了监督,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其中,赵昌就负责监督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两人是亲兄弟)。

在最初的时候,八皇子有着“八贤王”的美誉,一度是储君的最佳人选。为了自己日后的地位,赵昌也慢慢地投靠了八王党,并不断在康熙面前“挑拨离间”。

比如,雍正皇帝稍微有一些小动作,那么赵昌就会添油加醋,混淆康熙的视听,使得雍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下降。作为康熙的心腹,赵昌的话自然是不受怀疑的,所以即使雍正再怎么努力,他与康熙之间始终有一层恩怨的隔膜。

这一点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可惜的是,赵昌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一个人,此人就是雍正的儿子弘历,他可算是“九子夺嫡”中一个起“转折性”的人物。

康熙去世的前一年,九子夺嫡依然破朔迷离,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去了雍正的家里,并且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弘历。当时,康熙就被弘历的表现惊到了,一表人才、人中龙凤、临危不惧,活脱脱一个帝王之才。

自此之后,康熙便将弘历带到了皇宫亲自抚养,俨然是在培养下一任储君。那么,如何才能让储君职位落到弘历的手里呢?只有先让雍正当上皇帝,而后再传给弘历。

事实也的确如此,雍正最后当上了清朝的皇帝,成为了九子夺嫡中的胜利者。俗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赵昌一直在挑拨康乃馨、雍正父子,雍正又怎么会不知道。

只是,康熙活着的时候,赵昌是红人,雍正不敢拿他怎么样。可康熙死后,局势就变了,雍正想杀任何人也只是一句话。果不其然,雍正登基不久后,便对赵昌挥动了屠刀。

当时,他列举了赵昌的三大罪证,其一就是意图谋朝篡位,其二就是监守自盗,盗取国库五千两银子,其三就是监视自己、意图不轨。其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后,雍正不仅将他给杀了,还将他的家给抄了,并且连带其族人也一并杀了,可见雍正对他有多么的痛恨。从这里也能看出,不论在什么场合,站对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康熙祭拜孔子时,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刻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到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康熙为什么不给孔子下跪

    关于这位皇帝,其实很多人都是从各类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对这个皇帝的政绩也大致有所了解,但似乎他的趣闻轶事更加吸引人。比如,曾经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祭拜,结果看见碑文后却迟迟不跪。此时,有一个聪明的大臣遮住了一个字后,他立刻下跪了,这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康熙和孔子的趣闻轶事。康熙与孔子一说起孔子和

  • 康熙擒鳌拜时,为何要用一群孩子而不用大内高手?这一选择很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智擒鳌拜是真的吗,康熙智擒鳌拜始末,康熙晚年时为何会后悔擒鳌拜

    康熙也不负孝庄太皇太后的期望,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学习甚至学到咳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康熙登基成为了大清皇帝。可康熙满腔宏图之志却不敢有所作为,因为当时的整个满清朝堂都被鳌拜控制,而鳌拜也对清朝皇位觊觎已久。但康熙天资聪颖,他竟然设计派了一群孩子降服鳌拜,最后成功将鳌拜生擒。满清大内高手不敢说是江湖顶

  • 雍正王朝:康熙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立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康熙传位给谁,雍正王朝里面康熙到底传位给了谁,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封四个亲王

    那么,根据影视剧中的演绎,康熙皇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将皇四子胤禛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呢?首先,在太子胤礽第一次因花钱买命、宫闱丑事、被陷害兵变等原因被废黜太子之位之前,皇四子胤禛并未真正进入康熙皇帝选择皇储的选项之中,最多只是对胤禛用心办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态度和做法比较赞赏和认同。有这样一个宁做“

  • 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心如死灰,蜀中大将个个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谡临死前说的话,诸葛亮怎么评价马谡的,谁临死前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得重用

    公元228年,诸葛亮得知魏将曹休败走,魏军退守东南,关中正是空虚,所以想要趁虚而入,一举北伐。于是在安稳南部的势力之后,诸葛亮发动了生平的第一次北伐。曹睿不可能想到,诸葛亮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伐。在选人的会议上,诸葛亮力排众议,一意孤行让马谡去守街亭,一众大将虽有怨言,但是军令难违。马谡自认为谋略过人

  • 项羽并非不肯过江东,而是不能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应该过江东还是不过江东,怎么看待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不肯过江东小故事

    所谓“王不过霸”,楚霸王项羽是人们心中的盖世英雄,他的英姿飒爽,他的力拔山河,他的驰骋沙场,他的争霸天下,都是万世瞻仰的丰碑,而他最后的乌江自刎、英雄气短也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被刘邦军队追赶,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对项羽说:“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劝

  •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怎么得名的?他算是楚汉时期的军事天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楚汉那个乱世当中,出了两个军事天才,一个是韩信,一个是项羽,这两个人都是领兵如神,作战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猛。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是有所差异,相比之下,很多人还是觉得韩信要更高明一些,韩信一生可以说是用过了许多伟大的战术,让后人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韩信一生用过最厉害,也是最狠的一个战术。这

  • 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真造反能否取得天下?其实答案很明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韩信是功高震主还是确有反心,韩信真的反叛过吗

    刘邦以布衣的身份起家,建立起大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为保刘氏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的皇权继承扫除障碍,决定诛杀那些蠢蠢欲动者。而韩信,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牺牲品。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后世有着“兵仙”之称。人们不禁要问,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他真的造反,到底能不能得到江山呢?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就显而

  • 盘点三国时期三位小人物,名气不大,搞出的事情一个比一个轰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中最厉害的小人物,盘点三国十大卑鄙小人,三国最著名小人物

    第一位:刘安说起刘安大家肯定十分陌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刘安是刘备的什么亲戚呢,其实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个刘安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扬言要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很多百姓都被刘备的这番豪言壮语给蒙住了,刘安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徐州被吕布占据,刘备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之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三国时期周瑜的那些个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外事不问周瑜内事不问张昭,张昭连夜见周瑜,周瑜与张昭什么关系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猝年限为公元175到210年,身上的标签很多,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军事家、水军都督,头衔不少,实力也确实挺强。周瑜算是出生就喊着金汤匙的孩子,世家大族的后人,当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带着家人依据到安徽寿县,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孙家在江淮一带算是名门大家很有名气

  • 南征北战少有打输,斗智斗勇败给士族,三国时期曹操的慢慢称帝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于曹操打仗的故事,曹操兵败最惨的一次,正史中曹操起兵的故事

    到了后期,曹操在当时的朝中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面,距离坐上那把龙椅只差一步,确切的说,就差把那层窗户纸挑破了。那么问题来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曹操都已经大权在握了,为什么就没有让自己称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曹操的生猝年限是从公元155年-公元220年,死的时候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