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清末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带兵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可是,当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时,他却大呼“我命休矣”,这是为何呢?
满清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西方列强大肆的剥削和压迫,老百姓苦不堪言。可是,满清朝廷不仅不闻不问,反而还加紧横征暴敛,使得我国底层百姓雪上加霜。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洪秀全就是当时黑暗中的一缕亮光。他原本走的是科举路线,但因为多次考举人都没考中,再加上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
于是乎,他便开始去广西一代传教,并带领当地的老百姓,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天,洪秀全召集了自己手下所有的信奉者,发动了金田起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
起义爆发后,清廷立刻调集兵力进行“围剿”,前期势力弱小的太平天国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打起游击战。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满清的忧患不仅仅只有太平军,还有许多国外的列强。
朝廷分心之际,太平军就在这样的夹缝中一步步强大,洪秀全带领着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不断在湖南、湖北和广西等一带攻城略地,清朝的军队屡战屡败。
几年后,太平军从最初的2万人一度发展到了50万人,占据了清朝南方的大片土地。1853年,洪秀全带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南京重镇,并且改南京为天京、定都此地,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巅峰。
其实,在这之后还有一段时间,太平天国也处于上升期,太平军一部分北伐、一部分西征,占据了镇江、扬州等地,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保卫着南京的安全。
有一句话叫做:“可以共苦但却不能同甘”,太平天国建立后,诸多的天王便开始内斗,使得太平军内部消耗得非常严重,甚至还发生的历史上有名的天京政变。
回看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部分都是内部发动动乱,最后才被攻破的,太平天国也不例外。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太平军也开始走下坡路。
以往占据的武汉、九江等地相继失守,就连湖北、江西等早期的根据地也大量丢失,几年后湘军攻入了南京城,自此不可一世的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结束。
话说,1864年攻破南京城时,最大的功臣是曾国荃。按道理说,他应该会获得朝廷的奖赏,可惜的是事实却与之相反,甚至于攻破天京后,曾国荃还一度站在了政治的悬崖边上,这是为何呢?
曾国荃是何许人也
曾国荃字沅甫,他生于道光年间,是湘曾国藩的弟弟。从仕途生涯上来看,曾国荃与曾国藩多少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那种经历了无数坎坷之人,但曾国藩又比较幸运,因为他的弟弟到最后都没考上举人、进士,仅仅是一个贡生。
正如上述所言,乱世出英雄,曾国荃的成名路就与战争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因满清军队不断失利,朝廷不得不开始重视汉人,以及汉人领导的军队,湘军、淮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
作为曾国藩的弟弟,再加上乱世又继续一些有才华、办实事的人,就这样曾国荃投笔从戎参了军。曾国荃参军后,曾招募兵勇3000人,并且将其训练成为了一支强军,名为“吉字营”。
不得不说,曾国荃是一个天生的将才,他的哥哥曾国藩在对阵太平军时屡屡受挫,但他却先后攻破了吉安、安庆等地,威名远扬并受到了朝廷的封赏。
根据历史的记载,曾国荃曾在弱势兵力的情况下,攻取了太平天国粮仓运漕镇,给予洪秀全重创。另外,雨花台一战(南京一带)曾国荃更是以寡敌众力战四十六昼夜,使得太平军受到了重创。
攻破天京、曾国荃的尴尬
在此之前,太平天国已经发生了天京事变,所以上述两战的胜利,等于是彻底打压了太平军的气焰,军心涣散的他们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863年,曾国荃定下“直取天京”的计策,攻敌之所必救,使得南京城遭受了重大的打击。被围困一年后,南京城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同年(1864年)7月曾国荃的军队轰塌南京的城墙,湘军蜂拥入城。
而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洪仁达、李秀成等大小头目三千人被擒获,到了此时太平天国算是失败了,曾国荃也等于立下了不世之功。
画面回到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洪秀全要求所有参加太平军的人变卖家财,并将钱财交给自己。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更是搜刮了南京城所有的财富,凡是私藏银两达到10两的人都会被杀死。
一时间,南京城盛传太平天国内部“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清朝末年,朝廷的国库也空虚了,湘军的军饷都是曾国藩自己想办法,所以太平军的这笔财富是他和朝廷都想要得到的。
因此,进入南京城后,曾国荃第一时间就去了太平天国的库房。可是,当他打开太平天国的国库之后惊恐不已,因为库房内根本就没有千万银两,仅仅只有一些杂物而已。
思及此,曾国荃大呼:“我命休矣”,攻破天京本是大功一件,为了曾国荃会这么说呢?因为太平天国的财富是众所周知的,即使他对外宣称一无所得,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相反,朝廷之中还会有不少人弹劾他,毕竟曾国荃在此前的战事中都有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只得快速去监牢审问那些犯人,以求寻得专辑。
可惜的是,无一人知道财富去了哪里,李秀成只说了一句话:“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危急时刻,曾国荃将此事告诉了哥哥曾国藩。
曾国藩可谓是政治场上的老手,他很快就分析出了事情的利弊,做出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上书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大写特写湘军和曾国荃的功劳。
另一方面就是让曾国荃功成身退,这样比较符合满清朝廷的利益,能够顺利度过这次危机。果不其然,满清朝廷看到曾国藩兄弟二人的做法后,也选择了妥协,毕竟他们还有用得着这对兄弟的地方。
太平天国国库的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由此可见,政治场上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有永远的利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