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3/12/19 2:53:28

古语有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句话完美地体现了君王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心理,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当皇帝时,手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命丧黄泉。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心难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元璋还曾去过他年少时生存的寺庙参拜,也就是皇觉寺。当时,面对佛祖时,朱皇帝说了这样一句话“朕需要下跪吗”。

一句简单的话却杀机四伏,所幸皇觉寺的方丈也是智慧之人,用八个字回复了朱元璋,不仅保全了全寺人的性命,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赐。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元璋与皇觉寺的恩恩怨怨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因为当时朝廷腐败,再加上天灾不断,所以他家里的生活非常艰苦。后来,父母更是因为饥饿而死,为何生活朱元璋不得不外出寻找生计。

当时,朱元璋来到了一个名为皇觉寺的地方,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和尚,每天挑水、砍柴、念经书,虽然日子有点艰苦,但最起码能够吃饱饭,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容身之地。

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朝廷不断加重赋税,天灾出现得更加频繁,皇觉寺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就这样,朱元璋被方丈以“云游”的名义赶出了寺庙,足足长达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靠着乞讨过日子,备受他人的歧视与践踏。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三年云游期间,朱元璋也开拓了眼界,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很快,朱元璋就重新回到了皇觉寺,而他也收到了发小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去参加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不幸的是,这个消息被他同寺庙的师兄弟知道了,师兄弟便告发了朱元璋。

为了活命,朱元璋不得不紧急逃离皇觉寺,去濠州城参加了郭子兴的大军。如此,朱元璋也将这个恩怨记在了心里,将来就会一定会回来报复一二。

朱元璋的发展生涯

起初,在郭子兴的麾下,朱元璋只是一个大头兵。可是,那三年的游历让朱元璋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眼界,战场上他总是努力杀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郭子兴见朱元璋不凡,就提升了他的职位,并且还将自己的养女马皇后嫁给了他。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朱元璋的事业发展飞快,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权力班底。

多年后,郭子兴在红巾军内部的争斗中去世,而他麾下的许多部队都投靠了朱元璋。靠着这些部队,朱元璋在濠州一带站稳了脚跟,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了当时的重镇南京城。

此后,他又以南京为大本营,向南方不断扩张,靠着“以战养战”的方式,身边的将军、谋臣快速增加,刘伯温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明军的。

俗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一时期的陈友谅张士诚,他们的力量虽然不输朱元璋,但却不得人心,先后被朱明大军所击败。

公元1368年,朱元璋又派遣大军北上、讨伐元朝,最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同年,他便以南京为首都,以“明”为国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洪武大帝。

建国之后,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统治与稳定,他曾制作过胡惟庸案、蓝玉案,杀了许多有功之臣。从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眦眦必报的人,当年皇觉寺的恩恩怨怨也被“旧事重提”。

朕需要下跪吗

有一天,朱元璋心血来潮,便想要重新回到皇觉寺,一方面去寺庙参拜一下,安抚一下自己杀戮的心灵,另一方面就是看看自己当年的那些老朋友。

不久后,朱元璋一行人便来到了目的地,皇觉寺的住持赶忙出来迎接。面对朱元璋,皇觉寺的住持再也不像当年那样颐指气使,而是小心翼翼地为朱元璋带路,去了寺庙的大殿。

看着眼前的佛祖,朱元璋开始为自己的家人、江山祈福,然而当朱元璋下跪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以前,朱元璋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和尚,跪拜佛祖也没有什么忌讳。

现在,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和尚变成了皇帝。思及此,朱元璋便问方丈:“我还需要下跪吗?”听到这句话后,方丈吓了一跳,毕竟伴君如伴虎,回答得稍有不慎便会遭殃。

幸运的是,皇觉寺的住持也是学识渊博之人,随即他回答道:“见(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句话也有一个典故,当年赵匡胤去大相国寺拜见佛祖时,便问了方丈同样一个问题。

方丈就是用这一句话回答的赵匡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帝是现在佛,佛祖是过去佛,所以皇帝见了佛祖可以不用跪拜。后来,此事被欧阳修记录了下来,存在于《归田录》中。

只是,赵匡胤仅仅是一个疑问,而朱元璋杀机四伏,皇觉寺主持回答起来也倍感压力。听到主持居然称呼自己为“现在佛”,与佛祖的地位等同,朱元璋也非常的高兴,参拜完佛祖之后他便走了。

临走时,朱元璋赏赐了皇觉寺很多的东西,算是报答了当年的恩情。回看当时的局面,朱元璋本身就与皇觉寺有一些小恩怨,若是方丈回答不好,以朱元璋的性格很有可能处罚整座寺庙的和尚。

好在,方丈也算是学识渊博的一个人,用前人的智慧化解了这一场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为了民间的一个故事、一段佳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朱允炆兵败后,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临死前见朱棣,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大将军

    明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叔侄相争”的戏码,那便是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大战了四年有余,最终以朱允炆落败结束,仓皇逃出了北京城。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允炆是有很大概率获胜的。可惜的是,他没有听从祖父朱元璋的意见,当看到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密旨时后悔不已,但也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痛哭地说:

  • 明朝让人胆寒的组织:官员看见先下跪,锦衣卫、东西厂看见绕道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后15万锦衣卫都哪去了,明朝各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朝锦衣卫制度详解

    后来,为了制衡锦衣卫的力量,明朝后续的皇帝建立东厂,从此这两股力量分庭抗礼,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势力。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这么大,由谁来制衡他们呢?还真有,这是组织令官员、百姓都很惧怕,可惜只维持了五年就取消了。一个“能让官员下跪、厂卫都绕道而行的组织”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锦衣卫和

  • 明朝的国姓是“朱”,民间百姓吃猪肉如何避讳?老百姓想了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克俭,为什么明朝的国姓不是朱,明朝怎么避讳朱姓

    于是,科举制成了束缚读书人思想的制度,诸如此类的还有实行八股取士等措施。不仅如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有很多,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因为文字犯忌讳处死了大量文人,且朱元璋的忌讳的文字很多,明朝的官员、百姓等取名都要进行避讳。例如“天、国、君

  •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锦衣卫抄家感人片段,于谦被杀锦衣卫落泪,抄家时锦衣卫当场落泪

    实际上,在大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王朝甚至遇见过与宋朝靖康之难一模一样的危机,险些灭国。不过,这场危机被一位忠臣巧妙地化解了。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赏赐这位功臣,反而治了他叛国之罪,将这个拯救了国家的恩人给处死了。那么,这位不幸的大臣究竟是谁呢?而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明朝宝莲寺污秽案:寺庙之中藏污纳垢,不知多少良家女子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原文,明朝宝莲寺奇案,汪大尹火烧宝莲寺是真的吗

    明朝嘉靖年间,在江南的永淳县发生了一桩“宝莲污秽案”,这桩案子真可谓是丢尽了佛门子弟的脸面。一群衣冠禽兽,不好好地吃斋念佛严守清规戒律,却恶从胆边生,竟敢假扮送子观音,在佛门净土做出了禽兽之举。按照那时的社会背景,此案应该是很难得以大白于天下,但很不巧,这桩恶事最后还是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一切能大

  • 明朝一员外算卦,道士说他子夜必死,死后十年一只狗揭开这桩命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一位女道士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明朝奇人占卜故事,明朝的一桩鬼魅杀人案

    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桩离奇命案,这命案的案情曲折颠覆,其中阴谋一环扣着一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皇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案件最终破获的方式,是以一种极为奇葩的方式完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历史的面纱,重回四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好好回顾一番这场离奇命案的来龙去脉,或许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明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聊聊明代涉倭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锦衣卫抗倭的书,明朝抗倭书籍,明代倭患研究书籍

    倭患是明朝的重大外患,在明洪武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就有倭寇扰边的情况发生,至明万历四十六年结束,倭患贯穿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可见倭寇给中国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之大。明代涉倭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涉倭小说是明代社会的一

  • 文天祥被劝降后,提了一个条件,之后忽必烈便将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天祥为什么连拒两朝皇帝劝降,忽必烈处死文天祥,忽必烈为什么劝降文天祥

    在我国历史上,文天祥是一个抗元名臣,曾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南宋时期,虽然文天祥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依旧呕心沥血。最终,在与元朝战斗的过程中兵败被俘,感伤之际写下了那首流传青史的《过零丁洋》。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元朝抓捕之后,文天祥本有机会在忽必烈手下活命,两人也已经商量

  • 朱元璋时期的黑恶势力有多猖獗:走私茶叶,殴打朝廷命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反腐最狠的案子,朱元璋对茶叶的贡献,朱元璋一件惊天走私大案

    (梦归秋辰:第375期)自古以来,邪与正就形同水火,它们一直在此消彼长地变幻着。而邪的本身就是人心底的各种欲望和良心的泯灭,而正则是人内心的责任、使命和良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向邪恶屈服的心,那么我们就如同水牛群一样不屈。相反,我们如果只顾自己,那么我们就如同四散奔跑的黄羊一样,那么迟早被邪恶吞噬

  • ​从李世民的武才人到李治的武皇后,武如意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才人李治,为什么李治会让武如意听政,李世民和武如意的关系

    1-《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如意武如意进宫第一天,就说了一句大实话得罪了大反派韦贵妃。从此,就被韦贵妃盯上了。不是对她用私刑,就是把她贬为奴隶,还命令宫女们欺负武如意。只是谁都没想到除掉韦贵妃的人竟然是她的外甥女萧婕妤。杨淑妃多次帮助武如意,却并没有得到武如意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把杨淑妃唯一的儿子迷的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