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1/17 13:02:19

因为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相当于是在那个时代下为女性,打造了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如果是双的变化倒也无话可说,但问题就在于理学只是强调了女性的义务,男性的义务却并没有约束。

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这种病态的需求,在古代还因此而诞生出了,诸多针对女性的残酷刑罚,像什么辣椒水,打皮鞭等,都不过是小儿科。

真正要说厉害的还得是朱元璋,他曾发明了一种刑罚,可以说是让任女子都感觉到闻风丧胆!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究竟发明了什么,让这些女子如此的闻风丧胆呢?

严刑峻法以破贼人之胆

俗话说得好,乱世用重典,对于这一点,曹操和朱元璋都深谙其道。两人之间虽然时间跨度差得很久,但是两人若是在九泉之下能够相会的话,想必是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因为两人的确是太像了,因为两人都是乱世枭雄一般的人物,多疑、寡情这两点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取天下对于两人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深知安定天下也是一件极其不易之事。

朱元璋为了在最快时间内,将天下安定下来,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残酷刑罚。对于他来说,一切妨碍自己权力的人或是事物,都将迎来末日!

或许是因为出身农家,体验过元末官员贪腐害民的影响,朱元璋尤其是痛恨贪官污吏。也正有此,洪武年间的刑罚很多都是用来针对贪官污吏,而不是寻常的百姓。

出于对贪官害民现象的痛恨,朱元璋在面对贪官污吏时,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网开一面。毕竟他自己的父母,就是因为贪官污吏的盘剥,才会被饿死的。

据悉,在洪武年间的官员只要贪了一贯钱(一两银子),就会被纳入朱元璋规定的处罚范围之内,“朕将屠尽天下贪官”这一句话,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在此就得以体现。

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在成为天下之主的时候,将各种刑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那个时候,严刑峻法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洪武年间,生活的臣民可以说是每一天都活得极其不易,说是“活一天算一天”也不过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臣民们,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令人闻风丧胆地梳洗

随着朱元璋的峻刑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深,为了维持自宋代以来所流传至今的三纲五常、礼教秩序,他甚至还因为这点事,就将自己的爱妃活生生的处罚至死,无毒不丈夫。

连自己的爱妃都不会轻易地放过,那么,对于其他的民间女子,朱元璋那就更是手下毫不留情了。于是乎,一件刑罚就在此时诞生了,这件刑罚自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为众多女性闻风丧胆。

这件刑罚的名字叫做梳洗,可能你没有听说过,但此刑罚却非常的残忍。那么,究竟是怎么样的梳洗,会使得那个年代的女子闻风丧胆呢?

在这里所提及的梳洗,可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梳洗我完全是两码事,这件刑罚可跟我们所想的完全不同,它所使用的工具也格外简单,就是一把水壶,一把梳子而已。

我们常人用这两件东西是用来洗头,而在这件刑罚中,这把梳子可不是一般的梳子,而是专门用精铁打造的铁梳子。而真正的恐怖之处,其实是后面的洗字所带来的。

这里的洗可不是我们想的,用温水或是水来清洗,而是用沸水、用滚烫的开水来洗。说完之后,也许有的人已经感觉到内心一阵恶寒,“这不是跟杀猪没什么区别么?”

好像还真的没有说错,要说朱元璋此举是行为艺术可能都不为过,也许是出身农家的关系,使得朱元璋对于农事相当精通。尽管小时候自己家里穷,但是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么?

在农家观摩如何杀猪的这段经历,使得朱元璋别出心裁的,想出了这么一种折磨那些所谓不忠女子的残酷刑罚。不要小看这么一个滴水石穿的刑罚,这么一个刑罚足以令很多女性闻风丧胆!

梳洗的整个过程

行刑的时候,交代行刑之人准备好少的滚烫的开水,之后将开水一口气浇在被行刑人的后背之上。这时候由于烫伤反应,受刑之人的后背便会肿起来。

与此同时,那把用精铁打造的梳子就能派上用场了,就如我们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梳子便会被用在受刑人的背上。可想而知,这把铁梳子要是用在受刑人的身上,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受刑人往往会被这把梳子折磨到气绝身亡,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许多女子在面对这个刑罚的时候甚至会直接求死,只求能不用遭受如此沉重的折磨。

朱元璋发明这一刑罚的用意很简单,他希望能将礼教纲常所固定的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可是,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手段实在是过于残忍。

要知道,这种梳洗之刑对人的身体和心灵进行双重折磨,就算要剥夺他人的生命,也应该更换一种更加直截了当、毫无痛苦的刑罚才是。

另外,梳洗刑固然有效,但是请问这种有效是长久的么?恐怕不是。这种安定是出于畏惧,是众多的女子畏惧死亡畏惧痛苦才会出现的。

在整个明朝乃至于清朝,女子们被梳洗刑罚给吓破了胆,但凡听到梳洗之刑的名字都会被吓得退避三舍,虽然不大光彩,但是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

那时候的女子只敢躲在家中,依附着男人为生、相夫教子,连表达自己权利的机会都没有!或许,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情况必然会出现翻转。

不过,朱元璋却不管后来,他在尽力维持着这种所谓的秩序,以至于朱元璋的他名声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入人心。

人有两面,朱元璋随着他发明梳洗等刑罚,屠戮功臣、过河拆桥的事件,让后人能更加直接了当地明白朱元璋的狠厉。

对于朱元璋,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朱元璋去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

    古语有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句话完美地体现了君王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心理,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当皇帝时,手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命丧黄泉。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心难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元璋还曾去过他年少时生存的寺庙参拜,也就是皇觉寺。当时,

  • 朱允炆兵败后,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临死前见朱棣,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大将军

    明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叔侄相争”的戏码,那便是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大战了四年有余,最终以朱允炆落败结束,仓皇逃出了北京城。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允炆是有很大概率获胜的。可惜的是,他没有听从祖父朱元璋的意见,当看到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密旨时后悔不已,但也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痛哭地说:

  • 明朝让人胆寒的组织:官员看见先下跪,锦衣卫、东西厂看见绕道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后15万锦衣卫都哪去了,明朝各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朝锦衣卫制度详解

    后来,为了制衡锦衣卫的力量,明朝后续的皇帝建立东厂,从此这两股力量分庭抗礼,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势力。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这么大,由谁来制衡他们呢?还真有,这是组织令官员、百姓都很惧怕,可惜只维持了五年就取消了。一个“能让官员下跪、厂卫都绕道而行的组织”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锦衣卫和

  • 明朝的国姓是“朱”,民间百姓吃猪肉如何避讳?老百姓想了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克俭,为什么明朝的国姓不是朱,明朝怎么避讳朱姓

    于是,科举制成了束缚读书人思想的制度,诸如此类的还有实行八股取士等措施。不仅如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有很多,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因为文字犯忌讳处死了大量文人,且朱元璋的忌讳的文字很多,明朝的官员、百姓等取名都要进行避讳。例如“天、国、君

  •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锦衣卫抄家感人片段,于谦被杀锦衣卫落泪,抄家时锦衣卫当场落泪

    实际上,在大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王朝甚至遇见过与宋朝靖康之难一模一样的危机,险些灭国。不过,这场危机被一位忠臣巧妙地化解了。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赏赐这位功臣,反而治了他叛国之罪,将这个拯救了国家的恩人给处死了。那么,这位不幸的大臣究竟是谁呢?而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明朝宝莲寺污秽案:寺庙之中藏污纳垢,不知多少良家女子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原文,明朝宝莲寺奇案,汪大尹火烧宝莲寺是真的吗

    明朝嘉靖年间,在江南的永淳县发生了一桩“宝莲污秽案”,这桩案子真可谓是丢尽了佛门子弟的脸面。一群衣冠禽兽,不好好地吃斋念佛严守清规戒律,却恶从胆边生,竟敢假扮送子观音,在佛门净土做出了禽兽之举。按照那时的社会背景,此案应该是很难得以大白于天下,但很不巧,这桩恶事最后还是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一切能大

  • 明朝一员外算卦,道士说他子夜必死,死后十年一只狗揭开这桩命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一位女道士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明朝奇人占卜故事,明朝的一桩鬼魅杀人案

    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桩离奇命案,这命案的案情曲折颠覆,其中阴谋一环扣着一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皇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案件最终破获的方式,是以一种极为奇葩的方式完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历史的面纱,重回四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好好回顾一番这场离奇命案的来龙去脉,或许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明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聊聊明代涉倭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锦衣卫抗倭的书,明朝抗倭书籍,明代倭患研究书籍

    倭患是明朝的重大外患,在明洪武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就有倭寇扰边的情况发生,至明万历四十六年结束,倭患贯穿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可见倭寇给中国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之大。明代涉倭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涉倭小说是明代社会的一

  • 文天祥被劝降后,提了一个条件,之后忽必烈便将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天祥为什么连拒两朝皇帝劝降,忽必烈处死文天祥,忽必烈为什么劝降文天祥

    在我国历史上,文天祥是一个抗元名臣,曾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南宋时期,虽然文天祥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依旧呕心沥血。最终,在与元朝战斗的过程中兵败被俘,感伤之际写下了那首流传青史的《过零丁洋》。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元朝抓捕之后,文天祥本有机会在忽必烈手下活命,两人也已经商量

  • 朱元璋时期的黑恶势力有多猖獗:走私茶叶,殴打朝廷命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反腐最狠的案子,朱元璋对茶叶的贡献,朱元璋一件惊天走私大案

    (梦归秋辰:第375期)自古以来,邪与正就形同水火,它们一直在此消彼长地变幻着。而邪的本身就是人心底的各种欲望和良心的泯灭,而正则是人内心的责任、使命和良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向邪恶屈服的心,那么我们就如同水牛群一样不屈。相反,我们如果只顾自己,那么我们就如同四散奔跑的黄羊一样,那么迟早被邪恶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