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被杀后数十万大顺军都干了啥?为何李自成被草草安葬?

李自成被杀后数十万大顺军都干了啥?为何李自成被草草安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20 更新时间:2024/1/18 18:26:19

自成他的亲随被团练武装被打散,后来在庙中被杀,他其中的一位亲信回到大顺军中报信,得知李自成的死后满营聚哭,李自成是大顺朝的皇帝,那么就是大顺的灵魂所在,,李自成的离去使得大顺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如此痛哭实属正

伤心过后自然是要对李自成的尸身进行善后,在此之前大顺军对四周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其实这种现象是在农民起义的初期才有的,但是到了后期农民起义军的纪律逐渐严明,这种肆意屠杀的现象也就没有了。但是这次团练杀死了大顺的皇帝,这是无法忍受的,也就不顾及什么纪律了。

对于李自成的尸身的处理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能通过常理进行推断了,李自成是大顺朝的皇帝,虽然死去,但是军中还有他的妻子,以及他身边的亲信,他们是不可能让李自成暴尸荒野,因此他的尸身肯定是被他们找回,进行了妥善的安葬。

但是对于李自成尸身安葬的地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清朝和南明的历史资料中也没有发现关于李自成陵墓的记载,在李自成被杀的时候是六月份,此时的湖南地区是十分的炎热,以当时的条件是没有办法将李自成的尸身很好的保存,所以应该是很快就安葬了,为了防止李自成的尸身被清朝和南明找到,自然是选择隐蔽的安葬。

在大顺军五月份的时候四处屠杀,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才有了一些军事行动,后来在清军的追赶下也没有进行换季,应该就是秘密安葬李自成。李自成虽然是威震四方的一代大顺皇帝,拥有半壁江山,但是可怜最后被乡野村夫杀害,只能草草安葬在乱军中。

更多文章

  • 李成梁威震明朝边境数十载,为何没杀了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成梁不死努尔哈赤不敢反,李成梁照片,李成梁的辽东总兵府在哪里

    *李成梁家族是唐时避乱于朝鲜,明时回归,居辽宁铁岭,是老赵的乡亲。后世对其评价甚高,清末章太炎曾语:“愿吾辽人,勿忘李成梁。”,明万历朝,边关严密,全赖东南有戚继光,东北有李成梁,而李成梁当时威名远胜戚继光。*当时的明朝东北边事,女真尚还弱小,以对付蒙古各部袭扰为主,李成梁是隆庆四年(1570年)被

  • 历史上“大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铁面无私的事迹简介,历史上的包拯最后怎么样了,包拯断过哪些神奇的案子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并不是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他的脸可没有那么黑,也没有那个月牙形的标志,没有像尔摩斯般探案如神,也不像小说里所说的家道清贫。恰恰相反,包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并且为此努力奋斗。那么,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包拯的

  • 大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清朝跪,是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大臣见皇帝要跪着吗,清朝大臣为什么跪着上朝,哪个朝代开始大臣上朝跪着

    想必孔子这个大家各位应该都很熟悉,他主张以礼安国,古代的朝廷也有很多地方礼节是得到他的建议。比如像古代上朝退朝时都要叩拜皇帝以示尊敬,否则就是亵渎礼数,对皇帝不敬。在我们看古代电视剧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细节,在明、清剧中,大臣上朝时都是下跪,口呼万岁,而在宋时,大臣都是弯腰行礼,免了跪礼;在宋朝

  • 李自成兵败后曾精心设计了一个重大阴谋,极为隐秘,至今方才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十大预言,李自成的历史未解之谜,历史上李自成的真实事件

    李自成的队伍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也是这支队伍最后攻入了京城,覆灭了明朝政权。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起初为高迎祥的部下,在高迎祥死后他被拥立为闯王,成为了这支义军的统领。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欢迎。经过几年的斗争后,李自成的部

  •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时,崇祯为何不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5年6月,南明政权中的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突然向清军投降,投降的明军总人数居然有23万多,而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也率领15位总兵投降清军,就是这两个人率领的明军总人数就有几十万。而除此之外,南明弘光帝其实还有其他更多的兵力,如江北四镇的高杰、黄得功,那么在一年前,面临李自成大军和清军两线夹击

  • 大奸臣秦桧作的两句诗,至今广泛流传,竟然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桧从精英到奸臣,秦桧是怎么变成奸臣,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更是让秦桧深受世人唾骂。可以说秦桧专权期间肆无忌惮地残害忠良排除异己,独居宰相之位居然长达十七年之久,权倾朝野为所欲为,造成宋高宗一朝最黑暗的时期。后来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更是痛批其“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然而就是这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秦桧,早年却

  • 反叛失败,想跳河自尽却又反悔,明朝志大才疏的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使宁王反叛的原因不只是朱厚照本人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更因为明成祖朱棣打下皇位靠的是宁王朱权,而答应分一半天下的诺言没有却兑现,朱权只能到南昌做宁王,手中并没有势力,到朱宸濠因为朱厚照的无用而使朱宸濠有了觊觎皇位的机会。朱宸濠开始一边打点朱厚照身边的宦官,一边培养势力准备谋反。宁王毕竟才大志疏,恰巧又

  • 假如崇祯没有自缢,而是迁陪都南京,能划江分治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逃到南京能保住半边江山吗,崇祯迁都南京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末年崇祯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明两都制于朱棣时期形成,在南京也保留了六部的建制,相当是候补朝廷。当初朱棣也许预料到如遇到危急,可以暂迁陪都。但是崇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李闯破北京时,因“无脸面对列祖列宗”选择了煤山自缢。以南明各方势力自立山头这种乱局,尚能与清廷周旋17年,如被奉为天下共主的崇祯继续掌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 古代弓箭手面对骑兵冲锋,应该先射人还是射马?看看戚继光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继光对付骑兵的办法,戚继光击败骑兵,骑兵弓箭手

    杜甫写过一首《前出塞》,里面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可他说的对吗?一个文官谈武可信度有多少?咱看看明朝武将戚继光怎么说。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曾说过:“凡箭去,宁高而过的,慎勿低而不及。”我们讨论射人还是射马,都默认了一个前提,瞄准平射。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却强调了抛射

  • 刘伯温辞官归隐,朱元璋送了一个枕头,真正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伯温辞官后朱元璋派人送东西,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下的四件事,朱元璋有给刘伯温免死金牌吗

    刘伯温作为几乎和诸葛亮快要齐名的谋士,一度名扬千古,甚至后世传说之中,有关刘伯温的事迹也越来越神,甚至说他能够未卜先知,趋吉避凶,而且甚至还有刘伯温的烧饼歌传下来,成为他预言天下大势的代表作品,当然如果刘伯温真的如此神奇的话,他们他就应该知道跟随朱元璋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登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