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杀吴三桂一家38口,陈圆圆说了1句话,李自成没敢动她

李自成杀吴三桂一家38口,陈圆圆说了1句话,李自成没敢动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10 更新时间:2024/2/5 17:18:27

要知道当时在社会上的势力,可不只有李自成一人独大的,吴三桂也是不容小觑,他的势力盘踞在我国西南边境,手握明朝的边境军队,占据着山海关这么重要的地位,并且他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威风凛凛,因此他在军队中的威信特别的高,可以说他一声令下,就能得到千呼百应。所以当时的局势就是,如果要是吴三桂支持李自成的话,那么他就能够成为天下的君主,如果他要是支持清军的话,那么江山就要姓爱新觉罗氏了,后来历史大家也都知道,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大门,迎接清军入关,后来大清朝也就这样建立了。

李自成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他的军队说的不好听一点也都是那些目光短浅的粗鄙之人,所以说,当他们进入到京城之中的时候,就被眼前的繁华给冲昏了头脑,本来李自成下的命令是不准拿百姓一针一线,可是到后来,他的部下们还是对京城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自成也是进入到崇祯皇帝的后宫,宠幸那些妃子们,渐渐的,他就失去了民心。就在这场大瓜分中,吴三桂的家人也遭了殃。他的父亲也被扣留,家里的亲人也被逮走。而在当时,吴三桂正在外领兵作战,他的家人们都在一起,这当然也包括陈圆圆

众所周知,陈圆圆是一个有名的美女,据记载: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陈圆圆是明末时期有名的美女,陈圆圆本来姓邢,出身于贫苦之家,在亲戚家里长大,于是开始在梨园中表演才艺,颇为有名,也就是这时,她接连与一些高官名流交往,让她也越来越有名气。小时候有个姓陈的妇女收养了她并把他送到梨园学才艺,因从小冰雪聪明,长相出众很快成为演出的焦点人物,后来战乱陈圆圆被人虏获进了京城,到了京城后的她为了在乱世之中保住性命而有意结识将军吴三桂,对方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就将其收入自己府中,以妾室的名义留在吴三桂的身边。

后来李自成就把吴三桂的家人给圈禁了,依图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招降吴三桂,所以说他对这些人还是比较礼让的,对他们非常好。而吴三桂也是看到了大势所归,于是就打算领兵去拜见新君。李自成在当时占领了明朝的都城,又加之吴三桂跟多尔衮,那可是在山海关外大战过好几百回合的,所以说从个人的情感而言,吴三桂应该是支持李自成多一点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自成部下的一个将军叫做刘宗敏,他竟然贪图陈圆圆的美色,想要纳她为妾,当时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就放弃了李自成的念头,就返回到山海关,拒不投降。

清军的多尔衮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和吴三桂说和,最后两方军队开始合作,李自成肯定是以失败告终的。兵败后李自成也没有一点长远的眼光,看到吴三桂这样做之后,李自成很是意外,所以他生气就将李自成一家38口全部杀害,但是李自成去却不敢动陈圆圆,还将其放了,这是为何呢?其实这源于陈圆圆的一句话!

其实,一开始陈圆圆也在李自成的斩杀范围内的,但是陈圆圆却有胆有识,并且心明眼亮,在看到自身的处境危险后,就对李自成说:“今杀妾,何足惜。恐妾死而不利于王,奈何?为大王计,宜留妾以系其心,当说彼不追,以报大王之恩遇也。”就是说你现在杀了我有什么用呢?,反而会对你不利,不如留下我,我倒是可以劝说吴三桂不会再追杀你。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李自成听到陈圆圆这么说竟然还相信了,你都杀了三家三十八口了,还能放过你吗?

不得不说陈圆圆这个女人也是十分聪明的,他知道当时李自成有点狗急跳墙了,就抓住了他这个心理,对他说了一番话,意思就是如果把他留下来,她能够劝降吴三桂,李自成听完之后就心动了,于是就放了陈圆圆,可是,两人之间已经有了深仇大恨,并且当时吴三桂已经听命于清军了,作为臣子,他当然是要服从命令的,所以陈媛媛可能也影响不了吴三桂的决定,这个女人其实是非常明白这一点的,但他还是依然这样说,玩的就是李自成的心理。

所以说当时头脑已经不是很清楚的李自成成就相信了陈圆圆所说的话,就把她放走了。可能是由于当时李自成对当时的局势无从下手,所以觉得陈圆圆的话也是一个缓兵之计,所以想让她去试试是否能够挽回挽救局面。但是他从来都不曾想过,一个女子说的话真的能够改变当时江山定居的革面吗?由于陈圆圆洞察了李自成的心思,一语中的这才救了自己的命。吴三桂38口人的大家庭,也就只有陈圆圆活了下来,就只因为她说的一句话。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与困难时,都要沉着应对,不能够一时头脑发热。

更多文章

  • 当了三十三天皇帝,张邦昌,拥有大宋受命之宝和宋徽宗刻制定命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邦昌当皇帝,张邦昌与北宋的关系,张邦昌为什么不做皇帝

    也都劫掠一空。以康王赵构为首的一批未被俘虏的宗室成员及朝廷大臣,不敢就地组织抵抗,慌张南逃。为了控制以汴京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金军决定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他们已经内定了张邦昌,却又假装照顾汉民族的民心,威逼被俘的宋朝大臣们推选一个与宋皇室不同姓的人做皇帝,理由是皇室成员败坏了国家,没有资格再当皇帝。被俘

  • 李自成被杀后数十万大顺军都干了啥?为何李自成被草草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死因揭秘,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去哪了,李自成死后他的农民军都去哪了

    李自成和他的亲随被团练武装被打散,后来在庙中被杀,他其中的一位亲信回到大顺军中报信,得知李自成的死后满营聚哭,李自成是大顺朝的皇帝,那么就是大顺的灵魂所在,,李自成的离去使得大顺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如此痛哭实属正常。伤心过后自然是要对李自成的尸身进行善后,在此之前大顺军对四周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其

  • 李成梁威震明朝边境数十载,为何没杀了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成梁不死努尔哈赤不敢反,李成梁照片,李成梁的辽东总兵府在哪里

    *李成梁家族是唐时避乱于朝鲜,明时回归,居辽宁铁岭,是老赵的乡亲。后世对其评价甚高,清末章太炎曾语:“愿吾辽人,勿忘李成梁。”,明万历朝,边关严密,全赖东南有戚继光,东北有李成梁,而李成梁当时威名远胜戚继光。*当时的明朝东北边事,女真尚还弱小,以对付蒙古各部袭扰为主,李成梁是隆庆四年(1570年)被

  • 历史上“大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铁面无私的事迹简介,历史上的包拯最后怎么样了,包拯断过哪些神奇的案子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并不是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他的脸可没有那么黑,也没有那个月牙形的标志,没有像尔摩斯般探案如神,也不像小说里所说的家道清贫。恰恰相反,包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并且为此努力奋斗。那么,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包拯的

  • 大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清朝跪,是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大臣见皇帝要跪着吗,清朝大臣为什么跪着上朝,哪个朝代开始大臣上朝跪着

    想必孔子这个大家各位应该都很熟悉,他主张以礼安国,古代的朝廷也有很多地方礼节是得到他的建议。比如像古代上朝退朝时都要叩拜皇帝以示尊敬,否则就是亵渎礼数,对皇帝不敬。在我们看古代电视剧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细节,在明、清剧中,大臣上朝时都是下跪,口呼万岁,而在宋时,大臣都是弯腰行礼,免了跪礼;在宋朝

  • 李自成兵败后曾精心设计了一个重大阴谋,极为隐秘,至今方才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十大预言,李自成的历史未解之谜,历史上李自成的真实事件

    李自成的队伍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也是这支队伍最后攻入了京城,覆灭了明朝政权。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起初为高迎祥的部下,在高迎祥死后他被拥立为闯王,成为了这支义军的统领。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欢迎。经过几年的斗争后,李自成的部

  •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时,崇祯为何不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5年6月,南明政权中的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突然向清军投降,投降的明军总人数居然有23万多,而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也率领15位总兵投降清军,就是这两个人率领的明军总人数就有几十万。而除此之外,南明弘光帝其实还有其他更多的兵力,如江北四镇的高杰、黄得功,那么在一年前,面临李自成大军和清军两线夹击

  • 大奸臣秦桧作的两句诗,至今广泛流传,竟然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桧从精英到奸臣,秦桧是怎么变成奸臣,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更是让秦桧深受世人唾骂。可以说秦桧专权期间肆无忌惮地残害忠良排除异己,独居宰相之位居然长达十七年之久,权倾朝野为所欲为,造成宋高宗一朝最黑暗的时期。后来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更是痛批其“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然而就是这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秦桧,早年却

  • 反叛失败,想跳河自尽却又反悔,明朝志大才疏的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使宁王反叛的原因不只是朱厚照本人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更因为明成祖朱棣打下皇位靠的是宁王朱权,而答应分一半天下的诺言没有却兑现,朱权只能到南昌做宁王,手中并没有势力,到朱宸濠因为朱厚照的无用而使朱宸濠有了觊觎皇位的机会。朱宸濠开始一边打点朱厚照身边的宦官,一边培养势力准备谋反。宁王毕竟才大志疏,恰巧又

  • 假如崇祯没有自缢,而是迁陪都南京,能划江分治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逃到南京能保住半边江山吗,崇祯迁都南京明朝还会灭亡吗,明朝末年崇祯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明两都制于朱棣时期形成,在南京也保留了六部的建制,相当是候补朝廷。当初朱棣也许预料到如遇到危急,可以暂迁陪都。但是崇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李闯破北京时,因“无脸面对列祖列宗”选择了煤山自缢。以南明各方势力自立山头这种乱局,尚能与清廷周旋17年,如被奉为天下共主的崇祯继续掌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