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一个贡生,为何被日本尊为"国师"?不只是开创水户学

明朝的一个贡生,为何被日本尊为"国师"?不只是开创水户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45 更新时间:2024/2/5 0:21:02

在之后的年代里,魏晋时期的"倭五"曾代表当时的日本中原王朝进贡。到了公元四世纪,《论语》和《千字》等中华传统经典正式进入了日本。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了,从公元630年开始,当时的"大和朝廷"陆续向唐朝派遣了十多批使团,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全方位的学习唐朝。要说日本这个国家,确实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点,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受中华文化影响,而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日本又果断选择"脱亚入欧"选择学习西方,并且因此成长为今天的世界经济强国。

而说到中日交流的历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的名字叫朱舜水。他曾经在日本创立了水户学,不仅被尊为"国师",而且其学说更是直接影响了日后的明治维新。朱舜水本名朱之瑜,生于1600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余姚人,明末之贡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征,未就,人称征君。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朱舜水曾参加抗清活动,南明灭亡后,不愿降清,东渡日本,与日本和水户光国接触,其遗臣性格与儒家思想让水户光国深感敬佩

朱舜水著有《朱舜水先生文集》、《安南供役纪事》、《阳久述略》、《释奠仪注》等文集,更对水户学拥有不可磨灭之影响。据说朱舜水在日本讲学时,听众甚多,甚至一些外乡的老年人还会拄着拐杖慕名前来,为的就是瞻仰这位中原来的大学士的风采。朱舜水的学术水平被研究者认为可比肩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是明末的五大学者之一。他在日本主讲儒学,也兼讲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等等,他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渊博常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由于朱舜水的巨大影响力,日本当时的统治者德川光国亲自以弟子礼仪相待,由此整个德川幕府慢慢地都以国师之礼待之,他在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深刻影响了当时人们的行为观念,可以说奠定了日本社会的道德基础,两百多年后的明治维新直接受《大日本史》一书影响并商定国策,而此书的作者就是朱舜水的徒弟。

参考文献:《朱舜水东瀛授业研究》、《朱舜水在日本的活动及其贡献研究》

文:西轮组

更多文章

  • 徐达酒醒,发现自己睡在朱元璋旧居里,连忙磕3个头,朱元璋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徐达最后一次见朱元璋,朱元璋把徐达抬到龙床,徐达与朱元璋斗嘴

    公元1367年,朱元璋正式北伐元朝,大军出征前,朱元璋公开说道:今诸将非不健斗,然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徐)达。(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我麾下的这么多将领,若率领大军攻城略地,军纪严明,当数徐达最优秀。要知道,朱元璋自1353年起兵反元,到了13

  • 为什么说岳飞必须死,南宋时期四次北伐,看南宋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为什么要挽救南宋,岳飞南宋灭亡全过程,岳飞死后金国为何不攻打南宋

    宋高宗时期,主和派——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为代表的武将。岳飞还没有北伐的时候,朝中是同为主战派的张浚当权,张浚启用岳飞,才有岳飞北伐,后来张浚用人不当,导致淮右兵变,因而引咎辞相,又多次上书反对宋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岳飞的靠山没有了,岳飞凭借

  • 朱元璋明知道朱棣远胜于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允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其实,一开始这两个人都不是皇位的继承人,最开始的继承人是太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与一代贤后马皇后所生。朱标从出生起,朱元璋就把他当作下一任皇帝来培养。而朱标长大后确实不错,为人友善,仁慈宽厚,没有辜负朱元璋的精心培养。可惜,这样的人才,在染了一次风寒之后死了。太子的意外死亡,让朱元璋感到万分悲痛。但是

  • 后金军队不过几万人,明朝为什么不一次性派几十万大军,剿灭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为什么不进攻后金,为什么明朝打后金只派10万兵马,后金与明朝最悲壮的战役

    其实明朝并非派军队一波一波去送死,而是被迫必须去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如果没有这一波又一波的军队,那么明亡的时间可能还会提前。那么为什么面对兵力并不占优的后金军,明军一直屡战屡败呢?后金军战力较强,明军实力不济凡是到了一个政权的末期,新旧即将交替,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加速下降。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到了崇祯年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世代不许做官,连大赦天下也将其排除在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是什么姓,朱元璋讨厌的一个姓

    这就是朱元璋痛恨蒲氏的由来,而且小说中还说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的坟墓给刨了,“鞭尸三百”,就是为了治他“导元倾宋”之罪。这些内容均来自《丽史》,那么这是真实的历史真相,还是小说家的撰写呢?我觉得都有。蒲寿庚在宋末元初的时候,由于受到宋朝的重用,又被元朝鼓动招降,因此而获得巨大的利益。宋

  • 宋朝夫妻合葬墓有过仙桥,是对来世姻缘的期许,也是女权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目前新闻得到的信息,这个东汉墓葬和北宋合葬墓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不过北宋夫妻合葬墓的一个特殊的设置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这个墓葬有两个墓室,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说是相连的,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个并排的夫妻墓,其中有一个墓室盖缺失,另一个保存完整,缺失的那个墓葬明显是被盗的。这个墓

  • 此事件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真正为明朝卖命了,说出来令人胆战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卖命的真实事件,明朝耻辱事件,日本人对明朝的态度和看法

    ·蓟州兵变的真正原因明朝皇家通过实施严格的海禁,与民争利,垄断了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最赚钱的生意,那就是帝国之间的海洋贸易。但“土木堡事变”之后,崛起的文官集团就拥有了与皇家抗衡的力量,于是南方就出现了十几年也清扫不干净的“倭寇”。这些是倭寇?还是公然对抗朝廷的沿海走私大家族呢?想必了解历史的人心理都

  • 浅谈明朝完善的屯田制度如何被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土地制度的演变,明朝的移民屯田是怎么回事,明朝屯田消亡后果

    屯田遗址明朝虽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北方蒙古族势力不断骚扰着大明朝的边疆,为此,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的常备军。庞大的常备军,即便是平常,粮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依靠全国百姓养活这100多万人,也不是不是不可能,但粮草运输却成了不切实际的问题,所以明朝也延续了汉朝的屯田制度。明朝卫所百姓明朝屯田制度大体

  • 浅论朱元璋的文化格局,如何影响明初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末朱元璋的格局有多大,朱元璋政治措施的影响,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措施有哪些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也是一部心酸史,家里贫穷使得他也就只能上几个月的私塾,认识的字肯定不多,此时的朱元璋也不会对读书抱有太多希望,毕竟填饱肚子才是大事。到了朱元璋17岁那年,终于赢了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因旱灾、蝗灾、瘟疫导致的灾荒,朱元璋迫不得已做和尚,去化缘。化缘的生活虽辛苦,但却

  • 赵匡胤随口念了半首诗,苏轼都接不上,400年后,朱元璋:我来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接赵匡胤的诗,赵匡胤苏轼,朱元璋赵匡胤经典语录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皇帝不多,而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会武功的皇帝不多,赵匡胤就是一个武功大师,他自创了“太祖盘龙棍”、“太祖长拳”等武功,流传至今。赵匡胤是后周的一员武将,深得柴荣的信赖和器重。本来柴荣是有实力和能力一统天下的,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寡母,结果江山就被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