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酒醒,发现自己睡在朱元璋旧居里,连忙磕3个头,朱元璋笑了

徐达酒醒,发现自己睡在朱元璋旧居里,连忙磕3个头,朱元璋笑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67 更新时间:2024/1/22 9:58:49

公元1367年,朱元璋正式北伐元朝,大军出征前,朱元璋公开说道:

今诸将非不健斗,然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徐)达。(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我麾下的这么多将领,若率领大军攻城略地,军纪严明,当数徐达最优秀。

要知道,朱元璋自1353年起兵反元,到了1367年,他已经灭掉陈友谅,打败张士诚,招降方国珍,麾下将士如云。即使这样,在朱元璋心中,最优秀的将领,还是徐达。

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因为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很多民间故事都认为徐达和朱元璋从小就认识,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甚至说徐达和朱元璋、汤和等人是一个村长大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因为《明史》等资料显示,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奉红巾军头目郭子兴之命到濠州招兵,才第一次见徐达。《明史》云: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当年朱元璋25岁,徐达22岁,两人“一见语合”,有种相见恨晚之感。可见,虽然都是濠州人,但朱元璋和徐达早年并不认识。

从此以后,徐达便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南下定远时,徐达就是“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徐达智勇双全,不管是攻打陈友谅,还是平定张士诚,徐达都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尽管常遇春、冯胜、邓愈、李文忠等猛将立功无数,但 在朱元璋心中,明朝第一将领的头衔,仍然非徐达不可。

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把北伐元朝的重任交给徐达,任命徐大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二人领兵15万北伐。徐达不负朱元璋所望,仅一年的时间,就成功攻占大都,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到漠北,扫清关内,为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创造了条件。

徐达虽然是农夫出身,但他自从参军之后,开始学习读书读史,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徐达不仅通晓兵法,更深谙为臣之道。洪武三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右丞相,每逢上朝,徐达都位居开国武将之首。

明朝的开国将领大多出身寒微,一旦成为开国功臣,便暴露了“暴发户”的外表,纷纷购置田宅,招纳奴仆。徐达身在高位,不骄不奢,他生活俭朴,身为右丞相,仍然居住在曾经的小院子。很多大臣来徐达家中汇报工作,都觉得徐达的居住条件太过寒酸。朱元璋也看不下去,想把吴王旧居赐给徐达。

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前,曾被韩林儿封为吴王。所谓的“吴王旧居”,指的便是朱元璋称帝前所居住的府邸,也就是现在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瞻园。换句话说,这是朱元璋的潜邸旧宅。朱元璋把自己过去的住所赐给徐达,是对徐达功劳的认可。但徐达知道,吴王旧宅里的床是陛下(朱元璋)睡过的,椅子是陛下坐过的,他功劳再大,也不敢僭越。于是,极力推辞,不肯接受。

据《智囊全集》记载:

上(朱元璋)尝召徐中山王饮,迨夜,强之醉。醉甚,命内侍送于旧内宿焉。

朱元璋曾经召徐达入宫饮酒,到了半夜,还不停地灌徐达,徐达喝得烂醉如泥。 或许因为徐达是外臣,住在皇宫中多有不便,或许朱元璋是想试探徐达,在徐达喝醉之际,朱元璋命人把徐达安置到吴王旧居里。

第二天早晨,徐达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便问内侍:“这是哪里?”内侍回答说:“此乃吴王旧居。”徐达听到后,瞬间酒醒,一骨碌爬起来:

即起,趋丹陛下,北面再拜,三叩头乃出。上闻之,大悦。(《智囊全集》)

徐达立即起身,面朝北面,跪在台阶上,连磕三个头后才离开。朱元璋听闻后,发自内心地笑了。

徐达此举,表达对朱元璋的忠诚,表示自己并无意在此居住,恪守了为臣之道,获得了朱元璋的绝对信任。朱元璋正是看到了徐达的这种品质,才会喜出望外。

后来,朱元璋强行把吴王旧居赐给了徐达,徐达迫于压力,虽然接受了这个恩赐, 但直到徐达去世,他都没有搬进去住过一天。

蔡东藩曾说过: “朱氏王业之所由创,抑徐达首功之所由建也!”徐达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到了清朝时期,人们传言徐达因食“烧鹅”而死,其实并无历史根据。

作为明初第一功臣能做到“上不疑,下不忌”,的确非常难得。从徐达对待“吴王旧居”的态度可以看出:上马打仗,徐达无人能敌;下马为臣,徐达仍然是一位智者。

徐达的智慧,让很多人深受发,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谋略和智慧,有没有人能把历史上著名的智慧故事都总结出来呢?答案是有的,它便是明朝大家冯梦龙编写的《智囊全集》。上述 徐达的智慧,便出自这部书《捷智》部分。

《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从先秦到明朝合计1200多个这样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有历史依据,这些故事中包含着人生的 智慧、人性和 权谋,可读性极强。因此有人说,一套《智囊全集》, 只要理解其中十分之二,便能安身立命、趋吉避害,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智囊全集》曾风靡明清两代, 康熙对此书称赞不已。 乾隆登基之初,为了驾驭大臣,曾闭门研读《智囊全集》。

纪晓岚曾把《智囊全集》倒背如流,以至于他在官场上40多年游刃有余。

胡雪岩曾专门请人为自己讲解《智囊全集》,帮自己蜕变成名震一时的“红顶商人”。

民国时期,上海枭雄 杜月笙偶得《智囊全集》,如获至宝,杜月笙从中学会的智慧让他纵横上海滩。

相比于其他名著,《智囊全集》有一个优势, 它的每则故事都是孤立的,可以让你避免长篇累牍的疲惫,你可以每天读一篇这样的智慧故事,让人生智慧起来。

因为文言文不太容易懂,笔者今天推荐一本文白对照的《智囊全集》,这里面不仅有历史故事的原文记载,还有白话文的翻译以及冯梦龙的点评,其中蕴含的道理绝对值得您多次回味。

读书,是最划算的投资。这本书原价88,头条特惠,现只要49。绝对良心推荐,只要一顿饭钱的投资,就可以让你学到几千个古人的智慧。下面是购买链接,赶紧下手吧,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哦: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岳飞必须死,南宋时期四次北伐,看南宋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为什么要挽救南宋,岳飞南宋灭亡全过程,岳飞死后金国为何不攻打南宋

    宋高宗时期,主和派——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为代表的武将。岳飞还没有北伐的时候,朝中是同为主战派的张浚当权,张浚启用岳飞,才有岳飞北伐,后来张浚用人不当,导致淮右兵变,因而引咎辞相,又多次上书反对宋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岳飞的靠山没有了,岳飞凭借

  • 朱元璋明知道朱棣远胜于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允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其实,一开始这两个人都不是皇位的继承人,最开始的继承人是太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与一代贤后马皇后所生。朱标从出生起,朱元璋就把他当作下一任皇帝来培养。而朱标长大后确实不错,为人友善,仁慈宽厚,没有辜负朱元璋的精心培养。可惜,这样的人才,在染了一次风寒之后死了。太子的意外死亡,让朱元璋感到万分悲痛。但是

  • 后金军队不过几万人,明朝为什么不一次性派几十万大军,剿灭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为什么不进攻后金,为什么明朝打后金只派10万兵马,后金与明朝最悲壮的战役

    其实明朝并非派军队一波一波去送死,而是被迫必须去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如果没有这一波又一波的军队,那么明亡的时间可能还会提前。那么为什么面对兵力并不占优的后金军,明军一直屡战屡败呢?后金军战力较强,明军实力不济凡是到了一个政权的末期,新旧即将交替,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加速下降。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到了崇祯年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世代不许做官,连大赦天下也将其排除在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是什么姓,朱元璋讨厌的一个姓

    这就是朱元璋痛恨蒲氏的由来,而且小说中还说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的坟墓给刨了,“鞭尸三百”,就是为了治他“导元倾宋”之罪。这些内容均来自《丽史》,那么这是真实的历史真相,还是小说家的撰写呢?我觉得都有。蒲寿庚在宋末元初的时候,由于受到宋朝的重用,又被元朝鼓动招降,因此而获得巨大的利益。宋

  • 宋朝夫妻合葬墓有过仙桥,是对来世姻缘的期许,也是女权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目前新闻得到的信息,这个东汉墓葬和北宋合葬墓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不过北宋夫妻合葬墓的一个特殊的设置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这个墓葬有两个墓室,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说是相连的,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个并排的夫妻墓,其中有一个墓室盖缺失,另一个保存完整,缺失的那个墓葬明显是被盗的。这个墓

  • 此事件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真正为明朝卖命了,说出来令人胆战心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卖命的真实事件,明朝耻辱事件,日本人对明朝的态度和看法

    ·蓟州兵变的真正原因明朝皇家通过实施严格的海禁,与民争利,垄断了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最赚钱的生意,那就是帝国之间的海洋贸易。但“土木堡事变”之后,崛起的文官集团就拥有了与皇家抗衡的力量,于是南方就出现了十几年也清扫不干净的“倭寇”。这些是倭寇?还是公然对抗朝廷的沿海走私大家族呢?想必了解历史的人心理都

  • 浅谈明朝完善的屯田制度如何被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土地制度的演变,明朝的移民屯田是怎么回事,明朝屯田消亡后果

    屯田遗址明朝虽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北方蒙古族势力不断骚扰着大明朝的边疆,为此,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的常备军。庞大的常备军,即便是平常,粮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依靠全国百姓养活这100多万人,也不是不是不可能,但粮草运输却成了不切实际的问题,所以明朝也延续了汉朝的屯田制度。明朝卫所百姓明朝屯田制度大体

  • 浅论朱元璋的文化格局,如何影响明初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末朱元璋的格局有多大,朱元璋政治措施的影响,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措施有哪些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也是一部心酸史,家里贫穷使得他也就只能上几个月的私塾,认识的字肯定不多,此时的朱元璋也不会对读书抱有太多希望,毕竟填饱肚子才是大事。到了朱元璋17岁那年,终于赢了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因旱灾、蝗灾、瘟疫导致的灾荒,朱元璋迫不得已做和尚,去化缘。化缘的生活虽辛苦,但却

  • 赵匡胤随口念了半首诗,苏轼都接不上,400年后,朱元璋:我来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接赵匡胤的诗,赵匡胤苏轼,朱元璋赵匡胤经典语录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皇帝不多,而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会武功的皇帝不多,赵匡胤就是一个武功大师,他自创了“太祖盘龙棍”、“太祖长拳”等武功,流传至今。赵匡胤是后周的一员武将,深得柴荣的信赖和器重。本来柴荣是有实力和能力一统天下的,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寡母,结果江山就被赵匡胤

  • 朱元璋想将都城迁到此地,若成功明朝不会灭亡,清军必将难以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时期明朝版图,明朝朱元璋的都城在哪,朱元璋建明朝时的都城叫做什么

    在明朝建立之前,统治中国大地的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元朝末年,统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这个时候趁势崛起的。经过了一连串的相互攻伐,最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统一了中国南部的大片江山。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称帝。此时中国北方地区还处在元朝的势力范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