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词中,记录了两个王炎。其中一个字公明,安阳人;另一个字晦叔,婺源人。两个人同朝做官,还都有词传世,很容易搞混。
一、安阳王炎与陆游的交集
安阳的王炎字公明,他不是科举出身,而是以荫入仕。在绍兴年间,王炎担任过蕲水令、司农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
乾道四年(1168),王炎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几年担任了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四川宣抚使,进枢密使。
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担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曾经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王炎曾经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平戎策》。不过朝廷否决北伐计划 ,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陆游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陆游文学创作。。
王炎后来又出任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官职,并在淳熙五年(1178)去世。
二、安阳王炎的词作
在全宋词中,安阳王炎的作品不多,只有两首,其中一首还是回文词。
《菩萨蛮·回文》:
这首回文的特点是,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倒读。如:归梦只江西,西江只梦归。
另有《梅花引》一首:
梅花引有单调双调之分,王炎的这首词是单调,常见的思妇题材。
三、进士出身的婺源王炎
婺源王炎有《双溪集》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中介绍王炎和他的《双溪集》时说:
这个王炎(1138—1218)进士出身,字晦叔,上饶婺源县(今属江西)人。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郑侨榜进士及第,历官潭州教授、临湘知县等职。
婺源王炎地位虽然没有观文殿大学士王炎那么显赫,但是博通经史、工诗文,创作了不少作品。如《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
因所居之地在武水之阳,双溪合流,因自号双溪。他的大部分著作早已失传,仅存诗文二十七卷,题 《双溪集》。王炎在嘉定十一年(1218)卒,年八十一。
因为有词集传世,所以王炎诗词流传下来的数量还是不少。
四、婺源王炎这首词不写风花雪月
词从诞生时,就是歌唱之词,题材大多是风花雪月。不过王炎的这首《南柯子·山冥云阴重》与众不同:
这首词是比较少见的用词来反映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在宋词中见到的民间风情往往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五、婺源王炎的咏物词
几乎每个词人都有咏物词,咏物词中几乎少不了“梅”这个意象。一个词人的水平如何,咏梅词可以作为一个比较的标准。
这首《鹧鸪天·梅》看来是王炎晚年的作品。结尾有思人的感慨:老来尚可花边饮,惆怅相携失玉人。词意和晏殊《木兰花》结尾异曲同工: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咏菊词,用到陶渊明的典故,便觉得高雅:
六、婺源王炎的婉转闲适词
婺源王炎虽然生活在南宋,但是他的词中缺少辛弃疾、张孝祥、陈亮等人的豪放之气。王炎在《双溪诗馀自序》表示,词以婉约为主,并鄙视豪壮语:
下面两首,是王炎的闲适旷达之词 。《清平乐》:
《临江仙》:
结束语
婺源王炎博通经史,和朱熹常有往来,但是在填词上并没有下太多的功夫,据他自己说:
结束时,依惯例填词一首为作业,《临江仙·咏菊》: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