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58 更新时间:2024/1/18 22:08:46

《三国演义》中在曹操进军关中的时候,杨修说“鸡肋”这个典故,通过“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杨修断定曹操必定班师回朝的内心想法,结果曹操就以杨修“乱军心”将其斩首。

在杀了杨修之后,罗贯中继而讲到杨修恃才傲物,多次惹怒曹操,原来杨修仗着自己的才华,已经多次惹怒曹操,比如那个“一合酥”,杨修看到曹操案头上的酥,拿起来就分给大家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就说,盒子上写着一人一口酥(一合酥),自然就吃了。

还有一次,曹操的侍卫进来给曹操盖被,但是曹操疑心病很重,当场就给杀了,然后就跟别人说,自己在做梦的时候,好杀人,别人都信了,只有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当下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其实杨修要是早点听到,也许结局会好一点,那就“看透不说透,还能做朋友”,杨修明显是有点找不到北了。

在正史上,杨修的为人基本也和三国演义中相差不多。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是相当能够忍的老狐狸

相对于杨修这种锋芒毕露的做人准则来说,司马懿则是一个懂得隐忍的“老狐狸”,司马懿比曹操小不了几岁,跟杨修年龄也相仿,但是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并不像杨修那样,干了很多张牙舞爪的事情。

曹操当政之后,就想要司马懿为他做事,结果司马懿借口自己有病,无法行动,后来还是曹操强行让他出仕。

可以说,在曹操时代,司马懿的终身目标就是先让自己活下来,不去曹操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当时曹操手下很多门阀官僚,司马懿总是最先站出来支持曹操,才相安无事。

即使如此,曹操还是很忌讳司马懿,曾经对曹丕说过,一定要提防司马懿!可见,假如司马懿要和杨修一样锋芒毕露,估计死得比杨修都要惨。

很多人说杨修才华比司马懿高,我认为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才华并不等同于能力,何为能力?杨修也就是干一个文书工作还可以,真正要说到军政大事上,还是不行。

司马懿的能力其实是明显被低估,在曹操死后,司马懿为曹魏政权的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尤其在抵挡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更是拼尽全力,让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只不过,司马懿的这种能力是不显山,不露水,能量大得很。

在三国,能够活下来也是一种能力!

杨修作为门阀士族,参与到曹氏权力传承当中,为曹操所不能容忍

其实,我认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还是杨修参与到曹氏权力传承当中,尤其是杨修门阀士族的身份,十分敏感。

在讨论杨修的时候,很多人对杨修的身份不是很了解,认为他是靠才华吃饭的一介书生,其实这是不对的,杨修的出身那是相当显赫的,是号称中国第一大传奇家族的弘农杨氏。

东汉时期正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巅峰时期,弘农杨氏的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就连建立隋朝的杨坚家族,还死乞白赖地说自己是弘农杨氏。

曹魏政权,其实也是靠着这些大家族撑起来的,只不过,对于这些家族,曹操采取的是,用到的时候就拉拢,不用的时候就打压,因为曹操本身不是这样的豪族出身,曹氏宗室有时候也拿这些豪族没办法。

搞懂了这个,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杨修敢一而再,再而三的看破又说破,不顾曹操的颜面,那不光是才华,更是人家显赫的家族背景。曹操用杨修,实际上也是看在弘农杨氏的份上,杨修祖上杨震就已经是太尉,杨修也是名副其实的四世三公,不比袁绍差多少。

然而,杨修多次帮助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夺储,惹得曹操的不满,尤其是曹植其实没有我们知道的“相煎何太急”那么可怜的一个人,他仗着曹操的宠爱,其实十分傲娇。

曹操得知杨修暗中帮助曹植后,直接写信给杨修的父亲杨彪打小报告,说:“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不久被曹操所杀,但是曹操杀杨修,并不想因此恶化与弘农杨氏的关系,为了弥补这层关系,曹操还赠送很多东西给杨修的父亲杨彪。

相比于杨修,司马懿除了能忍,更懂得如何站队,杨修是站错了队惹来杀身之祸,而司马懿选择站在曹丕身后,为其出谋划策,却又显示出并不十分亲昵、远离朝堂的姿态,得以自保。

在曹操最后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后,必然要将那些扶持曹植的势力清除干净,为曹丕的成功继位铺平道路!

更多文章

  • 汉成帝纵欲过度,太后很急,大臣进谏:一次给他娶九个,药到病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汉成帝,汉成帝的悲惨命运,汉成帝做了哪些事情

    相比于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汉成帝刘骜的知名度或许并没有那么高。但只要说起赵飞燕,大家或许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汉成帝治国水平不咋地,但在风流方面,甚至还要远超自己号称“可以三日不吃饭,不可一日无女人”的老祖宗——汉武帝。汉成帝身边,历史知名的嫔妃颇多。除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之外,还有班婕妤、

  • 关羽的雕像,为什么双眼都闭着?老木匠:没人敢让他睁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的雕像为什么不能睁眼,关羽的雕像为什么大部分闭着眼,关羽雕像真的是闭着眼的吗

    小说毕竟是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罗贯中以史书《三国志》为蓝本,结合三国以来的戏曲经典,利用夸大的文学手法才完成了这部名著。比如诸葛亮在书中神机妙算,每每遇到失败的困境,都是非主观因素的结果,而他的计谋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实际上,诸葛亮能够被后人记住,主要是因为他的治蜀之功,相比起来打仗算是

  • 刘璋麾下有三大猛将,刘备独得其中两人,但剩下那个才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璋和刘备的关系,刘备和刘璋实力对比,刘备和刘璋第一次见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地方官员割据一方,由此拉开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序幕。在这些争霸诸侯中,有一位叫做刘璋的诸侯。然而,刘璋虽是汉室宗亲、遥领益州牧,坐拥西川且兵精粮足,本可成一方之霸,但此人却无能之至,实在不堪大用。不过令人感慨的是,刘璋虽然庸弱,部下却有三位骁勇善战

  • 三国此郡低调却有三大人物,一个掀起乱世风云,一个曹操求之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隐藏四大名将,三国中三大顶级人物,三国十大隐藏的枭雄

    纵观历史,每逢乱世时节,就必定会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杰。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样的英明君主,“百家争鸣”更是催生出一大批在中国思想史上留名的先哲人物。至于东汉末年,更是有无数顶级谋臣与武将出世,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三国长歌。事实上,在一个不起眼的巨鹿郡,便诞生出三位人物,其中一

  • 刘备夷陵之战败逃,陆逊全力追杀!为何见到赵云掉头就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段引文,是《三国演义》关于夷陵大战收尾阶段的描写,说的是战败后的刘备兵少将寡,即将被陆逊生擒,却在最后关头被赵云成功解救的事情。但是,在正史《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却对陆逊撤围做了如此叙述,“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一个“已”字,似乎说明赵云起的作用并没那么大。那么,陆逊为何要放弃

  • 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死得如此憋屈?小小吕蒙就能让他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温酒斩华雄,关羽知名一战的还有三英战吕布。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至少在三英战吕布这场战斗力,吕布可以抗住刘关张三兄弟的围攻,虽然最后有些狼狈,但是没有被立马斩杀也是了不起,而在刘关张三兄弟里,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关羽给吕布造成的压力最大。也是最能抗住吕布

  • 东汉汉和帝刘肇铲除奸臣,怎样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实现“永元之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王朝刘肇之死,刘肇死因,和帝刘肇简介

    永元之隆,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开创的盛世局面。其实早在汉和帝登基的时候,朝中大权旁落,被外戚所牢牢的掌控着。作为一个皇帝,汉和帝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便开始了他铲除异己之路。好在最后他成功了,在他的统治之下促使东汉国力逐渐强盛,当时的人将这段时期称为“永元之隆”。东汉汉和帝刘肇铲除奸臣,怎样励精图治治

  • 假如当年项羽渡过了乌江,结果会怎样?历史学者:没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假如项羽渡过乌江会怎么样,项羽渡过乌江还能问鼎天下吗,项羽为什么没渡过乌江

    暴政的秦二世,加上苛刻的秦朝律令,终于让人在忍无可忍之下揭竿而起,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掀起了推翻大秦王朝的序幕。然而由于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以及思维的狭隘性,陈胜、吴广先后死于非命,成为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炮灰。陈胜、吴广之后,六国诸侯的后裔们,死灰复燃,也各举义旗,兴兵伐秦。在这其中,以楚国贵族

  • 乾隆福气有多大?十岁熟记五千字文章,康熙惊闻放下酒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对乾隆的态度和评价,康熙跟乾隆谁的功绩大,乾隆最大的历史功绩

    毕竟,在这三位皇帝的联手之下,也是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这也是当今仍被人称道的事情。人们都知道康熙在位时间很长,而且子嗣很多,所以他下台之后,皇位传给谁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皇子在康熙在位的时候便开始了一番争夺,史称九子夺嫡。而这翻争斗最后也有雍正取得了胜利。所以他的胜利,很

  •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是被清军所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儿子吴应麒,吴三桂与清军对决,吴应麒为救樊倩影被吴三桂打军棍

    一、一员悍将吴应麒,又名吴应期,字维周。在传统史料中,一直说吴应麒是吴三桂的侄子,深受吴三桂的器重,吴三桂起兵反清后,他在前线冲锋陷阵,独当一面,为支撑吴家半壁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吴三桂死后,他发动的这场针对满清朝廷的叛乱已经是强弩之末,形势愈发对吴家这边不利。吴周军队勉强坚持了两年,到16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