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治成李世民的接班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步走错国家差点改姓

李治成李世民的接班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步走错国家差点改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2/6 12:37:00

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了太上皇,之后,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然而,大唐到了第三代,皇位便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手中。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真不能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日而语,甚至,连自己的皇后武则天都不及。历史评价其承贞观遗风,行事颇为稳重,但是,后世却对其“弱夫”的形象印象深刻。

李治尚为晋王之时,曾有人于太原一处发现奇石,石头表面纹理天成,最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呈现着“治万吉”三个字,这被时人认为是瑞兆,一时传为佳话。不过,此时的唐太宗,尚未有立李治为太子的考虑,所以,就不曾过多关注。

后来,随着朝中局势的变化,加之,瑞石之兆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导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唐太宗不得不重新考虑此事背后所蕴含的神秘意义。

当然,此事只是李治引起唐太宗注意的一个引子,他能顺利登上皇位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在李治粉墨登场前,朝堂上有权参与皇位争夺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二人已经斗得是两败俱伤。嫡长子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涯已然走到了尽头,再无力回天。而嫡次子李泰在争斗中,虽占有优势,却也因锋芒过露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第二点,在两位兄长的争储之战中,李治一度置身事外,也不展露才能,一切低调行事。在别人斗得不可开交,甚至落马时,他却是“岁月静好”,这一番做派无疑让世人高看了他。加之,李治一贯保持“宽仁孝友”的形象,这对亲身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和二嫡争储的满朝文武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毕竟,谁也不想有一个残忍暴戾,喜怒无常的顶头上司。

第三点,对于手握大权,如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而言,君主仁孝,这不仅是守成之主该有的德行,还意味着自己能否掌控君王,以确保自己的权势、地位不被剥夺。

太子人选关乎朝廷社稷,唐太宗一时之间也是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

而李泰的才能唐太宗是了解的,但是,却担心他容不了人,上位后做出迫害手足之事。唐太宗欣赏李治忠厚良善,却也知道他优柔寡断的性情,恐难成大器。

然而,在唐太宗举棋不定时,李泰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当时,汉王李元昌刚因反叛而被赐死,正巧李元昌与李治颇有交情,正是这一点让李泰觉得自己抓住了李治的把柄。于是,就以此为要挟,恐吓李治主动退出储位之争。经此一遭,李治如惊弓之鸟,整日忧心忡忡,魂不守舍。

李治的异常被唐太宗看在眼里,再三询之下,李治向太宗禀明了实情。如今,唐太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儿子手足相残,本就因李泰性格而在定储一事上犹豫不决,此事一出,唐太宗对其更是不满。在《旧唐书·濮王李泰传》中,记载了李承乾最后的关键一击,彻底打碎了李泰的太子梦。

一日,李承乾觐见,经过谋反案后,唐太宗对他是恨铁不成钢。

当时,李承乾这样对太宗说道:“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是,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此话说的合情合理,同时,再次提醒了唐太宗,李泰一旦为帝,大权在握,因争储结下了怨恨,李承乾怕是性命难保。

为避免玄武门事件再次重演,唐太宗最终决定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皇太子。为了能让李治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唐太宗很是动了一番心思。在太极殿中,唐太宗召见文武百官再提立谁为太子一事,此时有了前面的铺垫,满朝文武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

最终,在百官的拥护之下,李治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国太子。但是,此时的李泰,却对宫中形势毫不知情,亲自带领百余名侍卫去往了太极宫。谁知,刚走到位于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侍卫就被全数撤去,随后,自己也被强行带至肃章门,囚禁于北苑。

待到一切尘埃落地,李泰被免去官职,降为东莱郡王,遣至均州。

李治于贞观十七年被立为太子,看似这条路走的格外顺利,但是,这不仅是因为李承乾与李泰两位“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经历过因权势兄弟相残的惨状,所以,他宁愿将儿子“贬”至远方,也不愿后人再步自己的前尘。

六年后,唐太宗去世,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在朝中众大臣的扶持下,他开了“永徽之治”。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与此同时,他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显庆五年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参考资料:

【《新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新唐书·本纪第三·高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图解楚汉战争:齐国兴兵叛乱,刘邦挺兵出关,定鼎三秦大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汉战争十大疑云,楚汉战争将领排行,楚汉战争常识

    项羽在关中分封十八王,自封西楚霸王,成为了华夏大地上最为强悍的霸主。只不过,项羽分封诸王的背后,早已经埋下了一系列的隐患,继而马上引发了更大的战端。秦末乱世,齐、楚、燕、韩、赵、魏纷纷起兵响应,可在项羽主导的钜鹿大战中,赵国被章邯围困于钜鹿,其余五国皆停驻不前,未敢于章邯大军交战,项羽引兵冲垮秦国主

  • 春秋时期最著名的8位军事人才:齐国人才济济,秦国无一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最强十大名将,春秋各国名将一览表,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1,郑寤生(郑国)郑寤生也就是郑庄公,他是春秋时期最先崭露头角的君主,有“小霸”之称。郑庄公继位后,先是平定了叔段之乱,完成了国家统一。又不断和宋国、卫国征战,多次取得了胜利。郑庄公的强势严重动摇的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周桓王带领大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亲征,在“繻葛之战”中击败了周天子,从此周天子的地位一

  • 《战国策》并不是一本史书,它记载的张仪和苏秦也多不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秦与张仪,战国策有哪些资料,历史上的张仪苏秦

    [var1]在战国时代,由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十分复杂,战争和和平瞬息万变,外交说辞也就是变得重要起来。于是就出现了张仪、公孙衍、苏秦、范雎等说客,他们被称为“纵横家”。诸侯之间联合抗衡秦国为“合纵”,秦国和东方国家联合为“连横”。在战国末期,就逐渐形成了这些纵横家的说辞总集,主要是作为纵横家学习的

  • 刘关张殒命都与东吴有关,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为何目标始终是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帝城托孤原文400字,诸葛亮为啥不夺荆州,白帝城托孤完整版视频

    [var1]刘关张的兄弟情是千秋忠义还是其他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也不对张飞被杀后刘备淡然的表态“噫!飞死矣”来深究刘备当时真正的心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备集团凭着借来的荆州成就了横跨荆益蜀汉;但是盛极而衰,在两三年内因为荆州刘关张先后殒命。这才有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事件,但是诸葛亮执掌蜀

  • 秦国几乎没有出过一个昏君,为何还要经过长达163年才完成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唯一的昏君,秦国历代有昏君吗,历史上真实的秦国昏君

    [var1]秦穆公时,秦国广揽山东诸国之贤才。一时间,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由于等贤才汇聚一堂,帮助秦国吞并了戎人建立的约20个国家,于是秦穆公便称霸于西部。然而,此时秦国的兴盛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秦国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仍然相当有限,尚不足以与晋、齐、楚等大国比肩。又过了若干世代,经过了几次争夺国

  • 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族大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期的汉族,汉族是融合而成的吗,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

    一,春秋时期中原的民族分布格局周人自称是夏人的后裔,因此自称为“华夏”,位于中原一带的诸侯国就统称为“诸夏”。周人强调华夏“有礼义之大”、“有革服之美”。周人将四周的民族称为蛮、夷、戎、狄,认为他们是不知礼义、不讲文明的野蛮族类,甚至贬斥为“禽兽”、“豺狼”。周人认为对华夏诸国应该推行德政,对蛮夷则

  • 齐国政治家“管仲”,略施小计、打垮楚国,如今成为商界贯用手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管仲如何通过贸易战打垮楚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管仲怎样使齐国强大

    管仲一生的功劳十分伟大。他以顶级的智慧和谋略,为齐桓公打造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大齐国,并将其推上“春秋五霸”的至上席位。齐桓公能够实现“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伟大理想,与管仲的辅佐,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管仲辅佐齐桓公,如诸葛亮辅佐刘备一样,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超凡的智慧,

  • 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河套地区是谁在掌管?宋朝为何收不回河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对宋朝的影响,宋朝采取什么措施避免了安史之乱,宋朝人怎么看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中原地区自顾不暇,只好将安西都护府的兵马调往中原平叛。安西都护府一下子就空虚了下来,吐蕃趁机夺取了该地区,包括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宋朝就更不像样了,压根就没有机会收复河西走廊地区。李元昊在河套地区建立了西夏王朝以后,宋朝就失去了对该地区的管辖机会,本来也没实力管辖,所以也不心疼

  • 刘娥如何成为宋朝权后?她真可以和武则天相比?宋仁宗被她害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仁宗为啥不废刘娥,历史上的刘娥对宋仁宗好吗,真实的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跟随清平乐的脚步,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北宋时期的权后刘娥。这个女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有人说她有武则天的能力,却没有武则天的野心。这样的评价其实不够中肯,但是也足以说明刘娥是个厉害的角色。那么她是如何一点点爬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的呢?刘娥改嫁宋真宗,独得宠爱。刘娥那会儿还是银匠龚美的媳妇儿,龚美不远千里,将

  • 武则天为何杀害自己的一儿一女?为皇后之位杀女儿,为了权力杀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安定公主的死,其实在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以欧阳修为首的一帮宋朝老臣们,在编写《新唐书》的时候,就将安定公主的死,归罪于武则天。他们认为是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安定公主,嫁祸给王皇后,从而让唐高宗李治,有了废除王皇后的理由。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事实呢?请输入图片描述01武则天野心勃勃,王皇后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