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清平乐的脚步,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北宋时期的权后刘娥。这个女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有人说她有武则天的能力,却没有武则天的野心。
这样的评价其实不够中肯,但是也足以说明刘娥是个厉害的角色。那么她是如何一点点爬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的呢?
刘娥改嫁宋真宗,独得宠爱。
刘娥那会儿还是银匠龚美的媳妇儿,龚美不远千里,将媳妇儿从蜀地带到了东京汴梁,就是想要在这里过上好日子。
不过天不遂人愿,龚美在汴梁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本,根本就养不活刘娥。所以龚美果断出手,把刘娥送到了韩王赵恒的府上,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宋史》
刘娥长相甜美,赵恒只看了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美女。从此两个人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小日子。可是宋真宗他老爸宋太宗表示:我反对这门亲事!
为什么呢?因为赵恒天天跟刘娥混在一起,导致他面容憔悴,身体越来越差。所以刘娥就被赶了出去,不过宋真宗当然舍不得美娇娘,偷偷将她藏了起来。
真正改变刘娥命运的,是赵恒登基以后。宋真宗为了弥补刘娥,将她带入宫中,一路升迁提拔成了德妃。刘娥得宠以后,甚至将前夫认作兄长,成为了她的外戚力量。
郭皇后死了以后,宋真宗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刘娥立为皇后。这个皇后可不一般,她不仅能妥善处理后宫的事情,就连朝中的奏章,宋真宗懒得看以后,刘娥都会批阅到深夜。
刘娥生不出儿子,所以就有了狸猫换太子的戏码。
宋真宗对刘娥真的是越来越上心,可以说根本就离不开刘娥。可问题是,刘娥一直不能给宋真宗生下个一儿半女。
可是没想到的是,宋真宗却让另外一个女人怀孕了,那就是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李宸妃原来是刘娥的婢女,地位低下,所以这夫妻俩就想了一个损招,那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戏码。
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礼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宋史》
他们等到李宸妃生下了赵祯以后,就谎称这个孩子是刘娥所生。这么一来刘娥,岂不就坐稳了皇后的大位了吗?
等到宋真宗去世以后,宋仁宗赵祯登基称帝,不过他手里没有一点实权,因为权力都在刘娥的手里。
刘娥把持朝政期间,一直没有让宋仁宗和自己的生母李宸妃相认。李宸妃到死都没能跟自己的亲生儿子再见上一面。
一直到刘娥死了以后,才有人敢把这件事告诉宋仁宗,可见宋仁宗是有多窝囊了。此后宋仁宗不仅不怪罪刘娥,甚至觉得刘娥对李宸妃还不错,至少下葬的规格是符合皇后礼仪的。这简直就是毁三观的做法,等等,我的三观去哪儿了?
刘娥镇压寇准一党,掌握了朝中大权。
刘娥的政治手腕,的确不输武则天,宋真宗身体不好以后,担心刘娥会祸害老赵家的江山,毕竟刘娥跟武则天有的一比。
为此宋真宗就和寇准私底下商量,打算提前让太子监国,也就是说让太子赵祯掌握政权。这件事被刘娥知道以后,宋真宗居然连连摇头说不知道这件事,一定都是寇准瞎掰的。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宋史》
寇准背上了这么大一口锅,果然是遭到了刘娥的打击,被刘娥罢免了宰相的职位。此后周怀正等人打算发动兵变,逼刘娥交权,让太子提前登基,结果又被刘娥提前识破,将这帮人全部诛杀。
寇准昔日的下属朱能,再次起兵反抗刘娥的镇压,结果兵败自杀。寇准彻底失去了和刘娥斗法的所有资本,连遭三贬,最终病逝在了雷州。
刘娥通过镇压兵变,彻底夺取了皇城内外的军权,再加上她任用了大量自己的心腹,所以她的权势在朝中是无人可及的。
总结:宋仁宗窝囊的一生,都是拜刘娥所赐。
宋朝最窝囊的皇帝,绝不是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位好歹还是有点脾气的。宋仁宗才是这一奖项的头筹,他实在是太窝囊了。
宋仁宗想要给自己的老丈人升个官,都能够被朝中大臣驳回,甚至包拯喷了他一脸口水,宋仁宗也不敢回嘴。
那么宋仁宗如此窝囊是谁造成的呢?其实就是刘娥造成的。刘娥是个十分强势的女人,从小对这个不是自己儿子的儿子,就比较严苛。
等到宋仁宗长大以后,成为了皇帝。却依旧要受到刘娥的各种为难,因为刘娥不愿意将权力交给宋仁宗。就这样,宋仁宗从13岁即位,到刘娥去世,一直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
因为这种窝囊的性格,所以他在任用范仲淹搞庆历新政的时候,一看到阻力就宣布不搞了。在遇到大辽威胁的时候,立刻增加了岁币。美其名曰,这是个愿意听取意见的好皇帝,其实真的是挺窝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