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5 更新时间:2023/12/25 4:36:33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明代官府修撰的《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法律典籍汇编而成的《大明会典》正式予以颁行,这不仅标志着作为明代基本法的律、例和会典,均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成熟和定型,而且,展现出明代法制的完备体系和终极样貌,成为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巅峰和终点,所以,万历十五年在明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具有极不寻常的法治史意义。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那部影响甚巨的《万历十五年》中,除了记述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几个当朝关键人物外,并未从法律上阐释和强调这一年的特殊性。

我国封建社会从宋代开始,开国之君非常注重“祖宗之法”的庄重与神圣,励言强调继位之君须继承沿袭先王的律典,这是对“祖制”的恪守、尊奉和效法。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坐殿不久,即要求子孙对“祖法”应“谨当遵承、不敢逾越。”明太祖朱元璋则将“祖法”看得更重。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诏中书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五月书成。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朱元璋多次亲自修订《祖训录》,《祖训录》被明代嗣君奉为“祖宗成法”。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朱元璋亲手御制《大明律》后,明确提出群臣子孙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即以“变乱祖制”加以惩处。但顺时应变的朱元璋认为,“法令者,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尔,有经有权。律者常经也,条例者一时之权宜也。朕御天下将三十年,命有司律久矣,何用更定?”其意是指,后代君王可以用汇编条例的形式因时调整修补,这无疑为后来制定律例留下了法定空间。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问刑条例》正式颁布,这是明太祖《大诰》的升级版,它将众多典型案例加以梳理提炼,变成更具稳定性的例,这是对宋元两朝做法的借鉴和创新。从弘治五年(公元1482年)到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刑部诸多官员不断上疏,建议在保留太祖《大诰》所定基调外,重新修例,且用例不用律。后由刑部尚书白昂主持删定的《问刑条例》施行长达五十年之久。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刑部尚书喻茂坚再次请求修例,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刑部尚书舒化也主张重修《问刑条例》,恰在此时,礼部续修《大明会典》,要求各部需将历年来制定的条例整理后,送馆备用,舒化执掌的刑部,便借机编辑嘉靖三十四年以后与刑名相关者的事例,于万历十三年上奏,且完成“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大明律附例》,一直到明末未做修改。由此,明代自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择《大诰》要略附于律后,明初期形成的“律诰合编”的法典编撰体例便演化为“律例合编”。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并亲自担任总裁,遗憾的是,他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去世,这就是《万历十五年》一书第三章所写的“世间已无张居正”。张居正去世后,新政的反对者们大举反攻清算,万历皇帝除了叫停包括“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等在内的所有新政举措,命右谕德赵志皋、洗马赵用贤、编修杨起元、王廷撰重修《大明会典》,由时任首辅申时行领衔审查,经过两年严格审读后,于万历十五年正月进呈皇帝。自万历《大明会典》以后,明代法典再也没有修订。《大明会典》得以在万历朝最终修成,如果从朱元璋对后世子孙的要求来看,可以被看做万历皇帝的职责分内之事。

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里,律法本身就是将道德与技术合二为一的文化结晶,而且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接任张居正的首辅申时行,更是一位碌碌无为的纯技术官员,他通过安排众多技术型干部,来维持统治机器的运转,特别是让其重新组织人员编纂《大明会典》,这样,既可以提升技术官员们依法治理的能力,又能够改进大明帝国在法治方面的差距,进而增强整个帝国依法治理的水平。更何况,在申时行组织修订《大明会典》的时候,万历皇帝还有重振朝纲的热情和信心,尽管后来成了“活着的祖宗”,贪恋后宫、不理朝政,但在众多高级官员的劝说鼓动下,万历皇帝还是果敢坚毅地颁布了此典,由此不难推断,万历皇帝实施《大明会典》有对道德治理进行消极抵抗的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技术治理的一种萌发和觉醒。事实上,早在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大明律》就以“律例合编”形式加以颁行,这是封建社会律典体例的重大改革,后来被满清王朝律例所沿用,至于《大明会典》,也被清代稍加改造修正后纳入“五朝会典”之中,成为有清一代极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典籍。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韦太后杀死柔福公主:宋高宗和韦氏掩盖真相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和韦太后,韦太后回南宋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韦太后在金国的孩子回宋朝了吗

    在与外臣生子这一点上,韦太后与秦太后芈月有相似的经历。但不同的是,芈月是主动的,韦太后是被动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这位韦太后比芈月凶残,竟杀死了先帝宋徽宗的亲生女儿,也就是知道她在北朝为外臣生子底细、与她同侍一夫的徽宗之女柔福帝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役中,韦太后作为金朝的俘虏,被押解至上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允炆建文,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建文帝为什么输在靖难之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登基,他听信了幕僚的建议,要削藩,革他叔叔们的命,这也给朱棣造反找到了借口,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朱棣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朱棣统领大军开进天京金川门,当朱棣进入皇宫时,宫中以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朱棣入宫后,清宫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缸里面的那个人是谁,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的背后真相,司马光砸缸内幕,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朋友们是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便知道尊敬父母,知道谦让,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美德。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融长大之后投奔了曹操成为了一名谋士,他最后被曹操所杀,竟是因为不孝。孔融经历存在这么大的反差,是让人想象不到的。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小故事,大家也是非常了解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

  • 此人变卖家产买官,成千古名将,若不死,明朝或许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上的千古名臣,明朝人物排名一览表,历史上的明朝传奇人物

    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才让当官的比普通人显得更优渥,所以很多人都很想做官,这也促进了古代捐官制度的产生。为了做官,实现自己的毕生理想,戚继光不惜为此变卖家产,散尽家财,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成为了千古名将。关于戚继光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倭这件事情上,他

  • 朱元璋兔死狗烹大杀功臣,为何对这三个人,却极力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何大杀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封赏功臣,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

    那么朱元璋真的是弑杀残暴之君王吗?事实上,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屡见不鲜。刘邦连韩信、英布、彭越都尽皆屠杀,一样还被称赞。这也只不过是,在其位,谋其事而已。而朱元璋其实在对功勋之臣进行诛杀的同时,还大肆封赏三人,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小出身贫寒,一家八口更是只能依靠租种农田过活,年份好的年景尚只能勉强糊

  • 崇祯一朝有多少能臣猛将,看看你就明白识人用人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时期的能臣名将,崇祯最有能力的文官,崇祯时期猛将

    在崇祯皇帝看来,他之所以丢了天下、丢了京城、丢了性命,都是手下那帮大臣们不得力、害了他。事实是这样的吗?在他执政一十七年间,至少这些人对他是忠诚的,也是能干的,满朝文武中纵然有误他之臣,亦有他自毁之城。韩爌协助崇祯铲除魏忠贤一党,为崇祯掌权立下汗马功劳,此人办事公正,处事有方,是崇祯时期难得合格的首

  • 高俅的太尉职位,在宋朝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俅是太尉里最大的吗,高俅是如何成为太尉的,高俅多久当上太尉

    首先,我们来说说枢密使。枢密使这一职位最早是在唐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官职,主要是由宦官担任的枢密院的主管,也可以说是中央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北宋时期实行的二府三司,二府便是主管政事的中书门下和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门下以宰相和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则是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为正副长官。虽说枢密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除了霸占蒙古王妃,这个原因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处死开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事件

    蓝玉,也是常遇春的亲戚,早年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随着元朝末年各地的民族起义,朱元璋走向权利中心, 蓝玉也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朱元璋二十一年,蓝玉领命北征,率领部下英勇奋战,使得元朝再无复国的可能,也正是这场战斗,使得他名声大噪,跻身开国功臣之列,朱元璋亲封他为“梁国公”。然而好景不长,受封后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朱棣大呼祥瑞降临,如今的画像惹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和朱棣图片,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麒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五瑞兽之一。据说它有羊的头,狼的蹄子,尾巴是龙尾形状,身上长满着龙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虚构的动物。人们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凡是麒麟出现的时候必定代表着祥瑞的道来,不仅如此,麒麟和儒家文文化是分不开的,麒麟代表着内心宽广德才兼备,同时也象征着威严。当然这样的形象都是杜撰出来的

  • 朱棣路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个名字,后来却成为了国际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给小镇取的名字,明成祖朱棣,朱棣皇宫在什么地方

    古往今来,历史上谋朝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甚至是兄弟相残,骨肉相残后,活到最后的上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史,说是一部血泪史也不为过。但后世的史书中,关注皇位是怎么来的人不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个抢来的皇位,他们坐得怎么样?如果是贤良之君,比起骂名多数人恐怕会给与“无毒不丈夫”的正面评价。比如大唐明君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