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写了一首打油诗,沈万三不以为然,哥哥沈万二却说:快逃命

朱元璋写了一首打油诗,沈万三不以为然,哥哥沈万二却说:快逃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3/6 16:44:37

常言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可有些时候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低调一点为好,尤其在古代封建朝时期,如果稍有不慎,太过张扬的话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历史上可是有真实的案例的。

就比如明朝时期有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名叫沈万三,他为了讨好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吝钱财,各种溜须拍马。

可因为行事太过高调,最终被朱元璋没收全部家产,并将其流放,其实早在朱元璋要动手之前,沈万三的哥哥沈万二就已经察觉这种危机了,原因是当时京城流传一首朱元璋写的打油诗,沈万三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有沈万二听出了诗中深意,叫自己的兄弟赶紧逃命,那这是怎样一段故事呢?

得朱元璋重视的商人——沈万三

在明朝建国之初,有这样一位享誉天下的富商,这个人便是沈万三。关于他的发家史有很多说法,有的说他本是农民,后来趁着战乱这样一个机会白手起家,一点一点做生意积攒起来的家产,也有的说他是继承当时大富商陆道源的,可不管是哪种说法,沈万三个人还是有着一定的商业头脑的,要不然也不可能保持着如此多的财富和商铺。

随着沈万三的生意不断做大做强,在明朝境内有不少的产业都是归属于他个人的,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自然也引起了当时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关注。为了能够拉拢这个富商,朱元璋甚至还曾宴请沈万三,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身为商人不仅没有被压榨反而还得到皇帝的重视,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

要知道自古以来,人们对商人并不是很认可,而且在划分阶层的时候还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将商人排到了最底端,所以从古时候社会整体的大环境来看,商人并不被人们待见,反而还很贬低,要想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能够得到皇帝的关注。

当然,沈万三能够如此突出,除了他本身有着过人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手上有的朱元璋所需要的资源,沈万三作为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富商,无论是手中所拥有的财富和产业链,还是说在他的商业帝国之中所拥有的人脉,这些对于朱元璋来说都非常重要。

沈万三手中的产业和商业贸易能够推动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他所拥有的势力和人脉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明朝的统治,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会跨越阶层等级去拉拢一位商人。

流传的打油诗,隐含着沈万三的结局

虽然说在当时身为一个商人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乃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一种灾难,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或者是受到皇帝的关注的话,那么在未来无论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一旦有做错的地方,就很有可能会被皇帝惩治,轻则被打入大牢,重则可能面临着满门抄斩的结局。

而沈万三恰恰就是这第二种结果,据说在朱元璋准备对沈万三下手之前还流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要从一首打油诗说起,当时沈万三的哥哥沈万二正在和他的好友在京城中的酒楼把酒言欢。

而在两人谈话期间,透过窗户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嘴中在念叨着一首打油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贵人,日高五丈犹披被。”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自己身为皇帝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一天忙忙碌碌,却不如一个江南的富商过得舒适,每天不仅不用为一些琐事操劳,而且过得还很舒适,哪怕是太阳晒到屁股也可以安心睡大觉。

很显然这首诗应该是朱元璋所创作出来的,而字里行间也表达着他个人往像沈万三这样富商,悠然自得的生活,整首诗看上去没什么,但是沈万二却在这其中听出了背后隐藏的危机,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皇帝,每天这般心焦力竭,活的不如一个富商自在,换做是谁心里都不会好受,再加上朱元璋又是一个生性多疑之人,心中有这种消极的情绪早晚都会对沈万三下手。

想到这里,沈万二随即放下手中的一切,赶紧跑回家中,他找到沈万三说:“赶紧逃命吧,朱元璋已经对你有所不满了”,可是沈万三并没有听自己哥哥的劝告,依旧一意孤行,他自认为自己出钱出力,为明朝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朱元璋也会网开一面,更况他也没有去触动朱元璋的利益,又为何要杀掉他,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安于现状。

行事高调,触碰皇权

沈万三面对自己哥哥的忠告时并没有听从,直到后来当大难临头之际,他才明白自己哥哥当初所说的那一番话。原来朱元璋想要处死他是真的,其实话说回来,朱元璋整治沈万三也并非全是私人原因,也有很大方面是沈万三个人在处理一些事情方面未能协调好他与朱元璋的关系,也没有注重其身为皇帝的身份和地位。

就比如当初朱元璋宴请沈万三的时候,出于礼貌还向其敬酒,而沈万三却真就应下了这杯酒,这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绝对是愚蠢的举动。

他身为平民,朱元璋作为天子,本应该是他跪拜着去给朱元璋敬酒,可实际上这种情况却反了过来,岂不是叫朱元璋在众人面前失了颜面?要不是沈万三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赶紧回敬,并且在后来愿甘意出资修建道路,城墙等等一些设施讨好朱元璋,他早就没命了。

可等到后来,沈万三自以为自己和朱元璋的关系已经好到了一定程度。所以便有些飘飘然,为了能够赢得朱元璋的信任,并且继续拉近两人的关系。

沈万三在后来居然拿出万贯家财犒赏三军,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讨好朱元璋,可是没想到这拍马屁却拍在了马蹄子上,军队在当时来说可是保家卫国之根本,沈万三这般拉拢人心,让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又该如何是好?

这在外人看来沈万三好像是在和朱元璋争夺权力一样,而戎马一生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容忍这种事情的出现。随即下令逮捕沈万三,要将其处死,并且没收他的全部家产。要不是沈万三在朝中有着自己的人脉,不少官员为他求情,这才让他免遭砍头的结局。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沈万三被流放边境,不过流放的途中因为难以忍受艰辛,最终还是因病去世。

结语

总的来看,沈万三还是挺悲催的,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只不过是想讨好朱元璋而已,只可惜他做事太过高调,从而引得人们注意,这也难免会被朱元璋所猜忌,倘若他能够适度的收敛自己,并且权衡好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或许他也就不会有这般悲惨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张居正为了预防新政改革,人亡政息,奏请万历皇帝重修《大明会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皇帝抄家张居正,超清万历首辅张居正,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简介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由明代官府修撰的《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法律典籍汇编而成的《大明会典》正式予以颁行,这不仅标志着作为明代基本法的律、例和会典,均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成熟和定型,而且,展现出明代法制的完备体系和终极样貌,成为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巅峰和

  • 韦太后杀死柔福公主:宋高宗和韦氏掩盖真相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和韦太后,韦太后回南宋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韦太后在金国的孩子回宋朝了吗

    在与外臣生子这一点上,韦太后与秦太后芈月有相似的经历。但不同的是,芈月是主动的,韦太后是被动的。而更大的不同在于,这位韦太后比芈月凶残,竟杀死了先帝宋徽宗的亲生女儿,也就是知道她在北朝为外臣生子底细、与她同侍一夫的徽宗之女柔福帝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役中,韦太后作为金朝的俘虏,被押解至上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允炆建文,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建文帝为什么输在靖难之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登基,他听信了幕僚的建议,要削藩,革他叔叔们的命,这也给朱棣造反找到了借口,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朱棣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朱棣统领大军开进天京金川门,当朱棣进入皇宫时,宫中以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朱棣入宫后,清宫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知道缸里面的那个人是谁,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的背后真相,司马光砸缸内幕,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朋友们是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便知道尊敬父母,知道谦让,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美德。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融长大之后投奔了曹操成为了一名谋士,他最后被曹操所杀,竟是因为不孝。孔融经历存在这么大的反差,是让人想象不到的。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小故事,大家也是非常了解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

  • 此人变卖家产买官,成千古名将,若不死,明朝或许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上的千古名臣,明朝人物排名一览表,历史上的明朝传奇人物

    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才让当官的比普通人显得更优渥,所以很多人都很想做官,这也促进了古代捐官制度的产生。为了做官,实现自己的毕生理想,戚继光不惜为此变卖家产,散尽家财,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成为了千古名将。关于戚继光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倭这件事情上,他

  • 朱元璋兔死狗烹大杀功臣,为何对这三个人,却极力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何大杀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封赏功臣,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

    那么朱元璋真的是弑杀残暴之君王吗?事实上,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屡见不鲜。刘邦连韩信、英布、彭越都尽皆屠杀,一样还被称赞。这也只不过是,在其位,谋其事而已。而朱元璋其实在对功勋之臣进行诛杀的同时,还大肆封赏三人,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小出身贫寒,一家八口更是只能依靠租种农田过活,年份好的年景尚只能勉强糊

  • 崇祯一朝有多少能臣猛将,看看你就明白识人用人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时期的能臣名将,崇祯最有能力的文官,崇祯时期猛将

    在崇祯皇帝看来,他之所以丢了天下、丢了京城、丢了性命,都是手下那帮大臣们不得力、害了他。事实是这样的吗?在他执政一十七年间,至少这些人对他是忠诚的,也是能干的,满朝文武中纵然有误他之臣,亦有他自毁之城。韩爌协助崇祯铲除魏忠贤一党,为崇祯掌权立下汗马功劳,此人办事公正,处事有方,是崇祯时期难得合格的首

  • 高俅的太尉职位,在宋朝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俅是太尉里最大的吗,高俅是如何成为太尉的,高俅多久当上太尉

    首先,我们来说说枢密使。枢密使这一职位最早是在唐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官职,主要是由宦官担任的枢密院的主管,也可以说是中央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北宋时期实行的二府三司,二府便是主管政事的中书门下和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门下以宰相和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则是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为正副长官。虽说枢密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除了霸占蒙古王妃,这个原因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处死开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事件

    蓝玉,也是常遇春的亲戚,早年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随着元朝末年各地的民族起义,朱元璋走向权利中心, 蓝玉也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朱元璋二十一年,蓝玉领命北征,率领部下英勇奋战,使得元朝再无复国的可能,也正是这场战斗,使得他名声大噪,跻身开国功臣之列,朱元璋亲封他为“梁国公”。然而好景不长,受封后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朱棣大呼祥瑞降临,如今的画像惹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和朱棣图片,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麒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五瑞兽之一。据说它有羊的头,狼的蹄子,尾巴是龙尾形状,身上长满着龙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虚构的动物。人们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凡是麒麟出现的时候必定代表着祥瑞的道来,不仅如此,麒麟和儒家文文化是分不开的,麒麟代表着内心宽广德才兼备,同时也象征着威严。当然这样的形象都是杜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