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去世后,他则成为议政大臣辅佐顺治帝。直到顺治帝病逝,鳌拜的权力也日益高涨,虽是辅政大臣,却掌握着整个朝堂的大权,直接将皇帝架空,肆意结党营私,无人可以违抗撼动。
作为权臣,康熙帝自然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已想处置他,一直在暗中策划和培养势力,最终成功将鳌拜扳倒。那么,鳌拜死后,康熙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子女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代权臣鳌拜
鳌拜出身于将门世家,偏爱骑马射箭,从小便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年纪轻轻就加入军队,每每打仗都十分勇猛,毫不犹豫的在最前方冲锋,也因此得到皇太极的重用。
在战场上,鳌拜立下不少军功,被皇太极赐予了巴图鲁的称号,此后更是接连冲锋陷阵,接连大获全胜,成为护军统领,立下赫赫战功,地位随之节节攀升。
作为一个手掌大权的武将,皇太极对其十分信任,把他当成亲信,而鳌拜也不负所望,在皇位之中,坚决地站在皇太极的一方,誓死要与多尔衮抗争到底。
在多尔衮掌握大权之后,鳌拜也因此遭到了打压,多次遭到迫害,纵然在外征战且凯旋归来,却差点被革职丧命,因为鳌拜手握重兵,成为了众人的威胁,无数的脏水向鳌拜泼来,只为将他致死。
直到顺治帝掌权,鳌拜才从险境中脱离,得到顺治帝的重用。在鳌拜重病的时候,顺治帝也曾亲自前去探望,足以见其所受到的重视。顺治帝去世后,他特意立下旨意,让鳌拜等四人辅佐年幼的康熙。
只是,这四人却时常产生不合,并未站在同一条线上,鳌拜更是开始仗着资历独揽大权。鳌拜军功斐然,又是两朝元老,自然充满傲气,见不得其他大臣对自己有任何疏忽。
当时,康熙身边的侍卫只因对他不够礼貌,鳌拜竟利用手段将其一家灭门。因为康熙年幼,许多事情都要过问四个大臣,但其他两位毫无主见,也导致了鳌拜愈加蛮横,公然揽政。
等到最后,四位大臣只剩两位,鳌拜便为所欲为地掌握大权。康熙虽然年幼,但也不容许自己被架空,更何况鳌拜此时的地位几乎要超过自己,将各种职权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奈何,鳌拜势力庞大,朝中内外基本无人敢反抗,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武将,武力高强不说,手中还握着重大的兵权。因此,康熙便只能在暗中计划着推倒鳌拜。
鳌拜被擒
康熙八年,皇帝暗中将鳌拜的势力派遣出京,先是瓦解他身边拥护的一众亲信,随后便将鳌拜召唤到宫中。鳌拜对宫中十分熟悉,各种都有他安插的势力,对于皇帝的旨意自然无所畏惧。
就这样,他毫不在乎地来到宫中面圣,却并不知道这件事康熙已经策划已久,此次势必要将他制服。鳌拜来到宫中后,康熙并未直接撕破脸,而是称要恢复锦衣卫让鳌拜亲自培养。
随后,康熙便唤来八个小太监让鳌拜指点,并直接将大殿的各门关闭,以防鳌拜逃出。康熙一声令下,几个小太监便开始展示自己的武艺。
此时,鳌拜也终于察觉不对劲,但他却并不认为几个小儿便能将自己制服,轻轻松松便将几人震倒。但这几个小太监并非如此不济,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特训,主要就是为了擒俘鳌拜。
在此情况下,这几人再次翻身而起,手持棍杖向鳌拜冲来,其中一人更是直戳鳌拜眼睛,慌乱之下的鳌拜最终还是被制服了。至此,鳌拜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仅仅十五六岁的康熙。
他虽然耳目众多,朝中内外都被牢牢把控,却还是有了疏忽。当时,康熙挑选这些子弟练习布库时,他还以为康熙只是年少贪玩,却不想是为了推翻自己。
鳌拜被擒后,众臣开始列数他的罪证,足足有三十条,按照律法理应当斩,但此时鳌拜却请求面见皇上,他扒开自己的衣服,让皇帝看那些曾经为国的征战四方的伤痕。
康熙也确实动摇了,这是一个曾经创下屡屡功绩的功臣,也曾多次救下先皇,并且他并未真正的谋权篡位,最终鳌拜得以保命,不过却被囚禁起来,其他党羽则多被斩杀。
鳌拜的妻儿如何
没过多久,鳌拜便在狱中去世,康熙念及他曾经的功劳,还为他追加了封号,鳌拜的妻儿子女不仅没有遭到苛刻的对待,而且还享受着荣华富贵。
鳌拜的儿子纳穆福曾沿袭了鳌拜的爵位,在鳌拜死后也遭到了革职,但是却并没有因此多加苛责,鳌拜的弟弟卓布泰更是在后来再次复职,他的侄子也是革职后又被调回。
雍正继位后,再次为鳌拜追加了封号,他的孙子也承袭了他的职位,多次建立功绩,最后成为前锋统领,显然并没有遭到打压,纵然最后衰败,但鳌拜的家族仍旧享受了数代的荣宠生活。
从皇太极到雍正,鳌拜的家族始终都有着影响力,雍正也并未因此发落他的后代,仍然让其在朝为官。细数历朝历代,鳌拜的下场确实十分罕见,不仅自己没有因此被赐死,妻儿也能够安稳生活,而且子孙后代的前程依旧坦坦荡荡。
总的来说,鳌拜在世时,他的权势极大,势力不可撼动,但他既是一个功臣,也是一个忠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功高震主,未曾收敛自己的锋芒,导致自己的衰败。
皇帝位居高位,猜忌心较重,无法容忍臣子的地位和权力高于自己,唯一的办法便是斩草除根,但对亲眷的包容也是必不可少,如果真的将其赶尽杀绝,怕也是会寒了一众老臣的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