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被杀后,康熙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子、儿女的?结果很现实

鳌拜被杀后,康熙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子、儿女的?结果很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4/2/29 16:44:13

皇太极去世后,他则成为议政大臣辅佐顺治帝。直到顺治帝病逝,鳌拜的权力也日益高涨,虽是辅政大臣,却掌握着整个朝堂的大权,直接将皇帝架空,肆意结党营私,无人可以违抗撼动。

作为权臣,康熙帝自然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已想处置他,一直在暗中策划和培养势力,最终成功将鳌拜扳倒。那么,鳌拜死后,康熙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子女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代权臣鳌拜

鳌拜出身于将门世家,偏爱骑马射箭,从小便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年纪轻轻就加入军队,每每打仗都十分勇猛,毫不犹豫的在最前方冲锋,也因此得到皇太极的重用。

在战场上,鳌拜立下不少军功,被皇太极赐予了巴图鲁的称号,此后更是接连冲锋陷阵,接连大获全胜,成为护军统领,立下赫赫战功,地位随之节节攀升。

作为一个手掌大权的武将,皇太极对其十分信任,把他当成亲信,而鳌拜也不负所望,在皇位之中,坚决地站在皇太极的一方,誓死要与多尔衮抗争到底。

在多尔衮掌握大权之后,鳌拜也因此遭到了打压,多次遭到迫害,纵然在外征战且凯旋归来,却差点被革职丧命,因为鳌拜手握重兵,成为了众人的威胁,无数的脏水鳌拜泼来,只为将他致死。

直到顺治帝掌权,鳌拜才从险境中脱离,得到顺治帝的重用。在鳌拜重病的时候,顺治帝也曾亲自前去探望,足以见其所受到的重视。顺治帝去世后,他特意立下旨意,让鳌拜等四人辅佐年幼的康熙。

只是,这四人却时常产生不合,并未站在同一条线上,鳌拜更是开始仗着资历独揽大权。鳌拜军功斐然,又是两朝元老,自然充满傲气,见不得其他大臣对自己有任何疏忽。

当时,康熙身边的侍卫只因对他不够礼貌,鳌拜竟利用手段将其一家灭门。因为康熙年幼,许多事情都要过问四个大臣,但其他两位毫无主见,也导致了鳌拜愈加蛮横,公然揽政。

等到最后,四位大臣只剩两位,鳌拜便为所欲为地掌握大权。康熙虽然年幼,但也不容许自己被架空,更何况鳌拜此时的地位几乎要超过自己,将各种职权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奈何,鳌拜势力庞大,朝中内外基本无人敢反抗,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武将,武力高强不说,手中还握着重大的兵权。因此,康熙便只能在暗中计划着推倒鳌拜。

鳌拜被擒

康熙八年,皇帝暗中将鳌拜的势力派遣出京,先是瓦解他身边拥护的一众亲信,随后便将鳌拜召唤到宫中。鳌拜对宫中十分熟悉,各种都有他安插的势力,对于皇帝的旨意自然无所畏惧。

就这样,他毫不在乎地来到宫中面圣,却并不知道这件事康熙已经策划已久,此次势必要将他制服。鳌拜来到宫中后,康熙并未直接撕破脸,而是称要恢复锦衣卫让鳌拜亲自培养。

随后,康熙便唤来八个小太监让鳌拜指点,并直接将大殿的各门关闭,以防鳌拜逃出。康熙一声令下,几个小太监便开始展示自己的武艺。

此时,鳌拜也终于察觉不对劲,但他却并不认为几个小儿便能将自己制服,轻轻松松便将几人震倒。但这几个小太监并非如此不济,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特训,主要就是为了擒俘鳌拜。

在此情况下,这几人再次翻身而起,手持棍杖向鳌拜冲来,其中一人更是直戳鳌拜眼睛,慌乱之下的鳌拜最终还是被制服了。至此,鳌拜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仅仅十五六岁的康熙。

他虽然耳目众多,朝中内外都被牢牢把控,却还是有了疏忽。当时,康熙挑选这些子弟练习布库时,他还以为康熙只是年少贪玩,却不想是为了推翻自己。

鳌拜被擒后,众臣开始列数他的罪证,足足有三十条,按照律法理应当斩,但此时鳌拜却请求面见皇上,他扒开自己的衣服,让皇帝看那些曾经为国的征战四方的伤痕。

康熙也确实动摇了,这是一个曾经创下屡屡功绩的功臣,也曾多次救下先皇,并且他并未真正的谋权篡位,最终鳌拜得以保命,不过却被囚禁起来,其他党羽则多被斩杀。

鳌拜的妻儿如何

没过多久,鳌拜便在狱中去世,康熙念及他曾经的功劳,还为他追加了封号,鳌拜的妻儿子女不仅没有遭到苛刻的对待,而且还享受着荣华富贵。

鳌拜的儿子纳穆福曾沿袭了鳌拜的爵位,在鳌拜死后也遭到了革职,但是却并没有因此多加苛责,鳌拜的弟弟卓布泰更是在后来再次复职,他的侄子也是革职后又被调回。

雍正继位后,再次为鳌拜追加了封号,他的孙子也承袭了他的职位,多次建立功绩,最后成为前锋统领,显然并没有遭到打压,纵然最后衰败,但鳌拜的家族仍旧享受了数代的荣宠生活。

从皇太极到雍正,鳌拜的家族始终都有着影响力,雍正也并未因此发落他的后代,仍然让其在朝为官。细数历朝历代,鳌拜的下场确实十分罕见,不仅自己没有因此被赐死,妻儿也能够安稳生活,而且子孙后代的前程依旧坦坦荡荡。

总的来说,鳌拜在世时,他的权势极大,势力不可撼动,但他既是一个功臣,也是一个忠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功高震主,未曾收敛自己的锋芒,导致自己的衰败。

皇帝位居高位,猜忌心较重,无法容忍臣子的地位和权力高于自己,唯一的办法便是斩草除根,但对亲眷的包容也是必不可少,如果真的将其赶尽杀绝,怕也是会寒了一众老臣的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雍正夺权成功的当晚,十七阿哥前来求见,“奉命”诛杀邬思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怎么发现邬思道的,雍正登基后看邬思道的眼神,怎么看出来雍正要杀邬思道

    清朝时期,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就在登基之时,要除掉自己最得意的谋臣邬思道。胤禛即位当晚,胤禛正向邬思道宣布自己即位的喜讯,门外的十七阿哥却突然求见,目的就是为了谋杀邬思道。邬思道可以是雍正手下最好的谋臣,却为何要将他秘密除掉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邬思道与胤禛邬思道是浙江绍兴人,自幼饱读诗书,文采

  • 杨贵妃到底有何魔力,能将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其中有一点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贵妃和李隆基关系,评价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传说

    说起来,那些陪伴在君王身边的美人还真苦。若是君王贤明勤勉为政倒还好,若君王昏庸腐败残暴无端,平日里再与美人接触得频繁些,美人就得被扣上“误国”的大帽子。在古代,最典型的“美人误国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开元年间。故事的主角,则是当朝圣上李隆基和寿王妃杨玉环。李隆基登基之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开元

  • 刘宋代晋,残杀先朝皇帝,开古代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宋前废帝与后废帝谁更加残暴,刘宋朝代皇帝列表,南朝第一帝刘裕杀了几个皇帝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宋宁宗“开禧北伐”前夕,写下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里面,辛弃疾提到了一个人物——刘寄奴。刘寄奴,便是中国历史上,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根据《宋书》记载,刘裕的祖先和刘邦是兄弟——刘裕的祖先是西汉楚王刘交,刘邦的弟弟。不过,这个身份对刘裕来说没什么用

  • 父亲和儿子 哪个更重要?杨广长女给出答案,被光绪皇帝高度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广老婆全部图片,杨广与杨勇夫人,杨广张丽华最后吻戏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比较直接的历史话题:作为女儿,在父亲和儿子之间,到底哪个人更重要?这个问题总是让人想起妈妈和老婆落水,该先救哪一个。虽然人物不同,但是难度却是相同的。一般人还真的难以给出确定的答案,可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女却果断给出了答案,并且还被清朝的光绪皇帝高度认可。如此历史大案,一直被忽略,我们就

  • “玄武门之变”的惊人真相:一场父亲害死儿子的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真相和详细过程,玄武门之变揭秘

    俗话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在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一切的感情都已经显得不重要,历史上曾留下了无数因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父子相残的事件。“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大唐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杀掉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对曾经精诚合作过的兄弟最后以如此残酷的事实作为收场?

  • 南朝第一帝刘裕到底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朝宋后废帝刘裕图片,南朝皇帝刘裕,南朝宋武帝刘裕的辉煌人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这里的“寄奴”就是南朝第一帝刘裕,辛弃疾评价他是“气吞万里如虎”。提起南朝第一帝刘裕,对于大众其实并不是那么耳熟能详,究其原因,不外乎两

  • 唐朝的骑兵为啥尤其强大?充裕的战马,铁血尚武、层出不穷的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为何尚武,唐朝骑兵十大奇迹,唐朝重甲骑兵

    第一,充裕的优质战马。马,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它能弥补技术、经济实力的差距,帮助那些生产力与文明水平落后的政权掌握军事优势。比如,当初的匈奴人用动物骨头做箭头,技术水平何等落后?人口只相当于西汉的一个大郡,何等贫乏?但身为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匈奴人拥有数之不尽、质量上乘的战马,成年男子个个马

  • 塔吉克斯坦是什么国家?与唐朝有什么瓜葛?后来为何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塔吉克斯坦历史,塔吉克斯坦所有朝代,塔吉克斯坦女人漂亮吗

    其实相对来说,真正属于塔吉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塔吉克这个族群却也跟中亚历史上一些古代族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里我们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今天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塔吉克人主要指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分布的塔吉克人,这些塔吉克人大多属于平原塔吉克人,和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是高原塔

  • 武王伐纣时斩杀一员商朝大将,八百年后子孙复仇,推翻周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王伐纣真实历史,武王伐纣灭商背景,武王伐纣著名的战争

    武王伐纣时,杀死了一个人,八百年后此人子孙复仇,推翻了周朝的统治。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完成这复仇的人不正是秦始皇吗?秦始皇为什么会与那个被杀死的商朝大将有联系?一、古之恶来《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猛将典韦曾被人称为“古之恶来”,以此来表现典韦的勇猛,那么这个恶来是什么人呢?其实,恶来就是

  • 长平之战明明只发生于秦赵之间,为何会成为整个战国历史的拐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赵长平交战启示,秦赵长平之战各国君主,秦赵长平沙盘推演视频

    [var1]历史上的赵国可以说是战国中晚期列国中的一个翘楚。这是因为,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位时期,在赵国掀起了巨大的变革,并且为赵国积攒了一定的家底。在长平之战爆发前的岁月里,赵国如同战国初期的魏国一样,成为了三晋的实际仲裁者。由此可见,赵国的崛起同秦国的崛起是相互冲突的,秦国如果要彻底荡平山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