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不怎么关注

五代十国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段历史,都不怎么关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1/25 12:32:09

五代十国时期,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武力政治。

武力政治就是以武力来维系的政治。谁都武力越强,谁就会居于统治地位,整个五代时期几乎都是这样一个特点。

五代十国只有短短的半个世纪,但是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任何一个统一的时期。唯一稍微算有一点统一的,也就是中原地区的五代。不过仅仅在半个世纪,就经历了五个朝代,出现了十几位皇帝。显然,这是非同寻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皇帝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皇帝短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力政治造成的结果。

比如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事实上他是最有机会实现国家大统一的。但是他也就在皇位上只干了三年的时间,就被李嗣源推翻。实际上,李嗣源和李存勖是兄弟关系,李嗣源是李存勖父亲的干儿子,这实际上就是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李嗣源虽然继承了后唐的皇位,但是他的儿子李从厚、干儿子李从珂,以及女婿们石敬瑭互相不服气,互相厮打。先是李从珂取代了李从厚的皇位,接着石敬瑭又取代了李从珂的皇位,后唐就这么结束了。这同样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

除了皇室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以外,领兵的大将一旦掌控了权力,也和皇帝产生尖锐的矛盾。比如郭威掌控了兵权以后,他就和后汉的皇帝刘承祐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刘承祐杀了郭威的一家老小,而郭威则起兵推翻了刘承祐。这种情况在整个五代时期十分普遍。

总之,五代时期没有平稳的高明的权力转移方式,而是采用从丛林中得来的那种丛林法则来实现权力的转移,这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二、叛变哲学。

五代时期,盛行一种叛变哲学。

五代时期为什么那么容易改朝换代?与叛变哲学的盛行不无关系。

那时候,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叛变。今天是你忠实的部下,明天看到别人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就叛变了。

因为叛变非常多,因此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有很多绝对忠诚的部下,他们也就不可能绝对地保持皇权的稳定。

叛变哲学最典型的例子是冯道。冯道是一个文官,他曾经当过四朝十一帝的宰相。宰相当然是朝廷中最至关重要的人物,宰相一般情况下,只可能当一个朝廷,甚至是一个皇帝的宰相,因为宰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和皇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皇帝一旦发生变化,宰相也会发生变化。总之,连续当两个皇帝的宰相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而连续当了十一个皇帝的宰相,那就更加不可想象。这十一个皇帝又分别属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中,冯道都能够当宰相,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冯道为什么能够连续不断地当这么多朝代,这么多皇帝的宰相呢?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冯道对宰相业务的熟悉。五代既然是武人掌管天下,因此,这些武人对朝廷业务就不怎么熟悉,他们就得找比较熟悉的人来帮他们进行管理,而冯道就是这样一个很熟悉业务的人。

但问题就在于,冯道这个职业宰相没有任何忠诚可言。因为如果他要忠诚于某一个皇帝,或者是忠诚于某一个朝廷,那他就不可能成为这样的职业宰相,

五代时期,像冯道这样的人是非常多的。很多士兵都是职业士兵,谁给钱就帮谁打仗。很多军官也是职业军官,谁笼络自己就投奔谁。

三、利益价值。

一个时代的价值尺度,对于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一直以来比较流行的价值尺度,就是“家国天下”的价值尺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所有文人的重要的价值标准,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

但是五代时期价值标准却是利益,是金钱,谁出的钱高就跟着谁。什么样的事情有利可图,就做什么样的事情。

李从厚的军队在攻打李从珂军队的时候,李从珂已经被打到穷途末路,只剩下一座孤城了。不过这时候,李从珂对李从厚手下的那些士兵们说,如果你们跟着我干,那么我当了皇帝以后,就会给予你们很多金钱,给予你们很高的官,而且我还和你们立下字据。于是那些将领们,居然最终真的就叛变了李从厚,投奔了李从珂。显然,金钱利益这个价值尺度,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公开拿来使用。而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总之,由于五代时期所出现的这些政治、哲学以及价值尺度,都是反文明的东西,因此,五代所带给我们的有用的东西,显然就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对五代时期,也就不怎么关注,不怎么研究了。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

更多文章

  • 东晋上流社会的酗酒风气:有人每日必醉,有人甚至被老友灌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人对于酗酒的看法,东晋时期的风气,东晋人的生活现状

    东晋上流社会的酗酒风气:有人每日必醉,有人甚至被老友灌死在中国历史上,当汉族政权受到异族的侵扰时,往往会激发起异乎寻常的民族热情,涌现出一幕幕保家卫国的壮举,但东晋似乎是个例外。西晋灭亡后,南迁的士族精英人物重建起在晋偏安的统治,他们非但没有深切地反思西晋纵欲之风的危害,相反,依然因循旧习,迅速沉浸

  • 汉朝可以再次中兴,但晋朝和宋朝也是两朝,为何却没有办法再次雄起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和晋朝对比,晋朝和汉朝之间的关系,汉朝和晋朝谁更厉害

    西汉和东汉,仅差十五年,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汉朝中兴,完全不能运用到东汉身上,毕竟刘秀所建立的王朝,压根就是一个新王朝,刘秀之所以能造反成功,主要是王莽太坑,天怒人怨,引起无数人不满,这让刘秀有机会恢复祖先山河。然而,刘秀建立王朝是个新兴王朝,算不上中兴,因为他所建立王朝只是借用了汉王朝明主,至于所谓新

  • 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比较,两人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并非如此,说起来,李建成的实力,其实比李世民强大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李世民剧照)很多人可能觉得,当时李世民掌控着兵权,因此他的实力肯定最强。但事实上,唐朝的所谓兵权,只有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才能掌控。如果仗打完了,这个兵权就要交回去了。不带兵打仗的时候,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是没有兵权的。

  • 孟浩然:不抱怨的人生,活得有多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浩然的资料,孟浩然人生哲理,孟浩然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青年时懂得道理,中年时领悟真谛,晚年时达到境界。有人做过统计,大唐王朝三百年来,有名有姓的诗人诞生了2536位。2536人,怀才不遇者不计其数。但终其一生未做过一官半职,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用双脚丈量大唐的好山好水,用双眼见证人生的坎坷起伏,用双手写下恬淡洒脱的人生态度。人生再难也不抱怨,让他在诗星璀

  • 史上死的最窝囊的5大战神:秦琼作死,项羽可怜,薛仁贵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正史中的秦琼有多厉害,历史上秦琼真实的实力,历史中秦琼有多强

    商鞅 被自己制定的法律给弄死,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

  • 刘裕当时为何要把司马懿的后代,全部杀害灭族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刘裕死因,刘裕杀完司马懿的后代吗,司马懿后代被刘裕全灭了吗

    刘裕不仅作战勇猛、治军严明,而且很有谋略,善于以少胜多,逐渐成长为东晋的大将,并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消灭了东晋权臣桓玄一族,成为东晋都督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八州军政大权的将领,实际上东晋的政权就掌握在刘裕的手中了。虽说司马德文小心翼翼度日,但刘裕依旧深感不安,听说司马德文的

  • 杨贵妃为什么会出现在辽代壁画中,一只鹦鹉一首诗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高清免费看,杨贵妃从壁画里走出来,香港宫廷美女杨贵妃

    《杨贵妃教鹦鹉图》如上图,这是一幅壁画,藏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这幅壁画于1994年在一座辽代贵族墓葬里被发掘出来,颜色鲜艳,人物生动,名为《杨贵妃教鹦鹉图》。不过,我们稍微仔细看就会发现,壁画中的杨贵妃与唐朝壁画中的女子,首先在装饰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辽代壁画中的杨贵妃,头上戴着典型的辽

  •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都消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裕杀完司马懿的后代吗,司马懿后代被刘裕全灭了吗,司马懿后代被刘裕杀得快绝种了

    东汉时大奸臣曹操趁着天下大乱,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姓刘的于股掌。其子曹丕更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逼着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家,曹丕如愿坐上皇帝宝座 。可是天道轮回,后来曹魏大臣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把曹家的皇帝当木偶去控制。到了后来,司马炎也如法炮制演出了一幕好戏,逼小皇帝曹奂禅让,夺去了曹家的

  • 司马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却偏把皇位传给一个不优秀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炎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司马炎死后谁继承了他的位置,司马炎子嗣多少

    司马衷一、两岁时, 大家发现他简直就是个弱智,是一个什么都弄不清楚近乎白痴的低能儿。因长子已于两岁时夭折,按封建皇族礼法只能立他为太子。但司马衷实在让老爹晋武帝瞧不上眼。武帝司马炎见他痴愚异常,恐怕难继大统,所以想在其他儿子中选个聪明能干的当自己的继承人。司马衷11岁时了,无论说话还是读书均愚不可及

  • 司马睿称帝后,为何与王导共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导和司马睿说江南有两个人,王导和司马睿,司马睿与王导谈论晋朝的建立

    建兴四年(316年),长安陷落,愍帝被俘。次年,从长安逃出来的平东将军宋哲到达建康(即建业,为避愍帝讳而改),宣布愍帝命名司马睿''摄万机''的诏令,司马睿称晋王,年号建武,东晋实际上建族立起来了。又次年,愍帝死讯传出,在百官的劝进下,司马睿称帝,是为元帝,改元大兴(318年),定都建康。但司马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