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和狗肉,为何只有刘伯温看出了玄机?

朱元璋给大臣吃兔肉和狗肉,为何只有刘伯温看出了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4/1/23 3:19:58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故事到底怎么讲的:

据说:某日,皇帝朱元璋请文臣武将一起吃饭,上了有鸟肉,兔肉和狗肉菜,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意,唯独百年难得一见的再世诸葛刘伯温心里不快,表面上喝闷酒,假装笑脸。宴会结束后,有人就问刘伯温刚才看见你在酒席上闷闷不乐苦瓜脸是怎么回事?哪里不舒服啊?

刘伯温附耳说:你不见那盘子里都是些什么东西吗?

那人说:都是上好的山珍海味,够味道。

刘伯温说:细细想想。

那人说:有兔肉,有狗肉,咋地?

刘伯温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说着迈着八字步走开。紧接着,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戮功臣,有人说,这便是起源。

这明显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传说或者故事,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依然是对朱元璋屠戮功臣的不满,朱元璋屠杀功臣,却也让明帝国大伤元气,但是朱元璋所谓的“杀功臣”,政治目的到底何在呢?这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

出身卑微的新皇帝遇到了老问题。朱元璋出身草根,打着农民起义的旗号,最终也成为了地主阶级专政的带头人。在没有新的政治思想产生的前提下,他所建立的帝国王朝和之前的王朝没有什么两样,无非是国家换了一个主人而已。可以说,朱元璋童年少年经历过的所有事情其实在他的王朝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怎么说呢?

那就是大地主们依然是土地的所有者,农民依然处于穷苦的边缘。大地主大豪强们因为享有更好的教育权,依然是明帝国的中枢力量,尽管朱元璋曾经利用他们,憎恶他们,但是他不得不依然依靠他们。这使得朱元璋内心是矛盾的,从起义到建国,淮西与浙东,南方与北方,地主阶级利益集团随时在相互斗争,而作为皇帝的他,却不得不顾及他们的利益。

朱元璋也干了些为底层农民利益的事情,比如说丈量土地,这是千百年来没有哪一届皇帝曾把这件事弄清楚的,因为土地问题涉及的问题太复杂,牵扯的利益太广,朱元璋严命当时国子监的一群学生去丈量土地,其中有人因为违反纪律,接受吃请等,一次性被斩杀140多人。

但是朱元璋给农民更多的却是统治需要下的桎梏,比如说严格的里甲制度,严格的路引制度,严格的徭役粮赋收取制度等等不一而足。

朱元璋想打破他曾经历过的那种格局,所以建立了严酷的法律制度《大明律》《大诰》等,凡是触犯者,杀无赦,对和他一起起事的文臣武将大开杀戒,目的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群人依然是他曾经面对过的,痛恨的人,他们借着与他一起创业的功绩依然掌握着大量的土地,经济和政治资源,对于改变一个他想当然的新世界多有阻碍。“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恒案”朱元璋对于大官小员的屠杀殆尽莫不是针对这个地主和官僚集团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清洗,加上这样的制度,建立一个清风明月的帝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轻松掌控这个帝国的未来。

杀人之后,朱元璋才发现人才匮乏,所以又在民间广泛招纳英才,并大力发展科举培养他所需要的人才。鉴于严酷的制度设计,很多人不愿意去做官,也被杀了不少。

用杀人的方法来解决人才管控的问题表现出朱元璋思想的局限性,用严酷的制度设计来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又表现出朱元璋思想的进步性,很多人将朱元璋屠戮功臣简单的理解成了“兔死狗烹”的帝王权术,其实这是《明史》修订者的一种误解。

就冲明朝关于朱元璋,关于他的后世子孙那么多离奇古怪的传说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传说和故事就产生于明朝来看,可以推断,朱元璋时代虽然有几大案在前,死了那么多人,也有冤死鬼,但绝对不是一个超级“恐怖黑暗”的时代,而是那些曾经违反法律被杀的大地主大官僚子弟们为了想翻案而鼓捣出来的胡编乱造。

既然朱明王朝的后世皇帝们都不管不顾这些传说和故事,任由出版编印宣传,这说明什么?想想雍正王朝的文字狱就明白了。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优势占尽,为何会败给只有八百亲兵的朱棣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朱棣逼死建文

    哥哥关心历史,让我这个搞历史的弟弟脸上是相当有光了,吃饭吃三个小时,我自己喷了两个小时,哈哈哈哈!目前我只看到十集左右,主线剧情应该是围绕靖难之役展开的,导致这场政治悲剧并非朱棣一开始就筹划好的,而是建文帝削藩导致的,可以说,建文帝削藩是历史上削藩失败的一个代表之一,今天纵横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建文帝

  • 朱元璋是如何处置滞留中原的蒙古人的?方法看似温和实际却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治国失策以及过度压迫汉人,导致元朝末年各地反元起义频频爆发,朱元璋的起义军算是异军突起,靠着“高筑墙、广存粮、缓称王”的策略,让陈友谅、张士诚在前面充当了抗元的炮灰,最后将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草原,也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虽然表面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可是残元

  • 宋太宗得位不正,军中也没有根基,又是怎么样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履历,宋太宗乘驴车南逃有多快,宋太宗思亡子诗原文

    基于此种情况,宋太宗急需建立太祖没有建立过的功勋来来掩盖上述所说的种种谜团,让人民不再对他的上位耿耿于怀。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南方诸国已被宋太祖扫平,唯一值得宋太宗出手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需要攻下北汉,关于这项计划在宋太宗上位不久后就很快被提出。对此朝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 《大明风华》,朱棣一口一个“建文”,朱允炆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实的朱棣与朱允炆,一分钟看懂朱棣和朱允炆,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

    纵横目前看到第五集,看到朱棣和朱瞻基开口闭口“建文”,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朱棣目前大概说了两次“建文,这个小王八蛋”。为什么我感觉建文帝的棺材板是要压不住了!“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是可以随便乱叫的吗?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谓可是很重要的事情,说包括庙号、谥号、年号,说起来还是挺考究的。一般来说,庙

  • 朱棣做了一个决定,让这座县城成为什么发源地?如今每个人都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厉害在哪,朱棣真实经历

    即使在一个省份之内,也因各自居住的区域不同,又在一个省的方言之外,划分出许多小的方言语种,如果真要详细统计,各地的方言,估计不下几千种之多。而在古代社会,没有普通话的概念,最多只有官话的定义,所谓的官话,也因王朝朝代定都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如果定都在南京,那么南京地区的方言就大概率成为了官话;同样

  • 明朝名臣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守住了北京城,后来皇帝为何杀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明朝的于谦是被谁杀的,土木堡之变前后于谦身份变化

    崇祯这个咱今天就不说了,专门来说说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的庙号是英宗,实际上跟英明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从基因方面来说,他父亲朱瞻基和他母亲孙氏,那都是人精的存在,善于耍弄权术,但是到了朱祁镇这一辈,算是到头了,明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朱祁镇九岁登基,其后国事基本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张氏重用仁宣以来的

  •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官的次年就哑巴了,临终前为何又突然能说话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信赵匡胤,杨信大将军高清图片,赵匡胤晚死几年

    赵匡胤是如何坐拥江山的呢?赵匡胤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柴荣视赵匡胤为心腹,一直都非常信任他。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希望赵匡胤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含着泪答应了。柴宗训称帝后不久,赵匡胤便心生异心了。他看到后周“孤儿寡母”两个好欺负,于是想篡夺

  • 如果朱祁钰能够狠下心,对哥哥朱祁镇痛下杀手,结局是否会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如果朱祁镇同意了朱祁钰的让位,明朝朱祁镇朱祁钰

    有人说朱祁钰的悲剧结局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没有及时除掉朱祁镇,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有了他的惨淡结局。其实,朱祁钰并不是不想杀朱祁镇,是不能杀,也杀不了。朱祁钰的皇位是借来的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就是明宣宗身边的宫女,生下朱祁钰才成了贤妃,朱祁钰是非嫡非长,在极其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的明朝,朱祁钰是与皇位绝

  • 为什么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明朝统一时,引起了北方人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2023高考卷是全国统一吗,明朝高考统一试卷,大明科举南北卷式不一样吗

    在明朝建立之后,旗下就有朱升、宋濂、刘基为首的儒生为他出谋划策,1367年,朱元璋设立文武二科,要求各级地方官员选拔人才,充贡京师,洪武三年(1370年),科举正式开始,各县级也都分别进行乡试。初次改革,就录取了吴伯宗等120人优秀儒生,然而洪武三十年,却发生了一桩科举“大案”,洪武三十年(1397

  • 此国曾反清复明,此国国民说:我出生以来,只知中国仅有明朝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外崛起的后金政权,让明王朝忧虑不已。1619年,他们派出大将李如柏率兵征讨努尔哈赤,双方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展开决战。努尔哈赤面对来势汹汹的明朝大军,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在短短五天之内连续攻破三个城市,斩杀明军五万余人,从而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而这次胜利,也是明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