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得位不正,军中也没有根基,又是怎么样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位

宋太宗得位不正,军中也没有根基,又是怎么样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52 更新时间:2024/2/5 18:15:42

基于此种情况,宋太宗急需建立太祖没有建立过的功勋来来掩盖上述所说的种种谜团,让人民不再对他的上位耿耿于怀。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南方诸国已被宋太祖扫平,唯一值得宋太宗出手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需要攻下北汉,关于这项计划在宋太宗上位不久后就很快被提出。

对此朝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第一种是认为北汉虽然存在于北方,但是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说并不需要北伐,而第二种声音就是曹彬为首的主战派声音,他们认为北宋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趁此机会拿下北汉,然后养精蓄锐,随后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就能拿下北方的天然屏障,从此北方契丹也将不足为惧。

自然,宋太宗是听从了主战派的声音,因为上面说了,宋太宗急需一场胜利来为自己正名,同时北汉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确实也十分重要,在中原以北本来有两道防线,其一是人工修建的长城,其二便是天然存在的屏障燕云十六州,而这两道屏障都在北契丹的境内,所以一日不收复此地,北宋政权便一日处在危险之中,辽国的军队可以不受任何阻拦你一路长驱直下直达北宋的京都。

然后宋太宗就开始任命出征武将,由于其刚上位不久,根基不稳,此时委派的武将皆是宋太祖提拔的旧部。让名将宣徽南院使潘美挂帅,其次有具体进攻太原城东、西、南、北四面的军队,以及后续负责押运粮草的军队,通过太原东、西两路转运至前线。随后,宋太祖为了鼓舞前线士兵的士气,于太平兴国二月御驾亲征,在宋军猛烈的攻击之下,北汉的都城太原被攻破,同时北汉之主出城受降,至此宋太祖时期一直没有拿下的北汉终于在宋太宗的努力下被彻底收复,北宋又得到了“州十,军一,县四十一,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

紧接着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了,众所周知,宋太宗因为被在北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部下的修整,在整个军队及其疲惫之下出征,第一次北伐自然是惨败收场,第二次北伐同样如此,很多人不关注的是,宋太宗还有第三次北伐,那便是雍熙三年的北宋第三次北伐大辽,此次北伐,宋太宗兵分三路,东路军是以曹彬、崔彦进为正副统帅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其目的是制造声势,不求和辽军生死对战,只要求将大辽的主力给牵引住,让中路田重进,北方潘美能够趁其不意拿下更多的战略地,战争初期,一切都还是进行的比较顺利的,北宋的军队也如事先预期的那样拿下各种大大小小的成果,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辽国军队逐渐看穿了北宋的意图开始的反扑,各路军便迅速溃败,北路副将杨业也兵败被俘。自此,北宋的三次北伐皆以失败收场。

不难看出,在宋太宗上位初期,由于战争需要,宋太宗确实没有有能力的亲信可用,所派出的主要将领皆为宋太祖培养起来的,但是三次北伐失败后,宋朝劳民伤财,这个时候断然不能再发起战争了,此次此刻,宋太宗不大力扶持自己的亲信上位,更待何时?

很快,宋太祖就将枢密使换了人。曹彬、楚昭辅二人下台之后石熙载上位,前两位皆是太祖的亲信,宋太祖任用两人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便是为了一个良好的过度,不然大刀阔斧的换人被天下人多诟病一条了。不久,石熙载便取代了楚昭辅,而石熙载是何人呢,石熙载早年间被太宗招览为泰宁军掌书记,成为了晋邸的僚属,后又上表为开封府推官,太宗对石熙载有提携知遇之恩。除此之外十二名枢密副使也尽数换人,其中有十一位都是太宗亲自提拔的亲信。

同时,太宗在之前攻打北汉的时候虽然是以旧臣为将领,但实则也安排了大量亲信出任中级将领,以此来积累战功,等到不需要征战的时候,便开始将这些中级将领提拔上来,取代旧臣。

最后,不难看出,宋太祖一开始因为战争的需要不得不任用前朝臣子掌握军中大权,但是在此过程之中,太宗也大量提拔这些统帅人员的部下,让其效忠于皇帝,最后在相对和平期间就逐渐换下旧臣,让军队的高级将领全部变为自己的亲信,这样太宗也便完全掌握了军队,至少在北宋内部也算是高枕无忧了。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朱棣一口一个“建文”,朱允炆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实的朱棣与朱允炆,一分钟看懂朱棣和朱允炆,朱棣见到建文完整版

    纵横目前看到第五集,看到朱棣和朱瞻基开口闭口“建文”,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朱棣目前大概说了两次“建文,这个小王八蛋”。为什么我感觉建文帝的棺材板是要压不住了!“建文”是朱允炆的年号,是可以随便乱叫的吗?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谓可是很重要的事情,说包括庙号、谥号、年号,说起来还是挺考究的。一般来说,庙

  • 朱棣做了一个决定,让这座县城成为什么发源地?如今每个人都得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朱棣厉害在哪,朱棣真实经历

    即使在一个省份之内,也因各自居住的区域不同,又在一个省的方言之外,划分出许多小的方言语种,如果真要详细统计,各地的方言,估计不下几千种之多。而在古代社会,没有普通话的概念,最多只有官话的定义,所谓的官话,也因王朝朝代定都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如果定都在南京,那么南京地区的方言就大概率成为了官话;同样

  • 明朝名臣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守住了北京城,后来皇帝为何杀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明朝的于谦是被谁杀的,土木堡之变前后于谦身份变化

    崇祯这个咱今天就不说了,专门来说说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的庙号是英宗,实际上跟英明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从基因方面来说,他父亲朱瞻基和他母亲孙氏,那都是人精的存在,善于耍弄权术,但是到了朱祁镇这一辈,算是到头了,明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朱祁镇九岁登基,其后国事基本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张氏重用仁宣以来的

  •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官的次年就哑巴了,临终前为何又突然能说话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信赵匡胤,杨信大将军高清图片,赵匡胤晚死几年

    赵匡胤是如何坐拥江山的呢?赵匡胤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柴荣视赵匡胤为心腹,一直都非常信任他。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希望赵匡胤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含着泪答应了。柴宗训称帝后不久,赵匡胤便心生异心了。他看到后周“孤儿寡母”两个好欺负,于是想篡夺

  • 如果朱祁钰能够狠下心,对哥哥朱祁镇痛下杀手,结局是否会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如果朱祁镇同意了朱祁钰的让位,明朝朱祁镇朱祁钰

    有人说朱祁钰的悲剧结局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没有及时除掉朱祁镇,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有了他的惨淡结局。其实,朱祁钰并不是不想杀朱祁镇,是不能杀,也杀不了。朱祁钰的皇位是借来的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就是明宣宗身边的宫女,生下朱祁钰才成了贤妃,朱祁钰是非嫡非长,在极其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的明朝,朱祁钰是与皇位绝

  • 为什么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明朝统一时,引起了北方人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2023高考卷是全国统一吗,明朝高考统一试卷,大明科举南北卷式不一样吗

    在明朝建立之后,旗下就有朱升、宋濂、刘基为首的儒生为他出谋划策,1367年,朱元璋设立文武二科,要求各级地方官员选拔人才,充贡京师,洪武三年(1370年),科举正式开始,各县级也都分别进行乡试。初次改革,就录取了吴伯宗等120人优秀儒生,然而洪武三十年,却发生了一桩科举“大案”,洪武三十年(1397

  • 此国曾反清复明,此国国民说:我出生以来,只知中国仅有明朝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外崛起的后金政权,让明王朝忧虑不已。1619年,他们派出大将李如柏率兵征讨努尔哈赤,双方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展开决战。努尔哈赤面对来势汹汹的明朝大军,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在短短五天之内连续攻破三个城市,斩杀明军五万余人,从而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而这次胜利,也是明军和

  • 建文帝上位就开始削藩,可能是历史上被儒家坑的第二惨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建文为啥急于削藩,建文为何不等根基稳固就削藩,建文皇帝怎么削藩的

    从汉武帝到康熙帝,都事先致力于削藩,削成功了就是一代圣主,削不成功,那就成了一个笑话,比如唐德宗削藩不成,反而被人撵出长安,一下子堕落了,然而历史上削藩最失败的,当属朱允炆,削藩不成功,反而把自己也搭里了。朱允炆削藩失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激进的削藩政策,朱允炆上位仅仅一年,就搞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

  • 《大明风华》历史穿帮,戈登提前几百年来中国,帮明朝建立洋枪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明风华的穿帮镜头,大明风华戈登,大明风华里的洋人戈登

    奈何最近历史古装剧虽然扎堆,但是全是架空历史,实在是没有灵感,就比如《庆余年》那个,他不但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去了未来,类似刘慈欣《三体》里面的架设,不同文明的发展碰撞,简直就是历史+科幻,让我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前几天开始准备搞《大明华年》,《大明风华》别名《大明皇妃》,我当时一看这个别名,和那些倾世

  •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而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假如崇祯遇到朱元璋,崇祯和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和崇祯血缘关系

    一、制度首先来说制度,朱元璋建国后就制定了很多大的国家方针,虽然这些方针在之后历代都有修改,但是都不影响其根本。所谓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其实靠的就是军户制度。明朝时期阶级划分相当严苛,尤其是对百姓的性质划分更是仔细,像民户、军户等等。这种划分的好处就是,你是什么户种,你之后的子孙就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