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心腹杨信,升官的次年就哑巴了,临终前为何又突然能说话了

赵匡胤心腹杨信,升官的次年就哑巴了,临终前为何又突然能说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85 更新时间:2024/2/5 18:15:36

赵匡胤是如何坐拥江山的呢?

赵匡胤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柴荣视赵匡胤为心腹,一直都非常信任他。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希望赵匡胤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含着泪答应了。柴宗训称帝后不久,赵匡胤便心生异心了。他看到后周“孤儿寡母”两个好欺负,于是想篡夺皇位。

赵匡胤有一群好兄弟,也正是这一群好兄弟,帮助赵匡胤得到了皇位,在陈桥事变中,他这一群好兄弟将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其实他的兄弟们在谋反前所担任的职位其实都是很高的,比如:都指挥使、都候、都点检、副都点检等等。

但是赵匡胤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便做了一件让所有兄弟们都非常寒心的事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害怕自己的兄弟们会对身处帝位的他造成威胁,他认为他们能够拥立自己为,日后自然也有可能会背叛他,拥立他人为王,于是他通过一场酒宴,将他兄弟们手中所有的权力都收了回来,并且解除了他们的职位,只都虞候这一个职位保留了下来。

那么都虞候这个职位又由谁来担任?

这个职位意义重大,关乎自己的生命安全,赵匡胤自然十分重视,他再三斟酌后,决定让自己的救命恩人张琼来担任。

张琼救赵匡胤的故事是这样的: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在他奉命率兵攻打南唐寿春的时候,不料遇到了箭手伏击,就在赵匡胤命悬一线之时,张琼不顾自己的个人危险挺身而出,为赵匡胤挡了致命的一箭,救了赵匡胤。而这一箭让张琼深受重伤,箭头不仅刺穿了他的肉,并且进入到了他的骨头中,好在张琼也命大,忍痛将箭拔了出来,捡回了一条命。

尽管作为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张琼的结局也不是那么好。张琼这个人非常正直、遇事直言不讳,赵匡胤虽然让他担任都虞候,但其实也在背地里暗中监视着他。当时有个小人告诉赵匡胤张琼预谋造反,赵匡胤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也不查明真相,便想要处死张琼,恰好这时张琼上书赵匡胤,提醒赵匡胤他的弟弟赵光义有造反之心,暗中和朝廷的权贵们勾结。张琼本是尽职尽责提醒赵匡胤,为了守护赵匡胤的皇位,但赵匡胤就将计就计,对外宣称张琼挑拨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处死了张琼。

这又与杨信装哑有何联系呢?

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这个职位也就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但赵匡胤自然也不能让这个职位空着,随后他又看中了杨信,认为杨信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杨信其实是不愿意上任的,奈何皇命不可违,他也只好答应,被迫上任了。

但有了张琼的前车之鉴,杨信一直在想办法辞掉这个职位,毕竟张琼作为赵匡胤的救命恩人都免不了一死,杨信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于是杨信便在第二年生了一场大病后,假装变哑,向皇帝提出了解甲归田,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赵匡胤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没有同意杨信的请求,反而是更加重用他了,而且还会时不时的升杨信的职。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依然任命他为都虞候,之后也不断提升他的职位。

而杨信在临死前终于开口说话了,向家人解释了自己装哑的原因之后便去世了。这时人们才知道杨信这12年装哑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不过好在赵光义在知道真相后并没有怪罪于他,并且还下令善待他的家人。

更多文章

  • 如果朱祁钰能够狠下心,对哥哥朱祁镇痛下杀手,结局是否会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如果朱祁镇同意了朱祁钰的让位,明朝朱祁镇朱祁钰

    有人说朱祁钰的悲剧结局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没有及时除掉朱祁镇,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有了他的惨淡结局。其实,朱祁钰并不是不想杀朱祁镇,是不能杀,也杀不了。朱祁钰的皇位是借来的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就是明宣宗身边的宫女,生下朱祁钰才成了贤妃,朱祁钰是非嫡非长,在极其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的明朝,朱祁钰是与皇位绝

  • 为什么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明朝统一时,引起了北方人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2023高考卷是全国统一吗,明朝高考统一试卷,大明科举南北卷式不一样吗

    在明朝建立之后,旗下就有朱升、宋濂、刘基为首的儒生为他出谋划策,1367年,朱元璋设立文武二科,要求各级地方官员选拔人才,充贡京师,洪武三年(1370年),科举正式开始,各县级也都分别进行乡试。初次改革,就录取了吴伯宗等120人优秀儒生,然而洪武三十年,却发生了一桩科举“大案”,洪武三十年(1397

  • 此国曾反清复明,此国国民说:我出生以来,只知中国仅有明朝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外崛起的后金政权,让明王朝忧虑不已。1619年,他们派出大将李如柏率兵征讨努尔哈赤,双方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展开决战。努尔哈赤面对来势汹汹的明朝大军,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在短短五天之内连续攻破三个城市,斩杀明军五万余人,从而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而这次胜利,也是明军和

  • 建文帝上位就开始削藩,可能是历史上被儒家坑的第二惨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建文为啥急于削藩,建文为何不等根基稳固就削藩,建文皇帝怎么削藩的

    从汉武帝到康熙帝,都事先致力于削藩,削成功了就是一代圣主,削不成功,那就成了一个笑话,比如唐德宗削藩不成,反而被人撵出长安,一下子堕落了,然而历史上削藩最失败的,当属朱允炆,削藩不成功,反而把自己也搭里了。朱允炆削藩失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激进的削藩政策,朱允炆上位仅仅一年,就搞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

  • 《大明风华》历史穿帮,戈登提前几百年来中国,帮明朝建立洋枪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明风华的穿帮镜头,大明风华戈登,大明风华里的洋人戈登

    奈何最近历史古装剧虽然扎堆,但是全是架空历史,实在是没有灵感,就比如《庆余年》那个,他不但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去了未来,类似刘慈欣《三体》里面的架设,不同文明的发展碰撞,简直就是历史+科幻,让我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前几天开始准备搞《大明华年》,《大明风华》别名《大明皇妃》,我当时一看这个别名,和那些倾世

  •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而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假如崇祯遇到朱元璋,崇祯和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和崇祯血缘关系

    一、制度首先来说制度,朱元璋建国后就制定了很多大的国家方针,虽然这些方针在之后历代都有修改,但是都不影响其根本。所谓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其实靠的就是军户制度。明朝时期阶级划分相当严苛,尤其是对百姓的性质划分更是仔细,像民户、军户等等。这种划分的好处就是,你是什么户种,你之后的子孙就是什

  • 髡刑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朱元璋为何要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朱元璋最狠的酷刑,朱元璋真的有很多酷刑吗

    髡刑在现在来看,不算什么,不就是将全身的毛发剃光吗?虽然影响点整体的形象,可毕竟比砍头舒服得多。 在古代,髡刑相比较而言,要严厉一些。因为古人除了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之外,还奉行“士可杀不可辱”。丢掉性命没有什么关系,但不可以受到侮辱。而髡刑这种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惩罚,在古代来

  • 明朝在世界上有多强?远超你的想象,军事实力睥睨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的军事实力有多强,明朝军事最顶级的时候有多厉害,真正的明朝有多厉害

    这就不禁要说起明朝。明朝军事实力巅峰时期应当是属于明初洪武年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单单明朝的预备役兵力就有将近220万人,而海陆军队的总兵力达到270万人。纵观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我们仅从军队的人数规模上看的话,明朝的军队实力绝对是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纵观明朝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明朝的军事战斗力是非常

  • 云南有个姓氏,大多跟这个人家族有关,与朱元璋关系密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云南朱元璋后裔,云南通海姓氏祖籍,哪些姓氏是朱元璋的后代

    凡是有贪腐行为的大明官员,人人都可以得而诛杀,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们,一旦被朱元璋抓获,便会对他们实施剥皮填草的酷刑,令人望而生畏。虽然朱元璋曾如此铁腕反腐,不过由于制度的原因,大明帝国的官员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跳入到了深渊之中。另一个有关对朱元璋的评价,则是认为他滥杀成性,那些和他一起开创大明帝国的功

  • 宋朝人民这么摆摊:卖猫粮、卖新闻报纸、卖火柴、也卖假发(文末有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人民摆摊卖猫粮,宋朝人民在哪里卖东西,北宋老百姓卖什么东西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法政均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接近现代。01宋朝也摆摊展开《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