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而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而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32 更新时间:2024/2/5 18:15:14

一、制度

首先来说制度,朱元璋建国后就制定了很多大的国家方针,虽然这些方针在之后历代都有修改,但是都不影响其根本。所谓朱元璋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其实靠的就是军户制度。

明朝时期阶级划分相当严苛,尤其是对百姓的性质划分更是仔细,像民户、军户等等。这种划分的好处就是,你是什么户种,你之后的子孙就是什么户种,种地的就一直种地,军户打仗了就在你们这里挑。

我们来说下军户制度,军户打仗的时候就在这些军户中征调人员,平不打仗的时候,这些军户就屯兵种地,实现自给自足。按照这种制度下的想法,确实是能够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不用再征调百姓的一粟米。

朱元璋能够做到不征用一粟米,就是这种制度在支撑着,当然崇祯皇帝时,这种制度也是存在的。

二、环境

抛开制度来讲,从朱元璋到崇祯帝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出入,都是按照太祖制度来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所处环境的不同。

朱元璋时代,国家新立制度也刚刚设定,此时的政策是十分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民众按照国家规定的户籍制度,是能够养活自己的。所以军户制度是完全能够满足朱元璋最初的设定的,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

但是到了崇祯时期,已经过去了200多年时间,现在的环境早已经不是朱元璋的时代。由于户籍制度的束缚,使得百姓只能在自己的户籍之下工作,农户去种田、军户去打仗。但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横行,使得农户没有了田、军户没有了枪,但是国家还规定了你就是农户就得种地,你做不了其他的。完全的压制住了百姓的自由度,强制的压迫换来了暴力的反抗,导致了明朝后期流民四起。

像后来造反的主力军,其实都是各地的流民组成的,像自成就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原因,最终走上了流民之路,最后一手推翻了明朝。

因为这些户籍制度弊端的原因,导致了最后国家税收跟不上、军户的自给自足有成了空话,贪官污吏层层剥削,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纵使崇祯有天大的能耐,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国家根本的流民问题。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朱元璋和崇祯帝的不同。其实就是坚持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还在坚持着老旧的制度,不进行根本的改革,当然就会无钱无饷了。

更多文章

  • 髡刑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朱元璋为何要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朱元璋最狠的酷刑,朱元璋真的有很多酷刑吗

    髡刑在现在来看,不算什么,不就是将全身的毛发剃光吗?虽然影响点整体的形象,可毕竟比砍头舒服得多。 在古代,髡刑相比较而言,要严厉一些。因为古人除了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之外,还奉行“士可杀不可辱”。丢掉性命没有什么关系,但不可以受到侮辱。而髡刑这种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惩罚,在古代来

  • 明朝在世界上有多强?远超你的想象,军事实力睥睨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的军事实力有多强,明朝军事最顶级的时候有多厉害,真正的明朝有多厉害

    这就不禁要说起明朝。明朝军事实力巅峰时期应当是属于明初洪武年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单单明朝的预备役兵力就有将近220万人,而海陆军队的总兵力达到270万人。纵观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我们仅从军队的人数规模上看的话,明朝的军队实力绝对是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纵观明朝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明朝的军事战斗力是非常

  • 云南有个姓氏,大多跟这个人家族有关,与朱元璋关系密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云南朱元璋后裔,云南通海姓氏祖籍,哪些姓氏是朱元璋的后代

    凡是有贪腐行为的大明官员,人人都可以得而诛杀,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们,一旦被朱元璋抓获,便会对他们实施剥皮填草的酷刑,令人望而生畏。虽然朱元璋曾如此铁腕反腐,不过由于制度的原因,大明帝国的官员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跳入到了深渊之中。另一个有关对朱元璋的评价,则是认为他滥杀成性,那些和他一起开创大明帝国的功

  • 宋朝人民这么摆摊:卖猫粮、卖新闻报纸、卖火柴、也卖假发(文末有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人民摆摊卖猫粮,宋朝人民在哪里卖东西,北宋老百姓卖什么东西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法政均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接近现代。01宋朝也摆摊展开《清明上河图

  • 朱元璋的子孙,为何会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杀殆尽?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说与他们在物质上的享受相比,他们存在的更广阔意义是使得江山后继有人,这不是花俩钱口口声声说他爹是谁谁的要更有实际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朝代末期农民起义时,皇室子嗣都是重点的猎杀对象。不杀没办法,先不说明朝,先说在它前面的宋朝,在发生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临安自立为帝,但在康王赵构

  • 他是宋朝文坛领袖,半生爱情事业双丰收,半生孤苦漂泊不得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文坛第一人,宋朝文坛的两大巨星,宋朝文坛领袖是谁

    公元1007年,欧阳修出生在四川绵阳。他是属于老来子,他出生的时候父亲都已经五六十岁了,这个儿子其实也就是当孙子带了。没过几年,欧阳父亲就驾鹤西去了。后来,孤儿寡母实在是不太好过,于是就投奔了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到了湖北随县定居。虽然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还是足够生存的。那时候虽然家里没钱,但是他

  • 明朝第一个特务组织锦衣卫,怎么竟会被东厂牵制?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朝廷官员的所作所为,朱元璋知道么?丛草莽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明太祖,心里面跟明镜似的。可知道并不代表能克制,因此生性多疑的他,决定设立几个部门牵制那些达官贵人。“厂卫”应运而生,古往今来关于厂卫权利大不大,一直争论不休,有说大的:整个朝廷的大小官员都在监控之内;也有说不大的:民间的事务他们管不着

  • 为何说明朝盛也海禁亡也海禁?看完这些,大呼真相那么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嘉靖几年开始海禁,明朝有过真正的大开海禁吗,明清海禁政策

    很多人的历史常识是:我国近现代一系列屈辱史是从妄自尊大的1840年才开始的,是清朝闭关锁国的结果。但真正喜欢历史、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严格来说,我国从来就没闭关锁国过,也做不到真正的封闭。但海禁这件事,从元开始,到明到达了极致,而到了清朝,反而比明朝在外贸领域开放了很多。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唐宋元明清

  • 叙诡笔记|朱棣与明代“福尔摩斯”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棣之死真相,明朝朱棣被谁杀死的,朱棣灭亡明代

    一、“人呼为冷面寒铁”《明史》中的“周新传”与所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一样,多录朝廷大事而少记民生细故,虽然也提到周新“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但怎么个“善决狱”,却是语焉不详。欲求真相,只能从明人笔记中寻觅,这方面录之最详的当属明代学者黄瑜的《双槐岁钞》。 《双槐岁钞》黄瑜之所以在《双槐岁钞》中以

  • 朱元璋姓朱, 那么明朝的猪叫什么 看后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姓朱的猪叫什么,朱元璋是不是姓朱的祖宗,朱元璋之前有姓朱的没

    但是就算皇帝没有下令,老百姓肯定也不敢做出什么冒犯皇帝名讳的事。朱元璋姓朱,那很多百姓就不敢用这个姓了。他们不想给自己惹不必要的麻烦。但是猪怎么办呢?从古至今,它们就一直存在着,老百姓养了那么多年的猪,这一下子却不知所措了。但是百姓都是很聪明的,既然不能叫猪,那换个名字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所以他们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