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远之战:明朝在生死关头自毁长城,袁崇焕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宁远之战:明朝在生死关头自毁长城,袁崇焕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4/1/11 10:49:42

一,将相失和,广宁沦陷

辽东沦陷之后,朝廷震动,“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明朝文武百官将辽西视为最后的防线,广宁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堡垒。广宁,就是现在的锦州,是通往东北的要塞。在明代,广宁就是辽东仅次于辽阳的大城市,设有重兵驻防。但是辽东沦陷后,广宁的军民大量逃亡,这里变成了一座空城。

1621年的局势

现在明朝到了生死关头,朝廷大臣和皇帝又重新用熊廷弼。在辽东争夺战中,熊廷弼曾担任辽东经略,将危如累卵的辽东形势扭转。但是明朝党争严重,熊廷弼因为没有趋炎附势而被撤职。现在,明熹宗不得不请熊廷弼出山。然而,让熊廷弼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没有得到尺寸之功,反而成为了替罪羊。

在熊廷弼出山之前,王化贞已经担任辽东巡抚,坐镇广宁,掌握了抗击后金的所有军队。在战略方针上,熊廷弼主张以防守为主,另派海军渡过渤海偷袭辽东。而王化贞则主张以进攻为主,他主张联合蒙古、朝鲜和辽东的明朝降将,迅速发动反攻。当时,明朝辽西十万军队都掌握在王化贞的手中,他不听熊廷弼的节制,熊廷弼沦为虚职。

1621年五月,王化贞派遣部将毛文龙带领197人渡海偷袭辽东半岛,以联络明朝降将。毛文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从小不喜读书,游手好闲。1605年,被母舅沈光祚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当时辽东进行武举考试,毛文龙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毛文龙到了镇江(丹东),大量揽流民入军,军队规模达到了2万人,给后金带来了严重的危机。然而,王化贞因为此事没有通知熊廷弼,两人的关系就宣告破裂。

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听说明朝将帅失和,就立即带领大军进攻广宁,王化贞仓促迎战。后金大军先包围了西平堡,西平堡的参将黑云鹤没有选择死守,而是出城迎战,结果战死沙场。熊廷弼听说西平堡被围困,就催促总兵刘渠救援。努尔哈赤则兵分两路,一路堵截援军,一路继续攻城。西平堡的副总兵罗一贵誓死坚守城池,打得金兵三进三退,但无奈孤立无援,西平堡还是陷落,罗一贵自刎殉职。

此时,明朝军队中又有一位大将暗中投降了后金,他就是孙德功。他首先劝王化贞集合部队,舍弃守城用大炮的优势,和金兵选择野战。随后,王化贞让孙德功为先锋,联合刘渠的部队,一共3万人去解西平堡之围。孙德功无心战斗,遇到金兵就选择了逃走,于是大军溃败,刘渠战死。孙德功进入广宁城后,立即下令捉拿王化贞,王化贞被迫向关内方向逃走,遇到了熊廷弼的部队,只得痛哭流涕。

宁远城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到达广宁,孙德功出城出城迎接,广宁附近的40多座城堡也不战而降。三月,努尔哈赤撤离广宁,将广宁烧毁。广宁沦陷,熊廷弼沦为了替罪羊,于1625年八月被处死,其家被魏忠贤所抄,成为了千古冤案。而王化贞却得到了大臣的包庇,拖延了五年才被处决。

二,毛文龙开辟皮岛基地,明朝却自毁长城

攻下了广宁之后,努尔哈赤回到了辽东,随后的四年时间,后金没有对辽西发动进攻?原因是忙着镇压汉人的暴动。攻占辽东之后,努尔哈赤圈占土地,强令汉人迁徙,让大部分汉民沦为了奴隶。在风俗上,强制汉人剃发,如果不剃发就会被残杀。

辽东汉民大多选择逃亡。根据文献记载,当时逃亡到关内的百姓大约百万,涌入朝鲜的也多达几十万,还有几十万逃到沿海的岛屿上,从辽东渡海到了山东的也有数万之多。没有逃亡的自然也就成为了农奴,走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也就只能拼命抵抗。他们选择据守城池、山林,向水井投毒,消极生产。当时辽东的生产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后金出现了粮食危机。1624年,努尔哈赤推行屠杀,将不耕种土地的汉民杀害。

许多辽东的百姓加入了毛文龙的阵营,逃到辽东附近的岛屿上,扰乱后金的大后方。毛文龙的军队在海上进行游击战,曾袭击镇江(丹东),史称“镇江大捷”。镇江大捷后,辽东许多地区都归降于毛文龙,“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1621年12月,后金击败了毛文龙,毛文龙逃到了朝鲜。此后,他以皮岛为基地,开创了东江镇,以此抗衡后金。

但是毛文龙逐渐从一位抗金斗士转为了割据势力,他谎报战功、杀良冒功,又在岛上大搞贸易中转,获利颇多。但是,他对抗金的热情逐渐消散,逐渐和后金取得联系。这样,辽东地区很快也被努尔哈赤平定。

此时的辽东汉民是多么希望明朝派遣“王师”来救援。然而,辽东百姓只能失望了,最后是绝望了。

广宁失陷后,明朝派遣王在晋为辽东经略。此人贪生怕死,主张应该将辽西的土地全部放弃,退守山海关。内阁大臣孙承宗亲自到辽西进行了考察,认为应该坚守辽西。最终,明朝让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当时还非常高兴,他说:“自从辽东战乱以来,守边的将领大多战死沙场,活着回来的也被问罪处死,我现在终于逃过一劫了”。

孙承宗认为,辽东之所以陷落,是因为辽东缺乏可靠的将领和军队。于是,他慧眼识珠,重用了有胆识的袁崇焕。随后,孙承宗镇守宁远城,大规模建造防御工事,安抚流民,训练军队。到1625年,孙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辽西不仅拥有了坚守的条件,还可以转守为攻。

孙承宗

然而,孙承宗这时候在塞外拥有精兵10万,成为了明朝君臣的心腹之患,尤其是魏忠贤,他想将孙承宗置之死地而后快。1625年下半年,孙承宗进入关内,准备向皇帝报告关外的局势。然而魏忠贤非常忌惮,诬告孙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挟兵震主”。昏庸的皇帝也不让孙承宗进京了。

1625年九月,辽东的汉民逃到辽西,告诉总兵马世龙,说皇太极正在耀州城,统兵不足300人。于是马世龙还没有报告孙承宗,直接分兵两路袭击耀州。明朝两路大军也有贪功之念,互不配合。最终,一路军队被全歼,死亡400人,另一路军队却俘虏了500人而归来。朝廷借此事件大加发挥,说“辽之精锐十万尽矣”,其目的就是为了单核孙承宗。十一月,孙承宗被撤职。

新到任的辽东经略高第曾经被孙承宗批评,他选择全面否定孙承宗的措施。他将辽西的据点大量放弃,撤走了几万军队,抛弃的粮食多达十万石。当时,难民哭声震天,军无斗志,士气低落。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到底有多么地昏庸,一次次地自毁长城,还恬不知耻。这样的明朝,还能挺多久?

三,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袁崇焕创造奇迹

明朝军队撤退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坚决不走,他就是袁崇焕。他带着自己不足两万的兵马死守宁远城,他说“当死此,我必不去”。宁远城,也就是现在的葫芦岛,这已经是明朝关外的最后一座要塞了。如今明朝将关外的军队全部撤走,宁远就成为了一座孤城。不过这座孤城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袁崇焕雕像

努尔哈赤得知明朝撤军,就带领6万军队对宁远发动了进攻。袁崇焕得知,将城内的粮食转移到海边的觉华岛,以此作长久坚守之计。后金大军到达了宁远,努尔哈赤对袁崇焕进行招降,袁崇焕意志坚定,回绝了努尔哈赤。随后,就是宁远围攻战。袁崇焕临危不乱,他让将士们死守,并利用火铳、大炮等一次次打退了金兵的冲击。努尔哈赤进攻了两天,后金军损失1.7万人,不得不下令撤退。

为了泄恨,努尔哈赤让军队攻克了觉华岛,杀了这里的几千军民,焚烧了明军的粮草。此时,努尔哈赤才算出了一口气,带着大军返回了辽东。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失败,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而明朝得知宁远之战胜利了,举朝欢庆。而当时的蒙古林丹汗误以为后金大军全军覆没,于是带着蒙古军队进攻后金。朝鲜方面,也开始公开支持明朝。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金必须先解决后方的威胁。

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队远征蒙古,目的自然为了报蒙古趁火打劫之仇。此战,蒙古的炒花、巴林两部被攻破,科尔沁部投降于后金。不久,努尔哈赤病重,不得不前往清河温泉疗养。不久,努尔哈赤去世,他的事业只能交给皇太极去继承了,他的弊政也只能由皇太极去改革。到这里,努尔哈赤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的确成为了是一代雄主。

宁远之战后,后金意识到了火炮的威力。他们通过明朝降将获得了大量的火炮,还仿制了威力更大的红衣大炮。此后,明朝的武器优势丧失,还能拿什么和后金抗衡呢?

皇太极上台后,其重点就放在了内政改革,改善汉人的地位,缓解辽东的矛盾,恢复经济。在军事上,不是急着进攻明朝,而是先征服朝鲜、蒙古,统一东北。这些,为后来的入关奠定了基础。因此,努尔哈赤的去世,也标志着辽西拉锯战的结束,明朝得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但是,明朝会改掉自毁长城的习惯吗?非也,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了。此后,谁还敢给明朝卖命呢?吴三桂吗?

更多文章

  • 赵匡胤虽武夫出身,但他拿捏人心的本事,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个人能力,赵匡胤有多猛,赵匡胤真正的心计

    下面,笔者就说两个关于赵匡胤的故事:第一个,陈桥兵变过后,赵匡胤带着部下返回开封。赵匡胤来到皇宫之后,看到一位美人怀抱小孩,于是,便凑上前去问小孩是何许人也,美人答道:“这是世宗的皇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三人相伴在赵匡胤左右,赵匡胤对三名部下问道:“这该如何是好?”刚刚归降的范质沉默不语,赵普则

  • 朱元璋大量分封藩王,结果他们的后代成为了国家供养的“寄生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方长城一线,朱元璋分封了宁王、燕王、晋王、代王、秦王等诸王,他们掌握重兵,有利于抵御蒙古。除了边疆之外,朱元璋也在全国重要的地方分封藩王。这些诸王没有重兵,只能掌握少数的护卫军。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子孙控制了全国要地,明朝就能够传到千代万代了。建文帝和永乐年间,朝廷推行“削藩策”,诸王的权力遭到

  • 明朝的定都问题:迁都北京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为什么要迁都北平,明朝迁都去南京的原因,明朝迁都原因有哪些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早在1533年,朱元璋就攻陷了南京,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初步建立了政权。朱元璋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此后,朱元璋凭借江南的富庶,南京的龙盘虎踞,成功地削平南方诸侯,推翻元朝。但是朱元璋对定都南京还是不太满意。

  • 朱元璋能得天下,还得感谢一个女人,若是没有她,朱元璋早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朱元璋的背后全靠这个伟大的女人

    但却不知,后宫的美女们为争得皇帝的一份恩宠,那斗得可是热火朝天,甚至,互相杀戮不断,很是悲剧。面对这种情况,皇帝也很头疼,因为,他的恩宠不可能分给所有的后宫嫔妃,而且,他每天还有那么多的政务要处理,哪有时间来管后宫嫔妃争宠的事。那么,后宫嫔妃争宠这种事,难道就没人管了吗?当然不是,管理这事的人就是后

  • 中国历史上10大词人,苏轼第一,近代有一人上榜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十大文豪苏轼,苏轼是什么代最伟大的文人,苏轼在历史中的排名

    1,苏轼(北宋)词从唐朝到北宋初期,一直都是“艳科”,地位不高。到了苏轼之后,将诗的一些创作理论运用到了词中,使得词的文学性大大增强,提高了词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地位。苏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

  • 明朝的犯人听到要“梳洗”的时候,为什么会吓得大惊失色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时的犯人都关到哪,明朝犯人为什么要梳洗,明朝犯人关在哪里

    比起梳洗更让死刑犯泪目的是,在行刑前的“三餐”。虽然死刑很残酷,但是古代中国对于“将死之人“却还是有些另类的宽容,譬如让他们在上路之前吃上一顿好饭菜,喜欢喝酒的更能喝到好酒,不让犯人饿着,更不让犯人吃得不好,心态好的犯人,也就欣然接受了。还有另外一种,“贵族式”的待遇。在古代,因为很多事情而一夜之间

  • 成功的战争,失败的战略:明朝对建州女真的两次“犁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扶持建州女真,明朝和建州女真的关系,明朝对建州女真控制力度

    一,明朝前期和女真族的关系1368年,朱元璋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国”的旗号建立了明朝。然而,对于元朝如此广阔的疆域,朱元璋还是动心了。于是乎,他承认了元朝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匆匆下令给元朝修史。此外,他又向东北、青藏、河西、西南等派遣使者,试图让这些地区的部族臣服,以此来全盘接受元朝的遗产。明朝前期

  • 在金国宋徽宗生了14个孩子,是不是证明宋徽宗在金国待遇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认为宋徽宗是被金国人抓去当奴隶的,过得猪狗不如的,那其实都是对中原王朝的传统不甚了解的误解。宋徽宗的确是成为了女真人的阶下囚,但是出于颜面和宋金外交,又或者说草原和中原的关系,金人不仅不能虐待宋徽宗。还要给他“加官晋爵”,在面子工程上,得做得好好看看。落难后的宋徽宗跟“卧薪尝胆”,给夫差养马的勾践不

  • 从地图看明朝版图变迁:初期达到顶峰,后期200年局限于长城之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巅峰时期的版图,明朝历史地图及资料,明朝现实中的版图有多大

    第一张是明朝初期的地图,也就是朱元璋时期的。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到1382年,明朝基本统一了内地。随后,朱元璋为了继承元朝的版图,派遣军队北伐,派遣使者到青藏高原、东北等地区招抚。当时,西北、东北许多部落宣布臣服于明朝,接受了明朝的册封。青藏地区的政教首领也来到了南京,表示愿意臣服于明朝。

  • 明粉眼中明朝的骨气到底是什么?看看明朝士大夫的表现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最有骨气的一群人的一句话,明朝的骨气有多可怕,明朝士大夫们的嘴脸

    这个骨气到底是什么呢?小编认为,这个骨气应该是程朱理学提倡的“节气”,孟子将它叫做“浩然之气”,也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朝是受到“气节”影响最深刻的朝代。。刘麟瑞、赵景良等集录的《忠义集》的序中说:“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