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开名相身后黑历史的真相,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揭开名相身后黑历史的真相,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08

张居正一直提倡节俭,然而有人却说他生活奢侈。到底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关他的那些评论,有多少是事实呢?我们就从他的为官生涯中,来求证这些说法吧!

1.张居正入内阁

嘉靖四年,张居正出生在江陵(湖北荆州)的一位秀才家里。他从小就很聪明,有神通之称。少年时期就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和湖广巡抚顾璘的器重。

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进入了内阁,担任庶吉士,就是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经书。

这时的内阁首辅是徐阶,徐阶很重视经邦治国的学问,张居正在其影响下也开始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2.考察民情

嘉靖时期内阁斗争激烈,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就给嘉靖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论时政疏》提出了改革建议,但没有引起嘉靖的重视。

嘉靖二十九年,张居正请病假回到了江陵。休假期间他到处旅游,结果发现明朝存在田赋不均,农民失业,百姓生活困难,于是他决心重返朝廷。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回到了翰林院。嘉靖四十三年,徐阶推荐张居正为裕王的侍读,这样张居正就结识了很多有学问的人。

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张居正就掌管翰林院了。隆庆元年,张居正又以裕王旧臣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了朝政。

3.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入内阁后,国内流民四起,国库空虚,且边防告急,鞑靼进攻中原。

张居正就用鞑靼的内部矛盾,顺水推舟,化解了鞑靼的内部矛盾,感化了鞑靼首领,封他们的首领为顺义王,并在边境开设马市与鞑靼贸易,这样就安定了北部边防。

万历元年,张居正已是内阁首辅了,他推行“考成法”,就是从内阁到各地方衙门都要层层考试。万历七年,万历皇帝向户部要十万金,张居正说户部已经入不敷出了,要求万历节俭。

结果免除了这十万金,还免除了宫中的灯火钱,停止了宫殿的维修,使王公贵族的奢侈现象有所收敛。万历六年,张居正开始清丈田地,增加了财政收入。

万历九年,张居正又实行了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在一起,折算成银两,分摊到田亩,按田亩的数量来收税。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病逝了。

从历史上来看,张居正并不是一个奢侈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他向万历提出节俭的建议,而自己奢侈,那万历会同意他的节俭计划吗?

所谓他很奢侈就是因为后来,他去世后,万历抄了他们家,抄出来很多财物,就有人认为他很奢侈,其实那些都是万历赐给他的,如果他真的奢侈,那些财物早就用了,不会留着了。

虽然张居正的人品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政治才华却是世人所公认。他推行的“万历新政”,对明朝的贡献如下:

1.政治制度改革

万历元年,张居正就推行考成法,对全国各部门都要考试,不合格的都要罢免官职,这样就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明确了责任,赏罚分明。

考成法对田赋和财政收入起了思想指导作用。张居正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使朝廷的开支小了很多,也遏制了奢侈浪费的现象。

2.军事政策

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为将镇守边关,加强了边防。而且还在边将与鞑靼进行互市,使边疆的政治经济保持了稳定,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

3.经济改革

经济上张居正采用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办法,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不合理的现象,使农民恢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然而,张居正为了实行万历新政,雷厉风行的做派,也得罪了不少人。为了不使万历新政半途而废,在自己父亲去世时,他放弃了回家守孝,仍然留在朝中任职。

却遭到朝廷中其他官员的讥讽,认为他是贪恋权势才这样做的。

明朝发展到万历时期,国库虚空,内忧外患不断,幸亏有张居正,力排众议,推广新政,才使得万历时期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朝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中兴。

可以说张居正用一人之力来挽救千疮百孔的大明朝,功在社稷,居功至伟。历史上能有这样能力的宰相,实在不多见。

虽然张居正为人处世,锋芒毕露,容易树敌;但他为官尽职尽责,心系天下,为大明朝呕心沥血,是实至名归的一代名相。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为什么诸葛亮励精图治也挽救不了蜀国?都是这场战争惹的祸

更多文章

  • 元末群雄最强大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手下名将,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实力,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决战

    陈友谅出生在打渔出身的家庭,祖父陈千一本来姓谢,由于入赘到陈家,所以才跟随其姓。父亲叫陈普才,有五个儿子。他小的时候读了一点书,为人很讲义气。空闲的时候练习武艺,勇武绝人。有一个占卜的人曾经看过其祖先的墓地,说:“日后你们家一定能富贵。”陈友谅暗自窃喜,曾经担任过县中小吏,然而并非他真正的目标。朱元

  • 历七朝,将朱棣父子气的要死,明英宗却把他当宝,退休3000人送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英宗的关系,明英宗是朱棣的什么人,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事件

    这3000多人可不是平民百姓,他们中有朝廷重臣,更有老人培育过的国子监学生。一些挚友和学生跟随着老人,送到通州码头,直到望不见船影这才转身离开。这位乃是大明王朝文官风骨血气之典范,更是此后风起云涌的明朝谏官心目中的英雄、标杆人物,他叫李时勉。李时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七朝,建

  • 能灭明朝却干不过满清?面对八旗的李自成为何一触即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没有李自成清朝能打败明朝吗,李自成为什么能打八旗,明朝和李自成联手能打赢满清吗

    前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仅仅到了三月份,李自成麾下的大顺起义军便攻入了北京城,覆亡了享国二百七十余年的明王朝。而在此之前,闯王李自成一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一支豪强势力。时至今日,史家都不乏对其人抱有肯定的态度。然而巧妙的是,李自成在攻破

  • 岳飞死于谁手?到底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口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是不是死在赵构和秦桧手里,岳飞到底是秦桧杀的还是赵构,岳飞死的时候秦桧对赵构说了什么

    岳飞之死,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具争议的一个话题。原因无外乎一个字,那就是“冤”。这基本已经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达成共识或定论。结合岳飞的抗金功劳,再看他的结局,确实是非常冤的。可是南宋时期,跟别的朝代稍有不同,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之死确实很冤。可是问题就出现了,新建的南宋朝廷如此

  • 为何马皇后把朱元璋背包塞满肉,自己在家挨饿?藏着太深奥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皇后一死朱元璋就放飞自我,朱元璋为什么只听马皇后的劝的,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

    公元1343年朱元璋就面临着即将来临的灾荒。那个时候他还小,只能看着自己的父亲朱五四辛苦地在土地里耕作。没想到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可是却连续很久没有下过雨,旱灾就要来临,地里的庄稼一点一点地在枯萎,父亲的身躯也一天比一天佝偻。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感觉到害怕,只要他能看到父亲的背影,就好似生活中有了依

  • 原来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密码,有这样的含义,这也是上天对明朝帝王的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下西洋的四大谜团,揭秘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情况,郑和下西洋真实历史记录

    “13”音译也就是“要善”!郑和是虔诚的穆斯林,也就代表着这是真主对朱棣的劝告,让他善待臣民、善待国家社稷,所以要善待这个数字,才能长久平安,但是这一切当时没有人在意。虽然郑和辛辛苦苦从海外带回密码,但可惜的是,明朝的皇帝们在位时都没有明白这个含义。崇祯在煤山自尽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相陪。他在

  • 大唐最强雇佣兵,为何在宋朝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唐最厉害的兵种,宋朝唐朝军队实力,唐朝军队为什么比宋朝少

    这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 蒙元、清满,这两个是大家比较熟知的。 地图来源于百度百科但有一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四个正统王朝,一度虎踞中原,统治中国北方近半个世纪,然而却突然消失,所以不为人所知。这个民族便是 沙陀。 沙陀族的族源和早期历史关于沙陀的族源,史书中多有记载。《册府元龟》卷九五六

  • 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认,另两人争议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六元及第的状元,明朝三元及第简介,明代三元及第有几人

    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朝代,绝大部分人想要做官都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进士及第更是一个人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而想要在乡试、会试、廷试中取得三元及第好成绩,则更是举世瞩目。不过尽管这样困难,依旧有人做好,光是明朝都不仅仅出现一个这样的人。要说明朝三元及第的人,咱

  •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为何对“算命先生”如此敬重?原来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哪一个小孩子不是天真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也不例外,只不过天灾加上人祸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元朝人残暴的统治,他被分为最低贱的那一类人,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配拥有,这样的人对当时的世界还会抱有善意吗?加上自己的父亲时候连给自己父亲安葬都不能体面,自己被逼无奈做了和尚之后,又连饭都吃不上,开始自己

  • 明朝与西域:没有统治西域的明朝,通往西域之路见证明朝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为啥没有收复西域,明朝是否控制西域,明朝为什么不去征服西域

    从明朝的地图来看,西域不在明朝的统治范围内,在西域东部边缘,明朝设置了关西七卫,这才是明朝涉及的地区。很多人迷惑,明朝为什么没有拿下西域?这里有多种原因造成。从战略地缘上看,明朝都城在北京,距离西域比较遥远,对西域兴趣没有那么大。这样也减少了对西域的开发,节省大量的银两。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棣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