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曾有明太宗,称号持续100多年,最后怎么没了?

明朝曾有明太宗,称号持续100多年,最后怎么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16 更新时间:2024/2/5 18:11:26

其实包括给朱棣改庙号在内的这整个事件在嘉靖初年确实是一件大事,以至于这个事件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大礼议”。而这件事涉及到了从明朝建立到嘉靖年间多位皇帝的地位问题,因此也曾经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明世宗嘉靖帝成为皇帝的特殊过程。虽然嘉靖皇帝是出身于明朝皇族,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是明朝的皇帝。嘉靖帝的父亲明兴献王朱祐杬是嘉靖的祖父明宪宗的第四子,而明朝的帝位传承法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即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的朱祐杬在后来自然也就没能成为皇帝,而是被封为兴献王,其封地在湖广安陆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朱厚熜从小也就是在安陆州长大的了。所以如果按正常情况,作为朱祐杬儿子的朱厚熜也肯定是跟明朝帝位无缘的了。但问题是,在朱厚熜的爷爷明宪宗死后,明朝帝位归了朱厚熜的伯父朱佑樘,也就是明孝宗。而这明孝宗虽然身为皇帝,却只活了35岁就死了,而他死的时候,也只有1个儿子还活在世上,也就是继承了他的皇位的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但这朱厚照却比他父亲更短命,只活了30岁就死了。而且比他父亲更过分的是,他竟然连一个儿子都没有,所以他死之后,并没有子嗣来继承他的皇位,因此这时明朝的皇位就只能从他们爷儿俩的亲戚里去找了。而这时,兴献王朱祐杬唯一还在世的儿子朱厚熜被选中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公元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从安陆州来到北京,很快继承了明朝的帝位,成为了嘉靖帝。而新君继位之后,给刚刚过世的皇帝确定谥号通常都是最先要决定的事宜之一,所以在四月二十七日,嘉靖帝就召集君臣,要给前朝皇帝,也就是自己刚刚过世的堂兄正德帝确定谥号。但因为嘉靖帝并非是正德帝的儿子,所以这些会议除了要确定正德帝的谥号之外,还要确定嘉靖帝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兴献王的地位和封号。在会议上,正德帝的谥号很快就确定了。但关于嘉靖帝父亲的封号,以及嘉靖帝继承帝位的名义,君臣之间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当时,以明朝内阁的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都认为:嘉靖帝由小宗入继大宗,所以就要改换身份,以自己的伯父明孝宗为皇考。也就是说要把他过继给明孝宗,追认明孝宗为父亲,而把他自己生父兴献王的身份变成自己的叔父,以后即使祭祀自己的生父母,也要自称是“侄皇帝”,也就是自称他们的侄子。但这种意见遭到了嘉靖皇帝的强烈反对。他说自己是依据堂兄正德帝留下的遗诏(其实也是杨廷和拟定的)嗣位的,所以自己原本就不是以皇子身份成为皇帝的,因此也没必要在嗣位之后还改换门庭,认伯父为父亲。而看到新皇帝这种坚决的态度,朝中也有了一些大臣支持皇帝的意见,认为嘉靖帝继承的是明朝的皇统而不是明孝宗的皇嗣,而皇统不是必须父继子承的。而双方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争议如此之大,除了涉及嘉靖帝生父的祭祀地位之外,还涉及嘉靖帝生母能否成为皇太后,以及应该以什么礼节迎奉她入京的问题。另外,这还涉及以藩王身份入京继承帝位的嘉靖帝在朝中的威信问题,所以可以说也是事关重大,因此双方也就此形成了激烈对立,期间朝中曾一度有250名大臣一同进言,反对嘉靖帝以生父为皇考。而嘉靖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也曾对数十位反对自己的大臣施以廷杖。最终经过3年多的对抗之后,嘉靖帝一派获胜,杨廷和被削官为民,兴献王被追尊为兴献帝,嘉靖帝生母成为皇太后,而嘉靖帝则称明孝宗为“皇伯考”,也就是仍然将他视为伯父。不过,嘉靖帝当时也没有完全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他父亲虽然被追尊为皇帝,但却没有把兴献帝的牌位放进太庙供奉,而是变通了一下,在太庙旁边专门给他立了个世庙进行供奉。

当时嘉靖帝是接受了这个安排,但在他完全掌控了朝政之后,就又不满足于这种变通的安排了。所以在公元1534年,他又提出了要对明朝的庙制进行改革,目的是通过改革庙制,把自己父亲的牌位也迁入太庙。当时,这个改革的方案是把原来太庙里的九个先帝牌位改成七个,除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外,另外六个皇帝要按照与自己的远近程度决定。那么按照这个方式去排,要把兴献帝列入太庙,就需要自己的六世祖明太宗朱棣的牌位取出位置才够了。但朱棣在明朝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他的文治武功之外,至少在他之后的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子孙这一点就决定了他的牌位确实是不能轻易移出的。所以大臣们在得知朱棣的牌位有可能被移出之后,再次表达了强烈反对。

而这个问题也经过了多年争议,最终嘉靖帝也做出了让步,决定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然后按照礼法,庙号为“祖”的皇帝牌位不能移出太庙,这样朱棣的牌位就留在了太庙,而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则替他老爹被移出了太庙。就这样,朱棣的庙号才在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从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朱棣只是24个藩王之一,为啥那么强?他比建文帝高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是唯一成功的藩王,为何朱棣的历史评价很高,朱棣的实力有多强大

    朱元璋杀死反对分封的人那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还是要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所面临的局面说起了。其实对中国历史有些基本了解的朋友恐怕都知道,中国历史上采用分封制的王朝几乎全都发生过重大的藩王叛乱。比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以及几乎给西晋王朝判了死刑的八王之乱等等。所以在西晋王朝灭亡之后,分封制在中原王朝曾

  • 马皇后好在哪里,为何能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具体原因成熟男人都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皇后为什么看上朱元璋,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为何马皇后到死都不肯原谅朱元璋

    可是,在那么多的女人中,能够得到朱元璋倾心相待的唯有马皇后一人,她是他的发妻,也是他的一生所爱。根据史书记载,马皇后本人相貌并不漂亮,看上去也就是寻常百姓家女儿的面貌,偏偏这样的女子最后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马皇后到底好在哪里,能够让朱元璋钟爱一生?其实,里面的具体原因,成熟的男人

  • 明朝一囚犯,死前留下一首诗,朱元璋听到后大怒,立马处死了狱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霸气的诗日月星辰伴我眠,朱元璋死前写的诗,朱元璋杀尽江南百万兵全诗读音

    我国古代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虽然都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褒贬不一,本质上相差非常大,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得来皇位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出身最低而且知名度最高的明君当属朱元璋,也由于他性格十分多疑,昔日替他挡箭救他一命的大将陈德,后代都被他杀尽。像蓝玉等打天下的大将也是难逃一死。朱元璋出身起点很低,曾

  • 为什么李存勖能大败契丹,宋朝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存勖为啥能大败契丹,李存勖为什么能吊打契丹,李存勖和契丹战争

    李存瑁、李嗣源能击败契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被逼的没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拼死一搏,要不然死翘翘。至于赵匡胤,听取赵普建议采取先南后北政策,拿下了南方大片土地,这时候再想着北上攻打契丹,有了一定顾忌,宁愿拿大量金钱购买燕云十六州,也不愿意和契丹开战。以两人的境况我们可以知道,李存瑁、李嗣源没啥资本

  • 封神中,女娲惩罚纣王,并非纣王题诗亵渎,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伊始,就发生了一件怪事。封神演义中的殷商天下,在纣王七年以前,还是“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好得一塌糊涂,唯独到了纣王七年以后,局面便变得有点糟糕,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源于一桩题诗亵渎案。说的是纣王七年三月十五,女娲圣诞之日,纣王应首相商容奏请,前往女娲宫降香祈福,就

  • 商纣王是最后的一位人皇?周武王出卖人族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纣王简介,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武王是纣王的臣子吗

    1、商周之战其实从本质上说,商朝和西周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两个奴隶主集团之间的战争。不论是商朝还是西周,本身都是奴隶主国家。商纣王和西周武王,本身也是维护奴隶主制度的。至于网上鼓吹商纣王是废除奴隶制的先驱,那更是无稽之谈。因为根据西周初年出土的青铜器情况来看,西周初年的生产水平尚且无法催生封建生产关

  • 商朝灭亡后,商朝后人都去了哪里?怎么影响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朝灭亡后的后人现状,商朝灭亡后人都有哪些,商朝后人分布

    纣王之子的反扑在这里首先说明一点,本文不涉及所谓“殷人东渡美洲”的相关内容,因为针对这种说法,桃花石杂谈曾经专门写过多篇文章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桃花石杂谈参阅那些文章。其实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在商朝灭亡之后,商人遗民仍然大量存在,而且仍然有相当强的实力。另外,根据上古时代中原“二王三恪”的

  • 秦昭襄王明明奠定了灭六国的大势,可为何灭六国还要30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昭襄王收复赵国了吗,秦昭襄王消灭六国兵马,秦昭襄王时的秦国势力

    [var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秦昭襄王在位的历史时期,那么,“决胜时代”最为恰到好处。这是因为,秦昭襄王之后,山东列国虽然力图振作,但是其国力却与秦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秦昭襄王死后秦国已经到了远迈山东六国的地步,可即便如此,秦国也没能迅速的荡平六国。后世的秦国君主,面对日薄西山的山东列国,

  • 春秋时期的鲁国,为何能延续到战国中晚期,硬抗压力790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鲁国简介,春秋时期鲁国的实力,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历史

    [var1]历史的时针到了战国时期后,在泗水流域存在着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因其所在地域又被史学界称为“泗上十二诸侯”。而在这些诸侯国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诞生了孔子的鲁国。历史上的鲁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的存在。这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天下格局重新洗牌之后,鲁国依然存续于天下,并且一直延续到战国的中晚

  • 他是战国贵族,位列四大公子,坑了亲哥换来名声显赫却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四公子的黑历史,战国四公子谁最强,历史上真实的战国4公子

    [var1]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许多王室贵族开始大肆招募名人贤士,其中也不乏蹭吃蹭喝的庸碌之辈。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史,门客三千的盛况也就只能在先秦时期出现,人们在喜欢招纳贤客的贵族中,排出了四个名气相当的贵族,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和平原君赵胜。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位,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