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神剧”在观众中的口碑极高,整部电视剧用一种恢弘的历史眼光,细节的窥探了晚晴到民国一段历史的各种因由。就我们今天要谈的李鸿章而言,电视剧并没有一味地展现李鸿章签署卖国条约的片段,它而是用历史的眼光,更加客观地再现了李鸿章的一系列境遇,并立体的还原了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个人的处事风格,为人底线。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缘故,汉臣有机会组建自己的军队,其中尤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最具实力。而由于三人中李鸿章年龄较小,所以他成为了这批重臣的代表人物。电视剧中展现了李鸿章的眼界和智慧,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分析到日本对中国的威胁,为此他极力的要求组建北洋舰队,但是在北洋舰队组建之后,军费和慈禧太后的寿宴产生了冲突。
这时候作为清朝大臣的李鸿章该如何是好?他游弋在慈禧太后和北洋舰队之间,眼看着加强北洋舰队实力的机会被错过。除此之外,李鸿章还要应对朝廷中如翁同龢之类的守旧派,还要应对慈禧太后身边的大总管。试问一个将国家危亡的重担挑起的人,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如何发挥出他的作用呢?
李鸿章虽然是晚晴的重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决策者,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凡人。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李鸿章和那段历史是相互影响的,李鸿章在如此的阶段,能够扛起如此的重任,已经实属不易。为何要签署《马关条约》?是李鸿章主观的意愿吗?是因为甲午中日海战失败所导致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署,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实力不足造成的。
甚至包括镇压太平天国,镇压义和团这些农民起义,这些都与李鸿章的立场有关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李鸿章不做这些工作,不签署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便不存在了吗?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是历史的必然,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能够改变。而且就李鸿章而言,他本可以不去签署这些协议,但是他要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