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最终能否取得天下?

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最终能否取得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16 13:56:31

[var1]

由于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让人几乎看不到获胜的希望,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仍然未能击败曹魏,蜀汉最后倒是被曹魏给灭了,所以不少人都质疑诸葛亮的北伐,认为诸葛亮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若诸葛亮不北伐,蜀汉国力至少还比较强,能够多扛一阵,要是蜀汉再去全力开发西南,增强实力,到时候蜀汉将会更加强大!等到中原生变时,蜀汉再挥军北伐,大可以一举击败曹魏,统一天下!

不得不说,上述的幻想确实非常诱人,但幻想终归是幻想,是无法成功实现的!如果蜀汉不北伐,而是全力开发西南,将会出现以下三个恶果,导致蜀汉快速灭亡!

一、蜀汉众人失去斗志

蜀汉这个国家的存在基础,其实就是为了匡扶汉室!这是一群有信念,有理想的人建立起来的国度,蜀汉的统治者及上层官吏,基本都是外来之人,他们毕生的梦想就是壮大蜀汉,北伐曹魏,匡扶汉室,若没有了这个信念的支持,这群人很快就会丧失斗志,彻底沉沦!

蜀汉只有一州之地,而且经历了夷陵之战后,蜀汉损兵折将,流失了大量的人才,使得蜀汉实力进一步削弱,国家陷入混乱之中。按照正常人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蜀汉,几乎已经有了亡国之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诸葛亮竟然成功地稳住了局势,而且没过几年就恢复了蜀汉的国力,并拉起了一支军队,开始北伐,把曹魏打得一愣一愣的。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var1]

很多人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丰功伟绩,是因为他的能力非常强!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除此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能重新将蜀汉拉回正轨,还在于蜀汉的大部分精英官吏,都非常支持他,因为他们都想尽快把蜀汉稳定下来,强大起来,开始北伐曹魏,匡扶汉室!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大批人的支持,所以诸葛亮才能迅速地稳定局势,才能数次发动北伐之战,若无这些人的支持,诸葛亮根本不可能稳定蜀汉,北伐曹魏!

说白了,“匡扶汉室,北伐曹魏”乃是蜀汉的立国根基,存在价值,若没有了这份价值理念,那么蜀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蜀汉将会人心离散,逐渐沉沦下去,最终被曹魏迅速灭亡!蜀汉的最终覆灭,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诸葛亮活着时,团结人心,大家一致北伐,使得蜀汉政权高效运转,大有欣欣向荣之势。等到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等人开始逐渐妥协,并不将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作为首要目标了,于是蜀汉内部开始陷入混乱。发展到后面,大家安逸日子过惯了,都不想再打仗了,以至于《仇国论》这种书籍,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蜀汉内部!

《仇国论》是谯周写的文章,其中心思想就是曹魏比蜀汉更加强大,蜀汉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所以蜀汉没必要再执意北伐了,还不如放弃打仗,还老百姓一个安宁,大家开开心心的过日子,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var1]

《仇国论》这种文章,简直就是在动摇蜀汉的基础,完全是在蛊惑人心,若蜀汉不北伐,安心和曹魏拼发展,它怎么可能发展得过曹魏?最终两国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蜀汉岂不是在坐等灭亡?这种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但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已经逐渐地抛弃了“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理念,以至于不少人都非常认同谯周的观点,甚至蜀汉内部的不少官员,都赞同这种看法,发展到后面,连名将廖化都反对北伐了,可见谯周这种观点,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也正是因为《仇国论》的出现,正是因为谯周这个观点的大行其道,直接导致蜀汉后期,人心沦丧,大家都失去了抵抗之心,都不愿意再继续打下去了,以至于当邓艾杀入蜀汉腹地后,基本没怎么遇到激烈的抵抗,而刘禅见人心不在,也选择了投降,就这样,蜀汉最终轻易易主!要知道,当年刘备打益州,那可是耗费了三年时间,动用了诸多天才人物,哪知道邓艾打益州,仅用了区区数月,可见蜀汉后期的人心,崩坏成什么样了!

总的来说,若蜀汉不北伐曹魏,而是全力开发西南,那么蜀汉的结局,必将是快速灭亡!蜀汉的立国基础便是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也正是靠着这个信念,蜀汉才能团聚一大批的人才,大家都是靠着这个信念吊着一口气,若没有了这个信念,蜀汉的人心将会快速沦丧!享受生活谁不会,等到蜀汉精英都不想打了,开始享受了,那么蜀汉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蜀汉后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魏军一到,蜀军都不会多做抵抗,直接就会选择投降!

[var1]

二、西南地区不好开发

自古以来,西南地区都是山高林密,缺乏平原,不利于耕种,所以当地的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中原地区,这也导致当地民众都比较穷。而穷苦地区,要想维持生存,必须得有彪悍的作风,所以自古以来,西南地区的民风都非常彪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不然任何人都会来欺负你!

西南地区贫穷、道路不便、民风彪悍,这三大特点,足以使得中原王朝对此望而却步!蜀汉若想不开,准备拿西南地区开刀,去大力发展西南地区,那么它必定会被快速地拖死!当地贫穷,蜀汉想去开发,必定需要耗费自己内部的物资,而当地又是山路,必定要损耗大量的粮草,这一点可以参考诸葛亮北伐时期的粮食损耗。另外,当地民风彪悍,可不一定会和蜀汉好好合作,虽然蜀军装备精良,可架不住人家跟你打游击啊,所以蜀军完全有可能被拖死在西南地区!

事实上,开发西南这个选项,诸葛亮也是考虑过的,当年诸葛亮南征南中,就是在变相的开发西南!只不过诸葛亮的开发,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想象中的开发,是要在西南地区搞建设,而诸葛亮的开发,是在西南地区搞掠夺!

诸葛亮的南中之战,击败了所有敢于反抗蜀汉的势力,然后又团结了一批愿意和蜀汉合作的势力,让他们当自己在南中地区的代言人。这样的话,诸葛亮只需要向这些势力收税,而不需要在当地屯住大量的士兵,减轻了自己的损耗。而当地势力也乐于和诸葛亮合作,一方面他们可以随意压榨当地百姓,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蜀汉的背书,不用担心蜀军的进攻!

[var1]

可以说,这种模式远比在当地搞建设更高效!据史书记载,诸葛亮通过这种模式,从南中地区得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甚至还得到了不少的兵员,王平所率领的无当飞军,就是南中夷人组建的!

总的说来,蜀汉若全力去开发西南,很可能把自己给拖死在当地,根本无法使蜀汉变得更强!相反,像诸葛亮采取的那种收税模式,直接通过代言人从南中获取矿产和人口,这其实更加高效,更加有利于蜀汉的发展!

三、益州本土势力做大做强

蜀汉属于外来政权,他们的统治阶级是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在这种统治模式下,益州本土势力其实是被打压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益州本土势力其实并不想北伐,因为那需要他们出人出力!若蜀汉不北伐,那正好符合益州本土势力的意愿!

益州本土势力虽然短时间内遭到打压,但他们并不甘于现状,原本还可以通过北伐转移益州本土势力的目光,削弱他们的实力,现在不北伐了,益州本土势力将会愈发强大。而蜀汉的那些精英,本来就是外来人员,既然蜀汉不北伐了,他们无法对外扩张,那就只能待在蜀汉,这势必会激发他们与本土势力的结合,最终形成利益结合体。到时候益州本土势力将会越来越强,蜀汉根基会被逐渐渗透,刘禅也会迫于形势选择妥协,整个蜀汉进入享乐的状态,最终被曹魏一击即灭!

[var1]

结语

总的来说,若蜀汉不北伐,而是全力开发西南,静待中原生变,不仅无法统一天下,而且有极大可能提前灭亡!其一、若蜀汉不北伐,那么蜀汉的人心将会彻底沦丧,再也没人愿意为蜀汉而战了;其二、若蜀汉全力开发西南,不仅无法壮大蜀汉,反而有可能把自己拖死在西南;其三、蜀汉不北伐,便给了益州本土势力做大做强的机会,到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架空刘禅,带领蜀汉投降,毕竟对益州本土势力来说,曹魏统治其实更好,因为曹魏远离益州,需要大力倚重本土势力,以达到和平统治的目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古代最神秘的一个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苏秦张仪孙膑都是他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与张仪孙膑谁厉害,苏秦张仪和孙膑是一个时期的吗,苏秦和张仪孙膑

    [var1]鬼谷子最为厉害的是,他培养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奇才,只要经过他的指点,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鬼谷子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却有能力让天下翻天覆地。据历史记录,孔子的门下弟子也不过是72贤人,鬼谷子门下就有将近500个精英之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学识渊博,在历史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很多事将帅之才,比如历史

  • 管仲用一妙计灭楚,不费一兵一卒不杀人,如今美国视其为制胜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公伐蔡为啥管仲伐楚,管仲一粮灭四国的故事,管仲怎么对付楚国

    《孙子兵法》中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战争是为了夺取胜利的手段,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一旦开始,不管成败如何开战双方都势必会有伤亡,因此只有不战而胜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高境界,而这也就更加考验将领的谋划和智慧了。01管仲作为齐国名相,有着极为出众的谋略

  • 山东出土一份古竹简,内容颠覆围魏救赵历史,专家:难怪庞涓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救助被魏国围困住的赵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齐国通过围困住魏国,断了魏国的粮草等重要资源,导致魏国退兵,放弃了对赵国的围困政策,从而齐国救出了赵国,后来,有很多大将采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把其中的围困变为了后方拦截,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

  • 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章邯为什么打不过刘邦,章邯和刘邦的关系,章邯为何投降刘邦

    这次战役,对于败者章邯将军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点。章邯,字少荣,秦始皇统治时期助秦灭六国,得统一。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断延续即将没落秦朝的生命的关键,只可惜最终也没能让秦朝复兴。[var1]激怒百姓,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秦二世变本加厉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宫。百姓

  •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春秋和战国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春秋与战国有什么不同

    我特意收集了各种资料,旨在告诉他,关于历史朝代的划分从来都不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比如他说的这种四分唐朝法,其实是明代的一个文人为了划分唐朝的文学风格,做了如此划分,后人研究唐诗都采取这种四分法。其实,简单粗暴一点,唐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绝对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究竟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

  • 秦始皇的陵墓,还有哪些隐藏的秘密,《山海经》原本也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什么秘密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带领大军再一次进行了浩浩荡荡的东巡,这一次东巡非同一般,秦始皇好像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信息,好像真的找到了长生的秘密。抵达蓬莱之后,秦始皇在蓬莱海边发现了一具尸体,实体的背面还用铁链禁锢着,并刻着几个大字:夏禹时因罪而逐蓬莱。[var1]当时的蓬莱、瀛洲、方丈,被认为是连接天界的地

  • 三国争霸如果发生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吴国的实力能否碾压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魏吴争霸,魏国和吴国的首领是谁,三国争霸历史发展规律

    然后以现在与魏国所重合的省份与吴国、蜀国所重合省份进行对比,详细点说,魏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湖北、江苏和安徽长江以北的地区。蜀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吴国主要重合的省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

  • 此人祖上是齐国皇室,曾给刘志丹当参谋长,为何主动离开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里要说一下,第五伯昌中的“第五”乃是齐国皇室的一个分支姓氏,事情还得追溯自汉高祖时期,当时汉高祖初定天下,为了控制大家族的势力,汉高祖将六国后裔迁徙到了汉中,当时齐国田姓也在其中。田姓迁到关中之后,由于家族势力太大,汉高祖刘邦对他们很不放心,于是将之按照门第顺序分成了“第一”到“第八”

  • 杀神白起:为秦国四处征伐,一生杀了一百万人,却被主君下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杀神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杀神白起高清壁纸,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杀神白起

    唐代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役成功的背后,牺牲的兵卒性命不知几何。历数古今中外历史,恐怕对此最有感悟的,当是战国名将白起。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诸子百家之中兵家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