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喜欢小姨子的皇帝,康熙娶了多少姐妹花,她们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最喜欢小姨子的皇帝,康熙娶了多少姐妹花,她们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51 更新时间:2024/1/25 16:01:27

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也是男人,也会有这种情怀,不同的是他有把幻想变成现实的能力,把喜欢的姐妹花统统纳入后宫。

史料中有记载的,康熙的后宫里共有四对姐妹花:

孝诚仁皇后与平妃

孝诚仁皇后就是康熙的发妻、大名鼎鼎的赫舍里皇后,康熙一生最钟爱的女人,但凡讲康熙的影视剧都离不开对赫舍里皇后的描述,的确,这是个让康熙追忆了一生的女人。

赫舍里皇后出身名门,是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顾命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因为索尼家族的原因,孝庄力主让她入主中宫,因其叔父索额图帮康熙坐稳了皇位,康熙对她也是宠爱有加。

大婚之后,端庄贤惠的赫舍里皇后用人品赢得了康熙的真爱,只可惜佳人早逝,在生下嫡次子胤礽后便撒手人寰,康熙出于对赫舍里皇后的追思,将胤礽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将其立为储君。

赫舍里皇后去世六年后,她庶出的妹妹应召入宫,也就是后来的平妃,平妃入宫时只有十岁左右,起初并未侍寝,只是以贵人的待遇养在宫中,算是预备役,四年之后就连升两级晋妃位,与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并列为康熙早期五妃,年纪小、资历浅的平妃,出身却是最高的。

她能在后宫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她的出身以及借了姐姐的光。可惜也是未能留下子嗣,于康熙三十五年去世,不到三十岁的大好年华。

孝昭仁皇后与温僖贵妃

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在康熙大婚时也是皇后的热门人选,赫舍里皇后最大的对手,不过孝庄不满于遏必隆两边倒,决定拉拢索尼家族,才选了赫舍里皇后。

落选的钮钴禄氏,在康熙大婚的同年入宫为妃,钮钴禄氏腹有诗书、能够览史披图,与康熙有共同语言,深得康熙倚重,所以在赫舍里去世三周年后被立为皇后,可惜只当了半年的皇后就病逝了。

孝昭仁皇后的离世也让康熙伤神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孝昭仁皇后去世三年后,她的妹妹钮钴禄氏被立为贵妃,是清朝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她是八爷党成员十阿哥胤的生母,雍正登基后清算八爷党,杀了老八老九,却放过了老十,一方面是老十资质一般不足为惧,更重要的钮钴禄家族树大根深,雍正也需要拉拢。

孝懿仁皇后与悫惠皇贵妃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是康熙的嫡亲表妹,康熙二十年,也就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去世三周年后,佟佳氏晋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之权,两任皇后的相继离世对康熙打击很大,所以一直没有将佟佳氏转正,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入膏肓,康熙为了给她个安慰,封她为后,封后第二天佟佳氏就去世了。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入宫很早,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32岁的她被封为贵妃,当时三位皇后以及温僖贵妃都已经离世,佟佳氏虽未贵妃其实已经是后宫之首,晚年曾抚育过少年弘历。乾隆八年,以76岁高龄去世。

宜妃与郭贵人

宜妃就是热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女主的原型,历史上宜妃郭络罗氏是康熙早期嫔妃之一,也是最受宠的嫔妃之一,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以及十一阿哥胤禌的生母。

宜妃出身不算高,却是受宠最长久的女人,进宫之初未生子就入一宫主位,康熙晚年,宜妃多病,康熙体恤她特许见驾不跪,眷顾颇深。

康熙去世后,雍正因为憎恨其子胤禟,迁怒于她,让他在胤祺的府邸养老,所有尊封都没有她的份。

其妹妹郭贵人也是康熙妃嫔,不过位份低,又无子嗣,没什么记载,只是证明有这么个人罢了。

纵横觉得,如果纯粹从欲望角度说,康熙钟爱小姨子,喜欢姐妹花,也未免有失偏颇,将这么些姐妹花纳入后宫肯定是有出于满足欲望的因素,都是姐姐受宠,之后才纳了妹妹,更多的是姐姐去世了,康熙为了弥补心中空虚,从其家族中又挑选个替补。

或者可以理解为姐妹两比较像,都是符合康熙口味的菜,所以才都收入囊中。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姐妹花都出自名门望族,古代皇帝娶妻纳妾都是一种政治联姻,皇帝也需要各大家族的支持,以赫舍里家族来说,康熙娶了赫舍里皇后,成就了与索尼父子的联盟,赫舍里皇后去世后,联盟的纽带就断了,所以康熙选了平妃继续充当联盟的纽带,这也是为什么十岁出头的小丫头片子能与康熙四妃平起平坐的原因。所以康熙娶小姨子,也是有深远的政治用意的。

更多文章

  • 康熙治国的柔性之道,三招解决,满汉朝臣之间的所有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的治国水平,康熙的主要政策,康熙治官理念

    为了收拢人心,稳固朝廷,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康熙采用柔性之道,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废除三大弊政,拉平满汉品级康熙继位之后,就开始采用笼络手段,修订了“圈地”、“逃人”、“投充”这三个对汉族人具有压迫性的法令。满清入关之后,就开始大肆的修建农奴制庄园,在北京外交五百里范围之内,实行圈地运动。根据有关资

  • 清朝最富有的人,留下千亿资产,子孙至今都是亿万富翁,不是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珅是清朝最有钱的人吗,清朝谁最有钱,清朝中国最有钱的人

    大致的意思就是和珅的积蓄比得上一个国家二十年的税收,和珅只所以这么有钱,主要还是因为贪,但在清朝当中,还有一个后来居上的人,他的财富能够比肩和珅,但他比和珅要聪明得多,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不论他在外交史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但李鸿章绝对是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人物,根据梁启超的

  • 洪秀全死后太平军仍顽强作战,为何遗体被炮击后,太平军顿时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平军为何离开洪秀全,洪秀全对太平军的影响,洪秀全太平军成功没有

    清军统帅曾国藩亲自下令,将其尸体挖出,并焚烧成灰,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说已经是毁尸灭迹了。然而曾国藩还不满意,他又下令将洪的骨灰塞进大炮,随着一声炮响,骨灰伴随着火药的燃烧射向天空,不知去向,这便是更狠毒的“挫骨扬灰”。从曾国藩对洪秀全尸体的处理来看,他是非常恨对方的,然而他这样做,就单纯是在表达恨意

  • 清朝的女人怎么都那么丑?清朝妃子的长相真心不敢恭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最丑的妃子,清朝妃子真实的长相,为什么清朝的妃子长得很丑

    现在再翻看一些清朝后妃的老照片,不得不说有些简直就是辣眼睛。骨瘦如柴的有,丰满肥胖的也有,就是很少有美到正正好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光绪帝的瑾妃,大家感受一下,脖子粗的都跟头一样了,虽然看起来挺有福相的。不知道光绪帝每日面对着长成这样的妃子,得有多郁闷,估计也没有什么心情沉迷于女色了。

  • 她出生时光绪刚刚即位,活了122岁,常吃的食物,我们却难以下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光绪皇帝饮食,老宫女讲光绪的故事,光绪传奇故事

    药王孙思邈就是长寿之人,他的年龄很有争议,在纪晓岚编写的《四库全书》当中说是101岁,但根据黄竹斋《医仙妙应孙真人传》记载,年龄又是165岁,这相差了50多年,虽然有着各种争议,但长寿是肯定的,从现代医学来讲,长寿并非梦想。1875年2月25日,光绪帝登基,就在4天前,法国亚耳人,雅娜·卡尔曼特(詹

  • 清朝最后的荣光,出动军舰打得此国签不平等条约,还得到巨额赔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有原件吗,清朝战争战舰,清朝所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晚清时期,英国也是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各国趁火打劫,当时几乎只要是个国家,都可以将清朝当作砧板上的鱼肉,但清朝也有“强势”的时候,这起事件还得从“托雷翁惨案”讲起。托雷翁城是墨西哥北部的一座城市,在19世纪之前,托雷翁城并没有什么华人,但19世纪之后,墨西哥总统为了改变托雷翁城的经济状态,改变了移

  • 年羹尧被贬杭州,却仍是大摆排场,一个人的性格果真无法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被贬全过程,年羹尧为何宁死也不愿低头认错,年羹尧的悲惨生活

    不过年家能人辈出,年羹尧的父亲,就曾当过湖广巡抚,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但是年羹尧后来的成功,并不是完全因为父亲的提携,而是像普通人家子弟一样,先走科举,然后被皇帝赏识,并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往上爬升的。事实上,年羹尧的成就,远远超出他的父亲,最鼎盛时期甚至被封为一等公。年羹尧是典型的少年得志,

  • 清朝妃嫔为何要穿走不稳的“花盆底”?不仅为美观,更可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妃嫔吉服图解,清朝宫廷侍女也穿花盆底鞋,清代宫廷后妃真实着装

    近年来,清宫剧层出不穷,其中后妃和格格们都要穿一种形似花盆的“厚底鞋”,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就有一幕,出身民间的小燕子因为穿不习惯这种“花盆底”,结果在乾隆皇帝和皇后面前摔了个四脚朝天,可谓丢尽了脸面。这种“花盆底”类似于如今的厚底鞋,但又不像厚底鞋那样平稳安全,穿上后不仅没法“健步如飞”,反而行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就亡了,剩下的债咋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丑条约的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到哪年结束,辛丑条约赔款怎么付的

    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让慈禧做了一个更加大胆决定,她要向全世界开战,她借助义和团势力对抗洋人,而且慈禧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但她没有意识到清朝跟八国之间的差距。当清军一败再败,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慈禧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她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流亡期间,为了表决自己议和的决心,特地

  • 此国是清朝最后的藩属国,1947年仍在进贡黄金,现立法保护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给清朝进贡的最后一个国家,清朝进贡物品一览表,国际承认的清朝藩属国

    朝贡国也称为属国,属国的设置开始在战国时期,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汉书》卷六《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藩属国从强汉开始就在发展,知道清末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在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