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统帅曾国藩亲自下令,将其尸体挖出,并焚烧成灰,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说已经是毁尸灭迹了。然而曾国藩还不满意,他又下令将洪的骨灰塞进大炮,随着一声炮响,骨灰伴随着火药的燃烧射向天空,不知去向,这便是更狠毒的“挫骨扬灰”。从曾国藩对洪秀全尸体的处理来看,他是非常恨对方的,然而他这样做,就单纯是在表达恨意吗?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
把洪秀全“挫骨扬灰”,是恨意的直接体现
太平天国前期势力很强,曾迫得清军节节败退,即便后来由曾国藩的湘军上阵,也打得很吃力,湘军子弟兵,就有不少命丧太平天国义军之手。因此无论曾国藩本人,还是湘军的将士们,无不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尤其是对于洪秀全这个人,更是恨不得生啖其肉。当初他们攻陷南京的时候,最希望做成的事,就是活捉洪秀全以告慰阵亡战友。
但很可惜,洪秀全已去世一个多月,由于当时正是夏天,气温比较高,尸体挖出来时,据说已经腐烂得只剩下一小部分肉了。如此一来,“生啖其肉”肯定是下不了口了,为了表达恨意,就只能将其焚烧成灰,也就是不给他留下全尸,甚至连灰也不集中留下来,而是用大炮打散,用“挫骨扬灰”将恨意表达到极致。
曾国藩以儒者自居,若无必要,绝不会如此狠毒
虽说对太平天国以及洪秀全抱有极大的恨意,然而曾国藩对洪秀全尸体的处理,在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
就算战场上是敌对的一方,人死之后,一了百了,不留全尸已经是极大的惩罚了,又何必再去“挫骨扬灰”呢。要知道,即便是十恶不赦的董卓,被他的政敌干下去之后,也不过就是落得个暴尸的下场。更何况,曾国藩又以儒者自居,其心肠之狠毒,怎么可能比历史上的那些奸雄、枭雄更甚呢?原因就在太平天国运动的“特殊性”上。
“挫骨扬灰”,除了表达恨意,更是毁灭太平天国余部的信仰
其实曾国藩这样做,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毁掉太平天国余部的信仰。
这场运动,并非一般的农民起义,它是有“宗教信仰”的,而且还是外来的宗教,即由洪秀全亲创的“拜上帝教”,这是根据基督教的教义杜撰而生的一种宗教,具有“一神性”,与中国传统的宗教很不一样。
基督教里的耶稣,就是在死后又“复生”的,由它衍生而来的拜上帝教的信徒,就会对洪秀全持同样的看法,认为他也会像当年耶稣那样,死而复生。正因如此,洪秀全虽死,却不会真正动摇太平天国余部的信仰,只要洪秀全的尸体还在,他们就会抱有希望,认为终有一日,这位“上帝之子”会复活,并指引他们继续战斗。
所以说,曾国藩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表达恨意,更是为了剿灭太平天国余部对于“洪秀全复生“的幻想。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惜做得比古之奸雄更为狠毒,不但不给洪秀全留全尸,还要更进一步将其挫骨扬灰,用这种中国人眼中最为极端的惩罚方式,彻底地浇灭太平天国余众心中的独特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更顺利并更彻底地平息这场农民起义。
参考资料:
《清史稿》《太平天国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