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妃嫔为何要穿走不稳的“花盆底”?不仅为美观,更可方便皇帝

清朝妃嫔为何要穿走不稳的“花盆底”?不仅为美观,更可方便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4/1/21 6:02:24

近年来,清宫剧层出不穷,其中后妃格格们都要穿一种形似花盆的“厚底鞋”,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就有一幕,出身民间的小燕子因为穿不习惯这种“花盆底”,结果在乾隆皇帝和皇后面前摔了个四脚朝天,可谓丢尽了脸面。这种“花盆底”类似于如今的厚底鞋,但又不像厚底鞋那样平稳安全,穿上后不仅没法“健步如飞”,反而行动颇为不便。再加上受限于用料和做工水平,满清妃嫔、格格和福晋们可是没少遭罪。然而即使如此,清朝上层依旧推崇“花盆底”,这又是为什么呢?

“花盆底”,全称为“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期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这种鞋子通以木料为底,鞋底高5~10厘米,最高可达2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因其落地踩下印痕特别像马蹄,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马蹄鞋”。也许有人要问,满族没入关之前,是传统的游牧民族,无论男女都会骑马,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既然要经常骑马,满族妇女就不可能穿这种奇形怪状的花盆底鞋。事实上,旗鞋的发明产生要“归功”于民间传承千年的缠足陋习。

缠足之举始于北后期,在南宋开始流行于天下。由于古代男子喜爱三寸金莲,女性一般从四五岁起就开始缠足,直到长大后骨骼被裹到定型,缠绕的布带才会被解开。古装剧中,娘娘和贵妇们之所以走路都需要奴婢下人扶着,除彰显她们尊贵的地位之外,更多的还是有客观原因——那“三寸金莲”实在不便于行走。古人见此曾感叹道“腰肢只怕风吹倒”,意思就是有着“三寸金莲”的女子“楚楚可怜”,风一大似乎都能把她们吹倒,男子看了才会甚是喜爱。

清朝入关后,满族女子们看到汉人推崇小脚,便对汉人女子小脚走路姿态产生了喜爱之情,陆续有人效仿汉族妇女裹脚。然而满洲男子对此似乎并不喜欢,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等人都曾专门下诏严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擅自缠足者流三千里。为了不缠足也能走出汉族妇女的小脚姿态,“花盆底鞋”便应运而生。这种鞋底很高的鞋子,完全可以遮住满洲女子的大脚,非常简单的就能达到不需要裹脚也有“小脚”的走路姿态效果。

除此之外,“花盆底鞋”的产生还有一种说法。传说中满族先民们打仗时曾遇到了一片泥塘,就在人们不知如渡过时,有人提议大家在鞋子上绑上高高的树杈子,学塘中白鹤的姿态踩过去,最后他们果然顺利地通过泥塘,取得战争胜利。为纪念这一举动,“花盆底鞋”也就因此保留下来。不过也有专家考证指出,旗鞋的存在也有现实意义,那就是能够方便皇帝——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终日忙于政务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将嫔妃们的样貌全部记住,不同样式的“花盆底鞋”于是就发挥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宫中妃嫔为彰显自己身份的尊贵,通常会把脚上的“花盆底鞋”包装精美,在上面点缀以各类刺绣、雕刻、串珠等,甚至还在鞋尖上挂着小穗子,外形非常多样。再加上旗鞋只有中青年女子才穿(老年满洲妇女多穿平底鞋),所以不同等级和地位的嫔妃们,她们穿的鞋子截然不同。清朝皇帝要是忘了爱妃的身份和地位,只需要看她穿的鞋子,就能很快反应过来。当然,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其实还有好几种,但皆为民间传说,具体详情已不可考究,故不再赘述。

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考》

更多文章

  • 《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就亡了,剩下的债咋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丑条约的赔款还清了吗,辛丑条约赔款到哪年结束,辛丑条约赔款怎么付的

    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让慈禧做了一个更加大胆决定,她要向全世界开战,她借助义和团势力对抗洋人,而且慈禧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但她没有意识到清朝跟八国之间的差距。当清军一败再败,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慈禧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她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流亡期间,为了表决自己议和的决心,特地

  • 此国是清朝最后的藩属国,1947年仍在进贡黄金,现立法保护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给清朝进贡的最后一个国家,清朝进贡物品一览表,国际承认的清朝藩属国

    朝贡国也称为属国,属国的设置开始在战国时期,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汉书》卷六《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藩属国从强汉开始就在发展,知道清末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在甲午

  • 康熙在位61年,能成为历代皇帝中的“千古一帝”,靠的就是这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康熙能称为最伟大的皇帝吗,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第几代皇帝

    有人说,康熙之所以成为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主要是因为他登基时间早。这可以算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止这个原因,在中国历代422位皇帝中,12岁以下就登基的皇帝达42位之多,却没有一个像康熙皇帝一样长久在位的,因此说,康熙皇帝能成为皇帝中的一哥,定然有他的独到之处。笔者以为,康熙皇帝正是凭借下面这两个字,成

  • 长沙老教师发现祖传清朝木箱,专家闻讯赶来,揭开一盛世家族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旧木箱,晚清金丝楠木木箱,清朝时期老箱子图片

    至于“盛唐”主要讲的就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代也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国家经济昌盛,因此有了“盛唐”一称,而李氏子民更是遍布天下,但由于唐代末期战乱,许多李氏子民都隐姓埋名,在湖南长沙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60多岁的李克明是一位退休教师,某一天他在老家清理叔叔房间时,在废弃很久的杂物堆发现了一个

  • 关于民国北洋时代的9条冷知识,你知道多少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民国北洋时代,民国时期的七个冷知识,民国四大冷知识

    2、民国北洋时期施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国家政务主要是由内阁处理,国务总理的实际权力不亚于大总统。北洋时代一共出现了40任总理,各总理的平均任期不到5个月。可见北洋时期政局之混乱,内阁总理因为负责各项具体事务,责任大、实权小,经常成为矛盾中心,很难干长久。 3、民国北洋时期有国会,分为参议院、众议院

  • 李莲英怀恨给李鸿章上“眼药水”,慈禧大怒:你少在我面前挑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由北洋水师大阅兵引发的悲剧正在上演,醇亲王在阅兵现场感性而发的一首诗,被人举报给了慈禧太后,从而引来了杀身之祸。慈禧太后一句:“北洋水师什么时候变成你们哥儿俩的啦?”一句话就吓瘫了醇亲王,醇亲王争辩几句后,“嗷”的一嗓子瘫倒在地,不久后便一命呜呼。那么醇亲王之死,给朝廷局势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慈禧

  • 两江总督顿顿白菜,官服打补丁,雍正看后:将他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两江总督,雍正年间的两江两广总督都有谁,清朝雍正时期的两江总督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寒夜有怀》我国古代由于监管体系不够严格等原因,吏治非常差,哪怕是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也只是贪官污吏相对较少罢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变得富强,是绝对不能允许贪官污吏横行于世的,否则国家迟早会被这些人弄崩。在这样的基础上,历史上

  • 革命先驱黄兴42岁因病离世,留下5子3女,如今过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70年代黄兴,黄兴生平简历,辛亥伟人黄兴

    但革命是曲折的,只有尝尽失败才能成功,孙中山和黄兴也是经历沧桑,推翻了清廷,开创了新时代,在这次革命当中,宋教仁、孙中山都赫赫有名的领袖,然而黄兴却严重的被时代低估了。孙中山以理想为主,黄兴主张“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因此就有了孙中山的理想,黄兴来实现一说,两人也是合称“孙黄”,黄兴是湖南省

  • “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啥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怎么过夏天,乾隆最热夏天照片,乾隆八年最热的一年

    01乾隆八年,最热夏天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都是称赞。他在位时期,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使国家蒸蒸日上,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特别是在乾隆八年时期,整个国家内外和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老百姓都表示:“真好啊,何其有幸可以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

  • 鳌拜执掌四十万雄师,面对康熙的诛杀咋不发难?专家:看他效忠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几岁灭鳌拜,康熙王朝擒拿鳌拜的背景音乐,除鳌拜的全过程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为君王分忧最后功成身退大概是古今人臣最高的理想。然而历史上很多君王却是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的主,权势过大的下属大多都是遭遇了鸟尽弓藏的命运,实在令人惋惜。01在金庸老先生所著的小说《鹿鼎记》中,鳌拜早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人物,覆灭了庄家,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