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放沙子,乾隆对他称赞有加,百年后获得世界肯定

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放沙子,乾隆对他称赞有加,百年后获得世界肯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21 2:40:34

比方说虽然是满洲正红旗人,可是也没享受到滔天富贵,因为他3岁时母亲因为生弟弟难产去世,9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

这样看来他真的是从一穷二白走上人生巅峰的典型人物,怎么着也能算一个小说男主了,只是后来大家也知道了。

而这一部分是根本不可能忽略的真实,也是坤的原罪,那就是贪婪。

和坤在点满当官的一些基础技能,诸如语言、才学、武力之后参加科举,一击即中,公元1773年当上了布库。

布库就是“掌受诸道输纳之布,辨其名物,以待给用”,每当各地进贡布匹,或者宫中采购布匹,以及发放布匹时,都有他的身影。

而这个职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非不容易,好像不需要跟金钱打交道,但其实来来往往都是开销。

和坤就是在这个时候成功获得了他一生中最大,也是最精通的技能,也就是理财。

理财之于和坤的贪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理财观念的人,连贪都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

和坤就很清楚,1780年贪污事发,乾隆让和坤等人将李侍尧查办,和坤抢在其他官员前严刑逼供了李侍尧管家赵一恒。

这对于和坤来说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和坤能第一步知道李侍尧的全部财产在处。

而且当和坤获得了实质性的证据之后,他没有善罢甘休,反而继续将李侍尧的那些党羽都揪了出来,又得知了一大笔贪污钱款。

谁都不知道全部的数据,只有和坤知道,这还不是他想想吞多少就吞多少?于是和坤理了理,上交了一部分,自己吞了一大份。

但是这样的贪污方式很危险,钱拿了也觉得不安稳,理来理去不还是要还回去?有什么能光明正大拿银子,且还不会被乾隆制裁的办法?

他很快地抓住了朝中一个人和一种人的心理,这一个人就是乾隆,乾隆是史上最能花钱的皇帝,他也需要钱,可钱从哪里来?

还有一种人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官员,他们虽然老实忠厚,但也怕迁怒,不老实忠厚的人就更怕掉脑袋。

于是和坤在乾隆的支持下提出了议罪银,就是如果犯错的话,交“罚银”就可以从轻发落。

这个制度一出来就广受好评,大受欢迎贪官污吏自觉小命可保,每天都舒畅了不少。

乾隆六下江南。建的30个行宫,80岁大寿,花的钱全部都是议罪银,国库稳如泰山。

和坤也是理所当然地鼓起了腰包,尤其乾隆这下和他成为一丘之貉,除非自己打脸,否则根本就不可能会治罪于他。

贪了这么多钱怎么用?和坤想到了“钱能生钱”,开辟家族项目,摇身一变成为商业巨贾。

他主营房地产和金融,兼并了80万亩土地收租,还办理实物抵押贷款业务,辅助经营当铺、古玩店、酒店、煤窑,甚至还有物流业。

一套动作下来,和坤早已富可敌国——“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和串竟有二百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连珍珠都比宫里的大。

这时候清朝天灾频繁,乾隆要派人赈灾,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只有和坤。

和坤为什么会是合适的人选?因为据说他有三不贪:1.办不成的事不贪;2。科举选拔费不贪;3.赈灾款不贪。

最重要的是,还有谁会比他更懂“贪”的人的心理?

往往他赈灾那是实打实赈灾,东西一样不少,只是毕竟有限,每每一下子就发完了,还有一大批人没领到。

那怎么办?和坤捐一点?他只会说你想得美!

他知道很多人并不穷,也不是吃不上饭,但就是要过来贪小便宜,治一治那些人就够了。

怎么治?

和坤一次给灾民发米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往粥里面一把把撒沙子,将所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都忘记骂他了。

当然反应过来之后,唾沫声还是差点把他淹死,但和坤坦然自若,只在乾隆问他的时候解释了一番。

原来很多人根本不是灾民,见到米都这样了,自然嫌弃,只有真正饿肚子的灾民才会不管好坏蜂拥而上。

后来果然灾民少了很多,基本能够做到人人有份。

因此乾隆就大力赞赏了他,数百年后的世界经济学家也对他的做法给了肯定,河北又发生疫情的时候,有的官员如法炮制,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因此也对和坤刮目相看。

不过和坤的这些种种行为并不能弥补他的过错,因为这一切其实跟将人底裤扒光之后,居高临下赏人一件衣服一样,令人无语。

好在嘉庆帝没有纵容他,公元1799年直接抄了他的家,得到了8亿两白银,充盈了国库之后,赐他狱中自尽了。

这必须是一个小人最应该得到的归宿。

更多文章

  • 帝国日落与王朝诅咒:咸丰皇帝是如何挣扎于内忧和外患之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咸丰皇帝生平,咸丰皇帝的悲惨命运,咸丰皇帝在位时的历史事件

    如何评价咸丰帝,太多的历史作品都只表现了咸丰帝疲惫虚弱的一面,可是把这个人真的放回历史,你就会发现,中国的那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崩溃咸丰帝对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法拉住这个不停衰败的帝国了,甚至每天夜晚的午夜梦回,他都能隐隐约约听见整

  • 男子自称慈禧后裔,相亲节目“选妃”遭嘲笑,恼怒指责无人请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后代上非诚勿扰完整视频,小伙自称慈禧后人,清朝后人上相亲舞台

    异想天开一词出自《镜花缘》,比喻荒唐离奇,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意思是想象一些不太可能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现实,总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面。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终结。清朝

  • 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傅善祥放弃挣扎,傅善祥美人计视频,太平天国傅善祥大结局

    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几年之后便失败了,那这位女状元又何去何从了呢?时代背景太平天国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建立的反清政权,定都于天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洪秀全受基督教的教义影响,创立了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宣传,这一新颖的理念打破了当时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点,吸引了不

  • 他伺候康熙60年,主子驾崩后被雍正立即秘密处死,只因做错3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临终前将一串念珠交给雍正,康熙驾崩不传位给雍正,康熙最能干的大臣

    在清朝,有一个太监叫赵昌。身为太监,他把太监这份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他是康熙帝身边的太监,追随康熙多年,还被提升为养心殿太监总管,可以称得上是康熙帝的贴身太监,他跟着康熙一起长大,康熙对他十分信任,还让他负责圣旨的传达。然而,雍正帝登基以后,并没有重用赵昌,也没有善待他,更没有赏他金钱,让他回家养老

  • 和珅真正的靠山并非乾隆而是他,此人若不死,嘉庆根本不敢杀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哭的最惨嘉庆急着杀和珅,乾隆临死前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如果嘉庆不杀和珅那和珅能活多久

    清王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年代较为接近,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清王朝的故事,而和珅便是许多故事的主角。传说中他是清朝第一大贪官,生平贪污无数,家中的财富甚至堪比国库。由于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乾隆是和珅最大的靠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和珅的大靠山另有其人,此人如果不死,就连嘉庆也不敢随意杀死和

  • 嘉庆问和珅:你贪的钱花得完吗?和珅只答两点,令嘉庆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如果嘉庆不杀和珅那和珅能活多久,嘉庆问和珅你贪的钱能花完吗

    无论是我国封建王朝,还是现代,贪官污吏仍然不能完全杜绝。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污吏,更是发明了剥皮充草的残酷刑罚,但仍然有官员抱着侥幸的心理疯狂贪污。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的欲望是永远也不可能被消灭的,但可以克制自身的欲望,靠正道来赚取财富,这也是先辈所告诉后人的“君子爱财,取

  • 嘉庆有多不靠谱?传位遗诏藏得太隐蔽,太后一道懿旨才让道光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有遗诏吗,嘉庆为什么没有留下遗诏,嘉庆死前和道光说的话

    康熙本来是立有太子,但是后来经历各种问题,太子被废,九个儿子参与皇位的争夺,最后雍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继承皇位。雍正初年,雍正有感于父亲一朝皇子争夺皇位给争权带来的不稳当因素,于是确定了“秘密立储制度”,时先又皇帝选好继承人,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入遗诏,放在盒子里后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等到皇帝驾崩

  • 嘉庆时期侍卫能力有多差?百姓持械闯皇宫,竟然数位侍卫被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的御前带刀侍卫名单,嘉庆的侍卫,嘉庆频繁遭刺杀

    事情发生在嘉庆十年二月二十,一个自称萨弥文的百姓手持铁枪直接就往神武门的甬道闯过去,神武门参将及侍卫们见状直接跑过去拦截,这个人二话没说,直接用手中铁枪对着侍卫们就开刺,双方在神武门甬道好一阵打斗,最终萨弥文不敌侍卫们人多,被护军图塔布夺了手中的铁枪,并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刺击萨弥文的头颅,萨弥文倒在

  • 嘉庆九年,神武门再出事故,有僧人潜入皇宫就为见皇帝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庆神武门遇刺,神武门故事50字,故宫神武门图片

    嘉庆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凌晨,京城街道上少有行人,除了醉酒大汉和打更之人,而皇城中行走之人多是各处侍卫们在进行巡逻,黑夜中有一人悄悄移动,跟在进出宫门的太监宫女身后,混入皇宫中,皇宫之中有很多房间,本来想见一见嘉庆的他根本不知道皇帝住在哪里,只能跟着感觉走,一路便悄悄到了奉先殿(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

  • 嘉庆为何在皇宫被百姓刺杀?答案只有八个字:梦兆签语,必有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嘉庆朝实录》中,小佛找到了一句看似轻飘飘的记载:“乙酉,(嘉庆皇帝)还宫,入顺贞门,奸人陈德突出犯驾”。这一次陈德的刺杀让嘉庆非常恼怒,明明身边有一百多人,出手救驾的只有六人,而普通百姓为什么要刺杀皇帝,又是怎么避过巡逻,进入皇宫的地界之内呢?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嘉庆脑海之中。 嘉庆皇帝的要求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