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是北宋“六贼”之首,却以周公、召公这样的贤臣自比,实在是叫人受不了。他导致北宋愈加贫弱,必须要负很大的责任。《水浒传》电视剧中的蔡京老奸巨猾,老戏骨的演技把奸臣刻画的入木三分,平添一份精彩。
童贯南下寻找字画以迎合宋徽宗,正中蔡京下怀。蔡京巴结童贯,童贯也投桃报李,将蔡京字画运往京城,皇帝开始注意到蔡京,后者也开始了奸佞之旅(后来蔡京居高位也提拔过童贯)。
每逢关键时刻,蔡京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体察上意”,王安石罢相,司马光(保守派)上台废除新法时,他不管轻重缓急,身体力行,司马光对其大家称赞,有识之士都不以为然;等到司马光下台,章惇(变法派)执宰,蔡京又立场坚定的再度支持变法。
很多人对蔡京的举动颇有微词。他也曾被调离东京出知地方。
几经沉浮,他又来到了权力的中心,早期的蔡京确实让宋徽宗非常的喜欢,其逢迎的能力真是不同凡响。
蔡京最终达到了任人唯亲,朋党遍立的局面。
蔡京的下场就必须要提到蔡攸,蔡攸是蔡京长子,徽宗还未继位时二人就厮混在了一起,后来蔡攸和蔡京交恶,父子反目。此人也是奸臣,在宫中给徽宗说些市井段子,玩耍一些宫中秘戏,获得宠幸。
蔡京第四次任相时已经老眼昏花,由其子蔡眥代任,后来蔡眥不能胜任,再加上蔡攸的检举,蔡眥下台,宋徽宗也叫蔡京辞官。
晚年的他遭遇了金兵南下,在举家逃难之际,再次被检举弹劾,接连贬斥。先在衡州安置,后又迁韶、儋二州,走到潭州时去世,年终于80岁,这个年纪的这种折腾也不失为一种流放。
《宋史》称其“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