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作为明朝大忠臣,为何不阻止明英宗篡位?我们都错怪他了

于谦作为明朝大忠臣,为何不阻止明英宗篡位?我们都错怪他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4/2/15 4:53:49

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字叫于谦,他是明朝的大清官。在国家危难时,以一己之力挽救,黎明百姓感激他,文武百官佩服他,就连皇帝明代宗,也事事让他拿主意。这样一个人人爱戴的忠臣,为何在明英宗篡位时,没有阻止呢?事实的真相很残忍。

先说说明英宗和明代宗的关系,他们两人是兄弟,一样当过皇帝。于谦侍奉的第一个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位时,重用太监王振,导致朝廷乌烟瘴气。当时蒙古族侵犯明朝国土,朱祁镇受到太监的怂恿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俘虏了。消息一传到京城,很多官员和贵族想要逃命,被于谦成功制止,下令逃跑者应当斩首。皇帝被俘,太子年幼,为了保住明朝江山,于谦上书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明代宗。

经过土木堡一战,明朝国库空虚,精锐的骑兵也在土木堡失陷,只剩下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朝廷上下完全没有信心抵抗蒙古大军。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提议全国各省起兵,准备充足的粮食,马上奔赴顺天府,支援京城。

最值得一提就是京师保卫战,当时,蒙古军挟持明英宗攻打京城,于谦亲自督战。这一战关系到国家兴亡,他下令若有将士或士兵临阵逃脱,直接杀无赦。将士们听到后,知道没有了退路,果断和敌人死战到底,最后取得胜利,保住了北京城。在这场京师保卫战中,于谦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

蒙古军战败后撤退到了塞外,之后也有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在于谦的指导下,明朝军队都取得了胜利。蒙古族这边,常年打仗失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经济出现了衰退。没有办法,只好无条件放了朱祁镇,再次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明英宗回到京城以后,不仅皇位没了,还遭到明代宗的软禁。对于这一切,于谦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在别人看来,皇帝防止太上皇篡位,将他软禁是情理之中的事,于谦不阻止可以理解,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在后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篡夺当今皇帝的位置,于谦也没有阻止,这就让人想不通了。

据史书记载,明代宗重病当晚,孙太后和太上皇一党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为了大明王朝,为了天下太平,听任明英宗的复辟政变,选择了按兵不动,还牺牲了自己。根据于谦的作风,会觉得很荒谬,可是仔细一想,他真的是一个忠心的臣子。

一般情况来说,皇位是由先皇传给太子,由于特殊情况,明代宗的皇位是孙太后诏书所立。如今孙太后站在明英宗那一边,也就是说,既然可以扶他上位,也能废掉他皇位的合法性,按照君臣之道,这是“合理”的。

明代宗当时已经奄奄一息,而且没有子嗣。如果于谦出来阻止这场政变,明英宗将成为罪人,他的后代也都是罪人之子,全部要杀头,后果就是皇室一脉再也没有继承人。皇位后继无人,只能从其他藩王选举,藩王谁也不服谁,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那一晚,于谦什么都没做。

明英宗成功后,以“复辟出师有名”为由,命人把于谦送上断头台。于谦在崇文门外,这座他曾经誓死保卫的城池面前,得到了最后的结局,斩立决。“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也如同他千古绝句一般,高风亮节,名流千古。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我们在史书上很难发现了,但是朱棣却在明史上写下了自己的生母是马皇后,朱棣之所以这样写,我认为一是为了给自己正名,自己是嫡子,虽然不是长子,但也不是庶出;再有就是对马皇后的敬重,认为马皇后当自己的母亲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周王因被其次子告发谋反,直接贬为庶人,发配云南;齐王也是谋反,废

  • 为啥朱元璋能从游方和尚逆袭成一方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幼时,家境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

  •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就不会灭亡?他这个本事比东林党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魏忠贤,所有人都不陌生,他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首领,被东林党批评为奸臣,在明熹宗时期,魏忠贤成为了司礼秉笔太监,被当时的百官称为九千岁,一时间权倾朝野,魏忠贤年少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只能在街上做个小混混,由于他不懂字,还喜欢出去赌博,后来一怒之下进宫当了太监,由于和皇帝的母亲客氏有关系,魏忠贤的权利越

  • 为何宋朝文官冲犯皇帝或者犯错只是发配,而没有被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文官制度一览,宋朝文官大全,宋朝灭亡文官尽忠职守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进宫不久的某天,他看见一宫女抱着一年幼的男孩,问道:“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周世宗就是他原来的老板柴荣。当时.恰好大臣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待在旁,他们同宋太祖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只不过如今换了天下,随了赵老板而已。宋太祖

  • 为了反腐,朱元璋诛杀了多达15万人,而李世民则只杀了3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与朱元璋谁最狠,朱元璋杀了李世民吗,历史上朱元璋反腐多厉害

    在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方面派遣大军继续收复被元朝占据的北方地区以及奉元朝为正朔的云南等地。最终,经过数次的征伐,这些地区也都归为明王朝治下。而在国内局势稳定之下,朱元璋也曾先后三次封赏功勋,但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帝王,他深知民众对于官员贪污、鱼肉乡里的危害性,因此也颁布了《大诰》,并

  • 陈友谅手下有员猛将,英勇善战,可惜被陈杀死,否则朱元璋不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惨败朱元璋,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

    显然的,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很多,最为典型的便是崇祯皇帝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陈友谅也是如此。陈友谅的手下有一个名为赵普胜的猛将,此人英勇善战,善使双刀,但是却被陈友谅杀死,这才导致了最终陈友谅的落败。赵普胜为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是安庆和池州一带的守将,擅长使

  • 一篇文章告诉你,朱元璋不杀功臣,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为何杀朱元璋,明朝朱元璋的下场,朱元璋蒲姓后代改姓

    朱元璋在当时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也清楚就算自己清理再多人,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但是他也没有留手,有威胁的就先铲除,剩下的再想办法。于是在这之后,朱元璋做出了很多措施来尽力保住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中央、地方改革我们都知道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期,所有的制度都是沿袭元朝的

  • 一封信,差点让朱棣杀了儿子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棣朱高炽谁先死的,朱高炽向朱棣辞去太子之位

    更甚者在靖难之役时,因为一封信,朱棣都生了杀死儿子朱高炽之心。在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朱棣领兵反抗建文帝大军。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随军出征,身为世子的朱高炽则奉命留守北京。当时的情景是,在长子朱高炽的治理之下,北平城内百姓稳定,也能够保证靖难大军的后勤补给,由此他获得了众多文臣的支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去剿灭蒙古,而是一味地修长城来做消极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蒙古政权边界。在此之外,明朝尚设置界碑、边墩,将之定位为“军事边疆”,以作为边界防御之缓冲。但在明后期,伴随蒙古对明朝威胁加剧,明朝已在事实上丧失了对边墙以外的控制功能。因此徐达在山海关所修墙体,自然远非边界。景泰年间,提督山海等关右副都卫御史李宾

  • 一怒之下找到出路?成吉思汗为何先西征,然后再灭金朝与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灭宋了吗,成吉思汗是金朝的第几个皇帝,成吉思汗为何不攻宋

    关于成吉思汗先不灭金,进而灭宋,而是转身向西征伐,据史料记载是因成吉思汗听信了占卜之说,而停止向南转而向西。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西征是有原因的。诡异西征蒙古西征都不是有意而为,而都是南犯时所进行的西征,令人不解。比如蒙古第一西征时间是1219看至1224年,这期间蒙古还与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