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在西方语言里,China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契丹(关于China(支那)这个名字出现的渊源及其含义演变,桃花石杂谈以前专文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现代的主流观点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秦”的音译,最早出现在梵语之中,在公元前后就已经开始出现在了西方的语言里。
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八竿子也打不着,怎么会相似?先说一件事,俄罗斯与辽朝的关系这辈子可能都分不开了。有熟悉俄语的朋友,应该知道俄语对咱们国家的称呼,发音就是“契丹”。换言之,在古代的俄罗斯人看来,“契丹”就是咱们国家。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辽朝以南的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疆域太小,影响力不大,无法对欧洲的俄罗斯造成什么影响。
西辽的崛起改变了中亚的宗教格局。早先,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一家独大,契丹人到来后,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一时间,出现了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甚至是萨满教并存的状态。需知,任何一种思想在占据统治地位后往往会停滞不前,逐渐腐化堕落。有竞争才会改革,才会进步。不久,伊斯兰教苏菲派产生了新的改革者——亚塞维派。
至于希腊语,查了一下,其对中国的称呼并不是“契丹”,而是“Κίνα”,与英文“China”同源,同样来自于古梵文中的“Cīna”。按考证,这个“Cīna”应该是“秦”的音译,最早是印度人对我们的称呼,但它对应的汉字“支那”,因为近代日本人的缘故,现在已经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了;但它的衍生词“Cīnasthāna”(震旦,意思是伟大的支那国),依旧作为一个中性词使用,常见于佛经典籍之中。
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八竿子也打不着,怎么会相似?先说一件事,俄罗斯与辽朝的关系这辈子可能都分不开了。有熟悉俄语的朋友,应该知道俄语对咱们国家的称呼,发音就是“契丹”。换言之,在古代的俄罗斯人看来,“契丹”就是咱们国家。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辽朝以南的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疆域太小,影响力不大,无法对欧洲的俄罗斯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