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呢

为什么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06 更新时间:2024/3/7 17:02:41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能从一个放牛娃,一个和尚成为皇帝呢?

顺天应人

元朝统一天下手,实行种族制度,汉人处在最底层,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是下等人,早就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加上元朝统治末年,天灾不断,而元朝统治者又对人民收取苛捐杂税,进一步激起了民愤,终于忍无可忍的人民揭竿而起,各地烽火不断,红巾军不断的冲击着元朝的统治。

此时当了几年和尚的朱元璋也加入到红巾军中,从一个小卒做起,得到当时红巾军领导人之一的郭子兴看重,有意栽培他,并且将他的名字从重八,改为朱元璋,将他至交好友的马公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朱元璋开始了腾飞之路。

朱元璋在红巾军中处事公平,处处一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为己任,所属的队伍不断扩大,朱元璋已经从单纯的吃饱饭活下去小心愿,成长到为天下人民谋福利的天下大爱。

特别朱元璋一直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当然了这不仅仅是他的一个口号,他也切切实实是这样做的,等到他扫平南方之后开始北伐,驱除元朝的势力。所以当时朱元璋所作的就是大多数汉人想做的,他这样做就是顺天应人,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战略正确

朱元璋采取的是“先南后北”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时南方起义军强盛,元朝在这里统治基础相对薄弱,而在北方则是元朝的大本营所在,元朝的精锐都在这里,先南后北能够避开元朝的兵锋,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这是朱元璋前期的主要方针,他在慢慢的积蓄和发展实力,却从来不显山不露水,很多起义军的首领已经称王,但是朱元璋依然没有,那些称王的人被元朝着重对付,让朱元璋能够避开锋芒。

即便在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此时朱元璋的实力已经大涨,但是朱元璋也仅仅自称吴国公,而在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不要这些虚名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因为他知道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朱元璋战略政策,让他笑到了最后,陈友谅和张士诚先后被他给消灭,他成了天下实际上的主人。

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即使朱元璋再怎么有能力,也不能一个人成事,他手下有一棒子文臣武将,特别是他有一帮子能征善战的老乡,比如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他们和朱元璋的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级,而且还是结拜兄弟,朱元璋用结拜兄弟,义子义侄等笼络了很多的武将。

文臣方面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有命的谋士,比如朱升给朱元璋提出来了九字方针,朱元璋也一直在靠着这九字方针打天下,而李善长则擅长于内政,让朱元璋无后顾之忧,刘伯温则奇谋百出等,正是有了这些文臣武将才让朱元璋无往而不利,最终成就大明的基业。

朱元璋个人的能力

当然了不可否认朱元璋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能让这么多的文臣武将心甘情愿的跟着他打天下,朱元璋个人能力和魅力自然在当时是一流的,否则他也只能是一时的枭雄,而不能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恢复了汉人衣冠

在他的带领下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朝要设置奴儿干都司,它真的能有效控制和管理东北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都指挥使司详细编制,明朝占领过东北吗,明朝控制东北的机构

    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也是汉人建立了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为了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万年永固,为新生的明朝进行了很多的制度改革,其中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将原来行中书省的职责一分为三,分别由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并称“三司”。三司互

  • 原来不夜城在宋朝时候就存在了,以为古代天黑就该睡觉的少年的你太单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的青龙城,宋代东京城,历史记载的真实不夜城

    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古时候很多朝代,为了防止有不法分子趁夜作案,通常都是有宵禁制度的。简单来说就是晚上不能出去,要是出去就当你是犯人捉拿,不仅要挨板子,还要罚钱,哗啦啦可能一个月的收入就没了。如果要是有急事外出,比如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

  • 元朝的红巾军起义是怎么回事?起义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末年红巾军在哪起义的,元朝末年起义的队伍有名将吗,元朝末年起义的部队

    可是,朝廷却因为洪水泛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想起治理黄河了,于是从各地征调了15万民工,强迫他们去疏通黄河。这就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情绪。这时候,黄河两岸流传开一首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谣在治河民工中也广为传唱着,不久,一些民工果然在河道底下挖出一个独眼石人,消息立刻在民工中传

  • 元朝的后裔本想复国,却遇到一军队,结果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威名远扬,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当时蒙古帝国的铁骑英勇无畏、十分善于作战,在当时强盛一时,但是由于帝国内部部落太多,语言有时还不同,其心也不同,短时间还可以,但长时间就不行,如果没有有能力的人,也无法压制,所以当元朝灭亡,退居蒙古后,各个部落积累的矛盾一下爆发,开始相互征

  • 为何李世民当上皇帝后, 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关系,李世民当皇帝的原因,李世民打得过朱元璋吗

    可李世民的帝位到底来的不算光彩,而他手下的尉迟恭、秦琼等人不仅参与了夺嫡,更是手握重兵立下了数不尽的汗马功劳,正所谓“功高盖主”,其他朝代的皇帝例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人在登基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之前的有功之臣屠戮殆尽,而李世民却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修建凌烟阁充分褒奖,对这些功臣给予了充分的肯

  • 为何明朝以来不再定都长安?若此子不死,西安可能会取代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何唐朝之后不再定都西安,明朝不迁都南京吗,明朝在西安建都了吗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然而,元明清三朝统治者均迁都北京,虽偶有变动,但时至今日依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

  • 为什么强盛的明朝,打不过一个小小的部落,还导致自己的皇帝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明英宗却和祖宗们不一样,十分大意。他认为明朝是天朝上国,对进贡者的赏赐非常丰厚。蒙古的一支部落——瓦剌,他们的太师就利用明英宗这点,用贡品骗取明朝的赏赐。同时瓦剌还利用这些财物,为入侵明朝做准备。公元1449年,瓦剌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论国力,明朝比瓦剌强,为什么

  •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何秦始皇不杀功臣,刘邦,朱元璋却诛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跟朱元璋谁更厉害,朱元璋有没有评价过秦始皇,秦始皇和朱元璋刘邦

    不过同样是开国皇帝,对待功臣却大不一样。秦始皇虽然有些暴政的倾向,动不动就杀人,而且还是一杀一大片。但是秦始皇却很少诛杀功臣,甚至可以说没有。尉缭子曾表示秦始皇是一朝得志,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换做其他皇帝早就处死了。然而秦始皇在把人追回来的时候,依旧让其做官,而且还是原封不动的把官位给他。而刘邦和朱元

  • 为什么宋朝的书院那么兴盛,只是因为重文轻武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著名的六个书院,宋朝书院的性质,宋朝书院发展原因

    原来,他上的是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确乎也有千余年历史了。现代大学校史溯及到古代书院是否合理?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由此可见,书院作为旧时教育机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程朱理学靠书院传承发扬、陆王心学依托书院开花结果,明代士人还以书院为根基,组建东林党,左右朝

  •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为何大明能不费一兵一卒统辖西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西藏是怎样纳入元朝,明朝是怎样灭亡元朝的

    自秦以降,虽然郡县制已成主流,而历代王朝仍有分封,尤其是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行体制、明初朱元璋大封同姓藩王之举。这些分封大致出现在王朝初期,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另一方面却是极其狭隘和自私的,即为了确保皇权永远不流落于外姓人手中。对于藏族地方而言,历代中央王朝对藏封赐的最根本的历史基础就